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
2024-06-11李锦
“预计国务院国资委对各中央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根据各家企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不仅要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还要在形成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首先,国有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新质生产力开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国家经济增长确定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得以巩固,对此,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用3个字定位了中央企业2024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是“高”,即高水平的协同;二是“质”,即质的有效提升;三是“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高”意味着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央企业2023年采购量达13万亿元,通过采购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200万户。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计划,发布了1000多项清单,同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今年将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经常公布一些产业链共融名单,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
“质”主要是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首要的是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提高资本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国务院国资委的导向是,企业一定要建立“追求价值、创造价值”的理念。国务院国资委淡化了对规模的考核,推动企业朝做强做优的方向努力。
“量”代表着合理稳定的增长,中央企业2023年实现了稳定增长,销售收入40万亿元,增加值10万亿元,利润2.6万亿元。投资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充分发挥投资的调节作用,2023年中央企业总投资6.2万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9万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0%。投资增长的速度较快,2023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而全国则是3%,较全国高出约8个百分点的投资增速,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据初步统计,已实现拉动社会投资超过10万亿元。
其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导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目标。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一节讲了3个层次,第一是产业链,第二是产业提升,第三是数字创新。
从宏观上看,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从操作层次看,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企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第三,聚焦科技自立自强,让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流动起来。中央企业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的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对中央企业来讲,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方面,大量的大科学工程和大成果都出自中央企业。但在“立地”方面,特别是在底层技术、根技术方面还有差距。国务院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特别是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
对于技术源头,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同时要与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使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更加丰盛。
第四,做强做优主业,有效增强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功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其重点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今年,国资央企将持续深入推动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坚持功能使命任务和体制机制任务两手抓,以功能使命类任务引领体制机制类改革,以体制机制类改革支撑功能使命类任务完成,形成深化改革组合拳,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的改革主体任务。
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方面,安全支撑中包括能源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在这些基础安全领域,国有企业担当着不可或缺的核心责任。
报告中提到“做强做优主业”,是一个重要变化。中央明确“三个集中”,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中央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必须在承担国家责任、为老百姓做事方面落实更多的工作。
中央企业在传统产业方面的布局较多,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这方面已有不少标志性成果,中央企业目前有100多个智能工厂,启动“人工智能+”行动,所涉及的行业很多都是传统产业,通过大模型解决行业的问题、解决企业的问题、解决垂直领域的问题。产业升级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3%,中央企业需要加大布局,尤其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提前布局。
要持续用好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整合,把横向的相应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提高企业集中度,推进上下游行业协同重组,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化整合,立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主业做强做优。
第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完善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制度,今年的重点是制度建设,可以期望2024年国有企业在公司产权、组织、运行、分配、管理、职工民主制度6个方面将得到进一步健全。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要通过组织运行机制改革,提升考核目标管理体系精准性,提升企业组织效率、运营效率、资本效率;通过企业人才机制改革,培养各级优秀人才队伍,全面激发企业基层组织活力和人才动力;通过企业品牌管理机制改革,打造更多品牌卓著的一流公司,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创造能力。
第六,掌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法,改进与提高领导方法、监管方法、工作方法、考核方法和思维方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讨论时着重指出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出来的,“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国有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要运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的思路推进。
从国资监管讲,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新能源汽车,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国务院国资委调整政策,对3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考核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的发展。再比如人工智能,有数据共享问题,有数据基础设施共享问题,还有计算中心、数据中心建立过多等问题,要把这些协同起来,以高水平的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后是创新生态,建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预计国务院国资委对各中央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根据各家企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