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BIM技术、智能监测、绿色节能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24-06-10夏璐魏应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4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夏璐, 魏应乐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1 引言

当前,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实现绿色节能目标的强有力工具和技术支撑。这两项技术的结合,不仅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为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 BIM 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2.1 BIM技术基本原理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综合性数字化建模方法,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BIM的基本原理在于将建筑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系统、材料、成本和进度等信息,以三维虚拟模型的形式进行集成和管理。这个模型不仅包括了建筑物的几何形状,还包含了相关的属性和数据,使项目的各个阶段都可从同一数据源中获取所需信息。

2.2 BIM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潜在价值

BIM技术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提升监理质量和效率、促进绿色节能的综合性手段,赋予监理工作更高的精确性和可视化性,使监理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项目细节和整体构建,更容易检测、预判潜在问题。通过虚拟建模,监理员可以轻松识别设计错误、冲突或不一致之处,提前采取行动,减少实际施工中的重大修改和延误,保障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另外,BIM 技术还能助力可持续性设计和绿色节能目标的实现。监理员可以利用BIM模型进行能源模拟、材料分析和系统优化,评估不同设计决策对节能性能的影响,指导项目朝着更环保、更能源高效的方向前进,降低后期改动的成本[1]。

2.3 BIM在项目协作和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

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卓越作用体现在项目协作和信息共享方面,为监理团队和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多维度、实时、高效的协作平台,推动项目的成功执行[2]。BIM技术支持实时协作,多个利益相关者可以同时访问和编辑BIM 模型,消除信息传递的延迟,有效减少错误。监理员可以即时回应设计变更、工程问题或进度调整,迅速地做出决策,确保项目进程的平稳。

3 智能监测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 智能监测技术的种类和特点

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监测的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建筑内外各种参数数据,精确捕捉环境和结构信息,以便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物联网(IoT)技术是智能监测的重要支持,允许传感器和设备之间进行连接和通信,形成互联网络,将大量的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测,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增强数据的可用性和整合性。另外,云计算技术为智能监测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监测数据可以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实现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同时还能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云计算的特点在于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性能,使监测数据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此外,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技术是智能监测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模式识别,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故障检测、预测性维护和决策支持,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做出智能化的决策,提高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效率。

3.2 智能监测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监测技术可用于监测施工工地的安全性,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各种安全指标,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以及工人的位置和活动,如果出现潜在的安全问题,监测系统可以立即发出警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另外,监测系统还可以用于质量控制,检测建筑材料的质量、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通过与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比较,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建筑工程达到高标准的质量要求。此外,智能监测技术有助于实现节能和资源管理,通过监测建筑的能源消耗、水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监理团队可以识别节能和资源节约的机会。此外,AI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分析数据,优化建筑设备的运行,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可持续性。

3.3 智能监测技术在建筑运营和维护中的应用

智能监测技术在建筑运营和维护阶段的应用为建筑管理团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资源,以实现更高效、可持续和节能的建筑运营,可用于建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如应用传感器持续监测建筑系统(如空调、照明、电梯等)的性能和状态。当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时,监测系统会发出警报,并提供相关数据以进行故障诊断,提高建筑的可用性和效率。另外,智能监测技术也支持预测性维护。通过分析设备的性能数据和历史维护记录,监测系统可以预测设备的寿命和维护需求,允许管理团队采取预防性措施,提前更换零部件或进行维护,避免了突发性故障和高昂的维修费用。

3.4 智能监测技术对节能的潜在贡献

智能监测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建筑能源效率。通过模拟和分析建筑模型,监理员可以评估不同设计方案对能源消耗的影响,选择最佳的能源效率策略,如应用可持续材料,优化建筑外壳,设计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等,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显著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另外,智能监测技术在建筑运营阶段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实时能源管理。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可以连续监测建筑内外的环境条件和设备性能,确保能源系统高效运行,智能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照明、空调和供暖系统,根据需求进行优化,减少能源消耗。

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绿色节能策略

4.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原则注重节能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建筑外壳、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选择能源效率高的设备和系统,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等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倡导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鼓励可再生和可持续材料的选择,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绿色建筑设计也强调室内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应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以及创造舒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条件。另外,绿色建筑设计鼓励减少废物的产生和资源浪费,应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实施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计划,以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此外,绿色建筑还提倡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减少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2 节能技术和可持续材料的使用

节能技术的使用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高效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HVAC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等。监理员需要确保这些技术的正确安装、调试和维护,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高效的HVAC 系统可以通过使用节能设备、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及定期清洁和维护来减少能源浪费。另一方面,可持续材料的使用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之一,可使用回收材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和胶水、可再生材料等。监理员需要确保这些材料的合适选择和正确施工,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废物产生和资源浪费。此外,监理员还需要关注材料的来源和供应链,选择本地可获得的材料,以减少运输距离,降低碳足迹。

4.3 建筑能源管理和优化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能源管理和优化的关键在于确保建筑系统和设备的高效运行。监理员需要监测建筑的能源消耗,并与设计规范和性能目标进行比较。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监理员可以识别潜在的能源浪费和效率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另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还需要关注能源合同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能源合同是通过外部服务提供商来管理和优化建筑能源使用的方法。监理员需要监督服务提供商的性能,并确保实现节能和成本降低的目标。

4.4 废物管理和环保实践

监理员需要确保建筑工地遵守当地环保法规,制定并实施废物管理计划,确保废物的妥善处理和回收,包括分类、分拣和储存废弃材料,以便将可回收材料重新利用,减少废物的数量,监督废物运输和处置的合规性,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保实践是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关键要素,采取措施降低建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减少土地破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降低空气和水污染等,包括采用低碳建筑材料、节水设备、低能耗设计等。

5 BIM、智能监测和绿色节能的融合应用

整合BIM、智能监测和绿色节能理念是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旨在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在建筑设计阶段采取可持续性决策。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通过BIM创建高度详细的数字模型,包括建筑的结构、布局、材料和系统,设计团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的设计方案,评估其能源效率和环保性能,选择最佳的绿色设计策略。在建筑运营阶段,智能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能源使用、室内环境条件和设备性能,并将监测的数据与BIM模型相结合,使建筑管理团队能够识别和解决能源浪费、设备故障和室内不适的问题。通过实时反馈和自动化调整,建筑可以实现最佳能源效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6 结语

随着社会对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必须积极采用创新技术满足社会当下需求。本文探讨了基于BIM和智能监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绿色节能中的应用,说明了这一整合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建筑的重要性。BIM技术的数字建模和智能监测技术的实时数据收集与分析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建筑的绿色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了全面支持。通过这一整合应用,建筑行业将迈向更加环保、可持续和节能的未来,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