APP下载

管理会计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浅析

2024-06-11戴宏伟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8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

戴宏伟

(作者单位:长春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核算四部)

在组织经营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使决策更加科学,为单位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前期发展阶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并不复杂,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不高,所以管理会计工作模块比较简单,很难满足经营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成本管理不到位,造成经营目标难以实现。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其业务内容愈加复杂,经营风险随之增加,管理会计也因此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管理会计入手,强化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保障实际支出、投入与预算相符,有效引导和规划经济活动,确保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的原则,也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关键业务环节,而预算管理就是其中之一[1]。预算管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保障预算管理方案的准确性、全面性与科学性,可以确保单位各项业务与工作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规范、科学、详细、准确等原则,这样才能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随着我国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要紧跟国家发展脚步,强化财务会计工作,从预算管理入手,为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流程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为核心环节,为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各项编制流程。首先,制定详细的编制工作方案,确定具体的时间表、预算编制原则、任务内容与分工等。做好调研工作,收集相关财务信息和经济数据,精准掌控单位收支、经济运作、负债等情况,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其次,制定具体的预算指标,根据编制原则与要求设计指标体系。预算指标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可控性、可比性等特点,这样才能在预算管理中正常使用。再次,编制、审核、会审预算草案。根据预算指标进行草案的编制,具体包括预算说明书、明细表等内容。在编制完成后,要进行审核工作,确认预算草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法律法规等。通过召开会审会议,详细讨论并审议预算草案,对比和采纳各方意见之后生成最终预算草案。最后,提交预算报告至审批机关进行审批,通过后即为正式预算,然后根据正式预算方案落实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将编制指标、规范要求作为依据,严格监督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管理发挥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供指导依据

管理会计理念能够作为预算管理的指导依据,因为该理念将预测和决策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包含绩效管理、价值创造、风险管理、战略规划、资源优化等理念,对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增量预算法(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不仅如此,在成本编制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管理会计的理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内容不断增多,所以其涉及的成本更加复杂,而预算管理的预算结果通常缺乏可行性,此时便需要使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改进,为预算管理提供更多依据,减少管理混乱的问题。在预算编制环节,如果要评估所需费用,就要将具体的项目作为依据,其具有动态性特点,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采用传统的静态评估方法,便无法满足需求[2]。而利用管理会计中的弹性预算,可灵活地进行费用评估,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执行效果

在预算编制完成后,需要执行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检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预算实行阶段性工作计划,但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会影响内部工作,所以实际结果与预算无法完全一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3]。管理会计能够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管理手段,监管预算执行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领导层出发,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基于业务部门,强化执行监督;与此同时,对各类费用、成本进行管理,通过构建反馈机制,了解执行中的问题,促进执行效果不断提升。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单位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造成预算编制比较片面且缺乏科学性,并不符合实际需求。在实际编制预算时,部分单位往往从短期发展的角度分析,没有考虑长期战略发展需求,市场调查不够深入,最终编制的预算方案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控制成本、调配资源,但无法满足长期发展需求,造成预算管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4]。不仅如此,部分单位编制预算时,只重视对预算规模的衡量,缺少对环境条件的考量。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有区别,但市场经济依旧会对单位经营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业务内容愈加复杂的情况下,如果无法准确预测多变的发展趋势,只对经营因素进行分析,很难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造成预算管理的调节与控制作用无法发挥。

(二)预算执行机制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问题,造成预算执行不彻底或者与预算方案不符。具体来说,可能存在资金预算审核标准存在漏洞、资源管控松懈、预算编制执行随意、预算超标未及时终止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效果。一些单位侧重预算指标的制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且采用的管理模式单一,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政策与市场环境,造成业务能力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经营效果,也会影响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调节机制,但调节频率较高,更改比较随意,难以统一执行行为,导致预算管理比较混乱,作用发挥不理想。

(三)预算分析考核不足

在落实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预算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可据此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经营的具体情况。基于预算分析结果,可落实资源调配、规划管理、资金分配等工作。通过预算分析掌握执行情况,了解实际和目标的差距以及出现差距的原因,然后进行整改[5]。然而,一些单位并不重视预算分析,工作落实不够彻底,分析内容比较片面,无法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很多隐患难以预防。不仅如此,部分单位对预算考核结果也不够重视,没有采用科学规范的考核措施,内容缺少针对性,考核环节落实不彻底,考核体系存在漏洞,造成资源调配不合理,预算管理水平较低。

