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水利测量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024-06-11关延峰
关延峰
(辽宁省辽河防洪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和水环境问题的凸显,流域水资源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流域是水资源的天然单元,其内涵着复杂的水文过程和多样的水体互动。在这一背景下,精确水利测量成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全面了解水文情势、科学规划水资源利用和高效保护水体均具有重要意义。
1 流域水资源管理概述
1.1 定义和目标
流域水资源管理涵盖了对特定流域内水资源的全面协调、利用和保护,这一管理形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水体管理,将目光聚焦于整个流域范围内的水资源系统,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湖泊和河流等多种水体。其核心在于通过综合考虑流域内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分配和保护。
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旨在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健康维护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首要目标是确保水资源的稳定供应,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通过对流域内水资源的科学分析和规划,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分配,提高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对非可再生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其次,流域水资源管理追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障流域内的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和生态系统恶化的风险。这一目标不仅关系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关键组成部分
1.2.1 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规划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涵盖了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全面分析、合理配置和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水资源规划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水资源状况,还要充分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趋势[1]。水资源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流域内水资源的分布、类型和数量,通过建立水资源数据库,全面掌握流域内的水文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包括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等多个方面。
1.2.2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保护水体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水资源的保护涉及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控及生态系统维护等多个方面。水源地保护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自然水体及地下水的保护,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区、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限制污染源的排放,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的影响[2]。水污染的防控是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措施,通过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控制水体污染源,实施治理方案,确保流域内水质达到或维持在规定的标准,既包括点源污染的治理,也需关注面源污染的控制,以实现全方位的水污染防治。
1.2.3 水资源监控和评估
水资源监控和评估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持续性和动态性体现。通过监控体系,对流域内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监控体系包括地面水文测站、遥感技术、数字水文模型等多种手段,实现全面、精准的水资源动态监测。评估是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效果的定期检查,通过对水资源规划执行情况、水资源保护工作效果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2 水利测量的基本原理
水利测量作为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原理涉及水位、流速和水量等关键参数的测定。首先,水位测量是水利测量的核心,通过高程变化,全面了解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情况。水位测量中,关键在于测点的选择和测量手段的合理运用[3]。测点的选择需兼顾地形、水文地质等因素,包括水文测站、水库闸口、河道交汇点等,测量手段包括水位计、激光测距仪等工具,通过连续监测水位变化,实现对水体动态变化的全面把握。
流速测量是水利测量中的另一关键环节,用于获取水体流动的速度信息。测量原理是基于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水体通过一定截面的体积流量来实现。流速测量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流速计、船载流速仪等设备。
水量测量作为水位和流速测量的综合应用,关键在于水位、流速等参数的综合计算。积分法和控制体法是常见的水量测量原理。积分法通过在横截面上设置多个水位测点,利用测得的水位数据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水体通过该截面的总体积,从而计算出水量。控制体法通过在水体流动路径上设置控制体,通过测量水体在控制体边界上的流速和水位,计算流经控制体的水量。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情景的水量测量,为对河流、渠道等不同形态水体的水量进行科学评估提供了可靠手段。
3 水利测量的关键技术
3.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水利测量中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来获取水体的特征、地形、土地利用等信息。在水位测量中,遥感技术获取水体表面高程信息,实现对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的遥感监测。
3.2 全球定位系统(GPS)
作为卫星导航系统,为水利测量提供了高精度的空间定位信息。在水文测量中,GPS 广泛用于水位测量和流速测量,通过在水体边界和测点设置GPS 接收器,实现对水位变化的高精度监测;在流速测量中,结合GPS 和流速计等设备,获取水体流经测点时的实时速度和坐标信息,由此得到流速数据。GPS 技术的高精度和实时性,为水文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3 数字地形测量
数字地形测量技术是通过激光雷达、雷达干涉等手段,实现对地表形态的高精度测量。在水利测量中,数字地形模型(DEM)的生成为水文建模、水体变化监测等提供了详细的地形信息。DEM还用于确定水流方向、流速分布等,对于流域水文过程的模拟和预测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数字地形测量,可以更准确地模拟水流路径、分析地形对水流的影响,提高水文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4]。
3.4 水文测验
水文测验是一种通过实地测量来获取水文信息的技术手段,通过设置水位计、流速计等仪器,对水体的水位、流速等参数进行直接测量。水文测验的优势在于直接获取实测数据,能够适应各类水体和地形,提供准确的水文信息,对于长期水文监测和水文模型的验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水利测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水利测量产生水位、流速、水量等多个方面的信息,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在水位测量中,通过对水位数据进行滤波、校正等处理,消除由于环境干扰、设备误差等因素引起的噪声,获取准确的水位信息。对于流速数据,要进行仪器校准、流速剖面分析等步骤,以保证流速测量的精确性。水量数据的处理则要考虑水位和流速的综合分析,通过积分法等数学手段,计算出水体通过截面的总流量。整个数据处理过程需要借助数学统计、信号处理等领域的方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数据的分析是从测得的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旨在深入了解水体的运动规律、水文过程、水体变化等特征。在水位数据分析中,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频域分析等手段,识别出水位的周期性、季节性变化规律,为洪水预报、旱情监测等提供参考。流速数据的分析则侧重于流速剖面的特性,通过流速剖面曲线的分析,确定流速的分布规律,为河道治理和水流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水量数据的分析不仅关注总量的计算,还需要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为水资源调度、水质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5 精确水利测量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1 提高水资源规划的精确性
精确水利测量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水资源规划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通过精准的水位测量、流速测量和水量测量,获取流域内水体的详细信息,包括水位变化的时空分布、河流流速的剖面特性及水体通过截面的总量,这些数据为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5.2 增强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性
水资源保护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精确水利测量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保护效果。通过水位测量,能够实时监测水体的高程变化,及时发现可能的水体异常波动,为预防水体溢出、泄漏等提供预警。流速测量监测水流速度的变化,识别可能的水流异常和流速过快引发的河岸侵蚀等问题。精确水量测量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更为重要,通过实时监测流经截面的水体总量,快速检测到异常的水量波动,为水体污染的溯源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迅速应对可能的水质问题,减少对水体的损害。
5.3 优化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而精确水利测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对水位、流速和水量的准确测量,深入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优化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水位测量方面,了解河流、湖泊等水体的高程变化规律,为合理调控水位提供依据。通过流速测量,了解河流不同截面的水流速度分布情况,为合理布置水力发电设施、提高灌溉效率等提供技术支持。水量测量为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实际输送量的数据支持,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
5.4 强化水资源监控和评估的能力
精确水利测量为水资源监控和评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在水资源监控方面,通过实时水位测量,建立水位监测网络,实现对流域内各个水体的高程动态监测。流速测量有助于监控河流、渠道等水体的运动状态[5],识别潜在的水体异常情况。水量测量为水资源评估提供了直接的输送量数据,有助于对水体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建立水文模型,进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预测,为未来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水资源监控和评估需要兼顾水质信息,通过对水体输送量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加强对水体健康状况的监测。通过精确水利测量,水资源管理者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流域水资源的状况,提高对水体动态变化的敏感性,更好地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结语
精确水利测量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为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对水位、流速和水量等关键参数的准确测量,能够深入了解水文过程、水体状态及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精确水利测量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水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