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2024-06-10阮诗怡
◎阮诗怡
浙江省杭州市
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807 班
外公走了,在这个春天。
说是春天,其实不准确,那时节已过了百花齐放的绚烂,马上迈入初夏了。说是走了也不准确,外公说老屋太久没人打理了,别给人家当不要的房子拆了。
外公收拾着行李,带走了听京剧的老式收音机,带走了那顶帽檐宽大、已经泛黄的园艺帽。我看见家里的各种柜门都被打开了,整个家像是被掏走了三分之一。
但外公也有带不走的东西。比如窗外的那棵樱花树。
我透过窗子看见地上铺着厚厚一层花瓣,有的甚至还带着曾经的生机,大多数的花瓣已在地上零落成泥。没有了外公的打理,樱花树下一片狼藉,甚至有些潦倒的意味。
我起初是不赞成种樱花树的,因为樱花的花期太短了,仿佛只是合眼的一瞬,再一睁眼,满眼都是落下的花瓣那淡淡的粉、浅浅的白,朦朦胧胧,缠缠绵绵,直漫到天上去。
樱花树高,赏花要么于地面仰望,要么在高楼窗边驻足,窗户框住樱花的一角,像极了浪漫派的画作,有种云雾氤氲般的美感。但外公却觉得窗户太小,花开又太烂漫,只瞧个局部,多不尽兴。
尽管如此,他认为,窗子里却时常有一个小小的人影,在痴醉中凝望,凝望这一树繁华。
花开花谢,花不知何时开的,也不知是何时凋零的,中间那短短的灿烂仿佛只是黄粱一梦,只留下落英缤纷的惆怅。
“这叫归根。”外公抚摸着粗糙的树皮,眼神和天空一样深邃高远。
归根。根,是其初生的地方,那外公这一离去,也是归根吧。
大千世界绚烂美好,但也会因那一点舍不得、放不下,因那片土地上有自己的足迹,因心上有它的烙印,所以选择回到质朴、简陋却熠熠生辉的故乡。
我眼角的余光瞥见窗檐上的相框,不知是外公忘记带走,还是有意留下的。
我,外公,开花的树。
风卷起地上散落的花瓣,下了一场零零星星的湘妃色的雨,大概是沾了泥土,颜色有春末的暗沉,像是一场祭奠,慰问逝去,迎接新生。
我想这地底下埋藏的是一个新的梦境,它会在明年的春天如约而至。
生命往复,永不停息。我望向窗外,望向外公离去的方向。
花再开时,他也会回来的。
点评
该文语言淡而有味,选取了许多生活细节,将景物描写与对外公的细节描写结合在一起,让人在美丽的樱花树中看到外公的亲切笑容。这样的手法极为高明,窗外的风景不是与自己毫无关联的美景,而是由一个重要的人,赋予了除景物本身之美外的情感的美。再接着,由这个人与这个景,组成了记忆中的景与眼前的景的互补,就更使眼前的景带有浓浓的思念之情。对外公的思念,加上对花朵凋谢的释然,“生命往复,永不停息”,外公的离开是他性格的必然,但花在外公就在,等花再开时,外公又会回到身边。情感细腻,语言灵动,是一篇佳作。
不足及提升建议:1.该文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樱花来写外公,写自己对外公的思念,以及外公带给“我”的对生命的思考,淡淡的亲情贯穿全文。但樱花描写所占篇幅过多,亲情的描写较少,建议增加“我”与外公的交流、互动的片段,用更多的正面描写去塑造外公,讲述亲情。2.第一段“外公走了,在这个春天”,容易引起误解。“走了”一词,很容易让人认为外公离开了人世,这使得文章的情感基调一开始就显得悲凉。但从后文来看,外公只是回到自己的老家。适当删改,可以避免读者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