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服务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路径探究

2024-06-10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农村

陈 洲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产能与人类发展的高需求差距越来越大,人类渴望有一种新的生产力,来推动传统行业的革新换代,释放出大产能。2023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就是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表征,以技术创新为主导,革新传统经济生产力发展路径,呈现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乡村是中国最大的国情,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而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高校毕业生则是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大力且有序引导各类有知识、有技术的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下乡创业,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才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因此,地方政府在吸引与服务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方面任重而道远。

一、乡村发展新质生产力远景前瞻

在乡村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农技等,提高农业生产的质效,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通过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社区治理。利用数字化的准确性和便捷性,赋能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智慧社区,建立政务服务平台、网格化治理平台、村民信息平台,着力打造为民智慧服务新窗口,持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2.智能农技。充分汇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全环节进行精细分类,靶向实施智慧农业改造行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先进智能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能。

3.农村电商。利用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将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整合为一体,面向全社会进行供需交易。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够推动传统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构成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这些美好愿景的实现,都需要掌握创新科技与知识的青年人才。

二、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4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79 万人,将创下毕业生人数最高的历史。在政策性和体制内岗位供给有限,企业岗位需求缩减,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6 月青年失业率为21.3%。城市需求逐渐饱和,而广大乡村却面临着人才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的现实难题。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年轻人常住乡村的比例低于30%,乡村存在人才“空心化”困境。高校毕业生作为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乡村建设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迫切需要生产经营、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等青年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加入乡村振兴行列,不仅能够缓解就业难题,还能够有效改善乡村人才匮乏的窘迫局面,更能有助于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大发展的蓬勃局面。

三、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有利条件

1.农村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风村貌有了整体提升。根据交通运输部和农业农村部相关统计,截至2022 年,国内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面在90%以上,光纤网络覆盖率比例已超过98%。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提升,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创造了客观条件。

2.新媒体为农村创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借助抖音、天猫、微商等新媒体平台,居住在农村也可以与国内外的网友交流,将生意做到全世界。根据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灵工时代: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统计,抖音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对个人创作者和中小企业发展门槛低,创造就业机会近4000 万个,其中24~ 40 岁的中青年是就业主力军,占比达到67%。新媒体科技已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载体,这种通过科技的推动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的就业结构,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扩大了就业规模,丰富了就业类型,在网络大发展时代,个体灵活工作模式的时代来临了。

3.高校毕业生赴农村创业享受政策扶持。近年来,共青团中央每年都有推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等政策,其中高校毕业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赴农村创业,多地出台了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享受当地政府给予的优先扶持政策。如四川省出台《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清单(2023 年版)》,明确说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发展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支持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符合政策条件的在农村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云南省也发布了关于支持青年人才下乡返乡兴乡的通知,对在乡村创业和在乡办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助。这些扶持政策,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充足的人才动力。

四、制约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客观因素

1.人际关系与观念固化。尽管很多高校毕业生希望能够学有所成回乡创业,或是城市高校毕业生前往农村发展事业,但农村存在固有的“熟人社会”社交网络,对选择乡村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有着广泛的舆论非议。在社会对返乡就业创业风险未知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亲朋也会对其返乡创业表示反对甚至是加以阻挠。高校毕业生长期生活在人际交往相对单纯的学校,对于农村生活环境较为陌生,面对农村“遇事看亲疏”“托人情、走后门”的传统人情社会,会感觉到思想与现实的不适应、不匹配。

2.创业资金筹措艰难。虽然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有许多帮扶政策,但是用于创业实践中,那些能申请到的资金往往是杯水车薪。农村创业普遍存在着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若没有资金持续投入,尽管经过周密地筹划,一旦稍遇风险,即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而农村银行贷款在没有担保的条件下是很难通过的,在得不到资金的进一步保障的情况下,创业由此荒废,甚至创业者被逼走上高利贷、套路贷陷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曾指出,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 万亿元,目前农村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

3.技术与市场形成背离。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经过在高校的学习,大多能熟悉或掌握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新商业模式也能较快地理解和接受,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优势所在。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结构差距甚广,高校毕业生并不熟悉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一切在摸索中进行,新技术无法扎根,这就会极大增加创业风险。农村地广人稀,和城市的集中消费不一样,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销售市场狭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依靠自身单打独斗,有产品也难以对接市场,存在着滞销的风险。

五、服务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路径

1.加强思想意识正确引导。农村村民对高校毕业生乡村创业的偏见客观存在,政府对这种现象要针对性引导,确保高校毕业生创业能有一个公平、安宁的环境。建议各地的乡村振兴局加强思想引导,统一协调,乡镇政府、村两委具体实施,为乡村创业高校毕业生在农村举办欢迎会,营造积极影响;在乡村各类大会上,加强宣传国家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重要意义,让村民从内心理解“农村要振兴,离不开高校毕业生”的迫切需求;从乡、村派出专人,走家串户,了解村民想法与意见,疏通高校毕业生与村民的情感纽带。政府应该成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娘家人”,为创业者提供坚强后盾,让高校毕业生乡村创业能立得正,站得稳,留得住。

2.建立资金帮扶长效机制。对赴农村创业高校毕业生的帮扶,不能只搞“一锤子”买卖。根据《2021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报告》统计,高校毕业生是大众创业的生力军,但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不足5%。人才是乡村振兴成功的根本要素,政府对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的帮扶,不能仅限于引入时的一次性帮扶,各地的乡村振兴单位,应当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主动行动起来,保护高校毕业生在农村的创业实践,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长效关注与技术帮扶。出台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税费减免政策,筹建高校毕业生创业捐助基金,引导银行等单位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降低担保门槛、贷款降息,出台招商引资政策,鼓励社会企业、风投基金等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项目,推动投资基金携资入股。这些政策的制定要秉持普惠性原则,建立长期有效机制,而非针对个别企业的临时性、曝光性扶持。

3.构建多维交互融通体系。赴农村创业高校毕业生,无论从事的是种植、养殖业,或者新媒体运营,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渠道拓展,依靠单独个体的力量,是很难在时代的浪潮下站稳脚跟的。各地乡村振兴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本地域的农村创业个体统筹起来,分行业分领域,建成行业信息多维交融体系。同时应由地方乡村振兴单位牵头实施,构建一个枢纽性平台,一方面对内统筹成员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外强化宣传、招揽商机,把这种体系打造为有机生态系统,能够循环运转,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厘清农村产业发展路径,竭尽全力为高校毕业生赴农村创业搭建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依托体系的体量,既可以让高校毕业生创业找到归属感,提升眼界和格局,也可以在体系内实现技术交流与竞合,还可以及时获取区域内外产品需求信息,联手经营,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毕业生农村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