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帝王伟业,汲取历史智慧

2024-06-1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中学王丽丽

中学政史地 2024年10期
关键词:功绩帝王皇帝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中学 王丽丽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伟大历史人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能够洞察社会主要矛盾,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古代帝王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国家的兴盛和衰败在很大程度上与帝王密切相连。下面,笔者试简要梳理初中历史教材中提到的杰出帝王的功过,探讨他们成就一番伟业的原因,以期从他们身上汲取做人的智慧。

一、盘点帝王伟业

1.“千古一帝”秦始皇。

简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主要功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启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通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焚书坑儒”,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2.“天下一统”汉武帝。

简介:是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主要功绩: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文化上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北击匈奴,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得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中兴之主”光武帝。

简介:建立了东汉政权,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主要功绩: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合并郡县;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光武帝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毁誉参半”隋炀帝。

简介: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隋朝最后一位皇帝。

主要功过: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下令修建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然而,隋炀帝好大喜功,对外频繁发动战争,不恤民力,最终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5.“前无古人”唐太宗。

简介: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主要功绩: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6.“极盛而衰”唐玄宗。

简介: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后期为“天宝”。

主要功过: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改革,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在位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7.“文以靖国”宋太祖。

简介:宋朝开国皇帝。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主要功绩:在位期间,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设置通判、转运使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8.“金戈铁马”元世祖。

简介:成吉思汗之孙,元朝开国皇帝

主要功绩:重视汉文化,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改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他创立行省制度,设置澎湖巡检司。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9.“布衣帝王”明太祖。

简介:明朝开国皇帝。

主要功绩:在位期间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提升“六部”的职权,强化皇权;为监视官民,设立锦衣卫;对外关系上,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建立朝贡体系。

10.“宏图远略”康熙帝。

简介: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主要功绩:在位期间,设置台湾府;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恢复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汲取历史智慧

虽然历史的发展存在着偶然性与不确定性,但历史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从这些著名历史人物身上可以看到,成功的背后必有超人的胆识和能力,必有超人的艰辛和付出。

1.杰出的帝王必是雄才大略之人。

嬴政13岁即位,他除嫪毐,固内政;灭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筑长城,开疆土;设三公九卿,采用郡县制,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奠定了中国的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格局。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间,他除鳌拜、平三藩、灭噶尔丹、驱逐沙俄侵略军,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杰出的帝王必是善于识人用人之人。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后任丞相。汉武帝重用出身低微的卫青:卫青一生多次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唐太宗能够虚心接受魏征的意见,使整个社会政治清明,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贞观之治”。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政权,杯酒释兵权解除大臣军权威胁,制定“先南后北”的作战方略结束中原和南方割据局面,都是在赵普的协助下完成的。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明太祖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中得以逐步发展壮大,除因自身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之外,与采取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密不可分。

3.杰出的帝王必是坚韧不拔之人。

1328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344年,濠州发生蝗灾和瘟疫,不到半月,其父亲、大哥、母亲先后去世。为了活命,朱元璋投奔皇觉寺做了行童,17岁时被迫离寺乞讨。饥寒交迫的朱元璋一边乞讨一边流浪,饱尝了人间冷暖,阅尽了世间炎凉,坎坷的经历磨炼出朱元璋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他成就一番霸业的重要品质。

4.杰出的帝王必是爱惜民力之人。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强大的大秦帝国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中顷刻土崩瓦解。隋炀帝也是位有伟大抱负的君主,其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开凿的大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他无度役使百姓,三征高句丽,置百姓于恐怖暴政之下,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相,自己落得50岁被叛军杀死的悲惨结局。历史再次警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唐太宗爱护人民,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他统治期间,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上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那些风风光光的帝王背后是我们看不见的坎坷和奋斗。我们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顺境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放弃,做好自己,做好当下,风来时,才有能力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功绩帝王皇帝
走,去抓帝王蟹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皇帝怎么吃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国共两党抗战功绩之比较
李大钊推动冯玉祥策应北伐的历史功绩
古田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