五、管理会计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法

(一)科学编制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将管理会计理念作为基础,从决策支持、价值创造、风险管理等方面着手,做好运营、市场趋势等信息采集与分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高单位价值创造能力。为实现管理目标,编制预算时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保证预算科学全面。采用精细化编制模式,将单位长期战略目标作为依据,全面规划预算编制工作,分析各项发展因素,有效控制预算[6]。为此,单位可以组建专项小组,负责预算编制与规划工作。选拔管理层人员担任组长,不仅财务部门要参与管理,其他业务部门人员也要参与,共同组建预算管理小组,配合预算编制专员落实预算编制工作。一方面,单位中所有部门都要参与预算编制,保障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另一方面,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比内外资源后,总结自身缺陷,然后结合实际需求编制预算,保证预算方案科学合理。在实际编制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还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根据财务战略与控制标准进行规划,综合分析各项资金决策,通过评估了解潜在风险,然后根据风险防范需求编制预算,为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严格执行预算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执行环节是关键环节。为保障预算执行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管理会计理念作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年度、季度和月度预算指标,并将各项指标分解给单位中的各个部门,详细划分各个部门需要承担的预算责任,同时落实考核工作,监督预算是否按照要求执行,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规范,在预算制度中明确提出预算编制、执行等要求,使预算执行更加规范和严格。以此为基础,确定预算管理内容和范围,对阶段性的业务活动和财务表现进行精准预测,然后通过各部门配合的方式,全面落实预算管理,保障预算执行的可靠性。

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竞争能力与经营水平,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既要分析单位内部情况,也要了解外部市场动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优化,有效提升资金、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要对单位员工的思想进行统一,结合预算编制方案规划执行环节,确保全员参与预算管理,详细划分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利,使部门之间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预算执行环境。为此,可以建立预算管理网络[7]。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分析与共享。根据单位经营现状及预算管理要求,选择恰当的预算管理软件,基于单位发展战略与业务内容,结合会计数据、管理信息,采用智能技术和低代码平台,制订“赋能型”预算管理方案,协调各个管理模块,保障预算执行效果。可以从目标管理入手,采用滚动预算、项目预算、场景化预算等方法,使预算管理能够结合外部市场信息和管理会计理论,同时,优化财务信息平台,为单位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预算分析考核

为发挥预算分析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使分析更加全面。

首先,要健全配套考核机制。在执行预算的同时,预算管理人员需要依照预算管控要求落实考核工作,基于管理会计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考核分析,深入挖掘各个经营环节中的隐患问题,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分析预算执行效果,然后评价执行结果,为后续改进、预算编制、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对会计政策进行整合分析,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基于制度规范落实分析与考核工作[8]。明确划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责任,其涉及多项工作内容,如现金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预计利润表等,预算编制的内容与类型不同,所以执行部门也有所不同。例如,现金预算由财务部门编制,需要将经营预算、资金需求等作为依据,然后各部门根据预算进行分配,同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现金合理使用。

再次,加强对预算考核结果的利用。为保障预算考核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先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根据标准进行评分。也就是说,无论是预算管理专员,还是单位领导,都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价值,并根据部门实际编制预算方案,在审核通过后,负责人签字确认,上报基础资料的同时进行备案,如果发生预算变更的情况,需要根据规范执行变更。单位领导需要发挥指导作用,既要组织预算编制工作,也要基于考核结果开展培训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对负责人是否上报资料、预算变更是否及时上报、预算基础信息管理水平、预算调整是否合理等内容进行考核。为保障考核结果得到有效利用,必须遵守考核标准与要求,以此提升考核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例如,在考核预算完成度时,重点考核上报材料是否及时以及费用预算完成情况,单项费用预算差异率需要控制在5%以内。可以制定具体的积分规则,采用分积分段累计的方式。如果单项预算差异率不超过5%,不需要扣分,反之则要扣分处理。如果工作结果不符合进度要求,也要扣分处理。另外,根据进度要求,必须将当月预算工作完成,以此为其他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六、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为提升单位竞争力和业务能力,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首先,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以建立专项小组,专门负责预算编制;其次,提升预算执行质量,促进单位全员参与,并对各个执行环节进行严格规范;最后,强化预算分析与考核工作,提升单位风险评估与防范能力,既要健全配套考核机制,也要强化考核结果的利用,促进单位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