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益的水稻栽培技术
2024-06-10许飞
许 飞
(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长丰 231100)
长丰县地处江淮地区,是安徽省15 个重要的水稻生产大县之一,常年种植水稻面积约7.33×104hm2。随着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同时稻作技术在不断优化和升级,为稻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在水稻种植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米质不优、产量不高、秧苗素质不高,以及肥水药的浪费等问题,如何采取各项高效栽培技术来改进这些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结合长丰县水稻产业面临的问题,从品种选择、播期控制、科学育秧、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的选择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当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水稻品种多样,在保证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要求的水稻品种基础上,选择水稻种植品种,还应结合以下2方面进行。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价值进行选择,这是保证种植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部分品种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和较好的销售前景,种植这些品种能够增加收益。通过了解市场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适合当地市场的品种,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二要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之一。优良的抗病虫害品种能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品种选择时要注意品种的抗病虫害性能,选择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
长丰县正使用的杂交水稻品种高达70~80种,部分产量较低、质量较差的品种亟待被淘汰。应加强引导,引导广大种植户种植优质稻,选择晶两优534、丰两优4号、野香818、徽两优慧占、野香优莉丝、绿旱639、荃香19、荷优丝苗等优质品种,同时实行区域化种植模式[1]。
2 播期控制
水稻播期的合理控制对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合理控制水稻的播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和水资源,提高产量。播期的控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稻生长的需求来合理确定,且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情况适时调整播种时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候因素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合理播期不仅要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判断,还应结合水稻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安排。根据病虫害季节规律,避开病虫害易大发生期,选择较为安全的播期,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提高产量。长丰县的水稻播种期一般在每年的4 月8—18 日,若盲目早播,可能导致水稻的抽穗扬花期处于7 月下旬—8 月上旬,这一时期极易遇到高温热害,不仅可能导致结实率低,还容易威胁米质,为保障种植效益,还应科学控制播期[2]。
3 科学育秧
良好的育秧技术能显著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和生长势,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首先,选择合适的秧苗基质,以优质稻壳土、腐殖土、河沙土等为主要成分,加入一定比例的腐熟有机肥,保证基质松散、透气性和排水性。其次,做好种子预处理工作,通过晒种、消毒,以及日浸夜露催芽等处理,提高育秧质量。再次,选好种子撒播完成后,做好水管理。通常要求在幼苗期保持适度的水层,通过科学的灌溉管理,避免秧苗过湿或者缺水,提高根系活力,保证幼苗健壮,增强抗逆性。最后,结合秧苗生长需要,适时做好施肥工作,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是秧苗生长的关键。结合长丰县的实际,可提前对苗床进行培肥,一方面施用农作物秸秆和腐熟农家肥,另一方面按600~900 kg/hm2的量施用壮秧剂,并保证土肥充分混匀[3]。
4 合理施肥
施肥上遵循“减氮、补磷、稳钾和锌、硅”的施肥原则,水稻生育期化肥用量按ζ(氮∶磷∶钾)为2∶1∶1 的比例进行使用。施肥前,可先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和pH 值等信息。结合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养分平衡,及时补充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并根据作物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定量调配。后期可结合水稻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需求,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通常,水稻在生长初期需要较高的氮肥,中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后期需要增加磷肥和钾肥的供应,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安排施肥时间,根据需要进行分期施肥,避免养分的缺乏或过剩。应加强有机肥的科学施入,有机肥料具有慢释放养分的特点,能够提供持续的营养供应,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水分,将有机肥料与化肥合理配比使用,既能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又能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在施肥过程中,可以定期监测水稻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态,并结合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以保证水稻获得最合适的养分供应,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4]。
5 水分管理
科学的水分管理有助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提高产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灌溉时,可以结合水稻的生长期,以及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科学控制田间水位。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均应科学的控制好田间水位,保证适当的水深。在不同生长期,通过灌溉控制和排水,使水稻获得适度的水分,避免水稻因缺水或过湿而影响生长并减少产量。
当前,长丰县应将大水漫灌改为浅水湿润灌溉,尤其是在移栽时和返青期,要保持浅水灌溉,这有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分蘖发育。在水稻的全生育期,采用浅湿干间歇管理技术,即在一定阶段控制水分供应,以干湿交替的方式进行灌溉管理。需要特别关注水分需求较大的生长阶段,如分蘖前期和抽穗开花期。当全田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85%时,开展晒田控苗,这有利于控制苗情,优化生长环境,为后续的施肥和成穗打下基础。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以及成熟阶段,要保持浅水湿润交替,确保水稻不会出现干旱情况,有利于水稻的灌浆和成熟过程。收获前1周要逐渐减少水量,保证养分的积累和水稻的成熟。适当的干湿交替管理,有助于养根保叶,保证水稻良好的成熟状态。通过上述灌溉技术的调整,能够更好地满足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促进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5]。
6 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栽培过程中,各种病虫草害高发,应加强科学防控,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水稻的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可以采用抗病品种和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来进行防控。定期巡田观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采用合理的化学防治剂进行喷洒,注意首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防治药物,严格按照使用剂量并加强周期控制,及时科学的防控病虫害。
水稻的虫害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是常见的害虫,在防治上,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减少农药的盲目使用,保护益虫,营造天敌适宜的生长环境,减轻农业环境的污染,同时使用抗虫品种,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
水稻生长过程中,还容易高发各种草害,及时除草是重要的防控措施。除了化学除草剂之外,可借助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捕食者或寄生虫来控制杂草的生长。例如,可以利用一些对水稻杂草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动物,如草食性昆虫或动物,来影响杂草的生长。同时,通过合理的间作和轮作种植方式,调整作物的品种结构和种植时间,有助于科学的防治病虫害。
7 机械插秧
随着水稻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可以借助各种农机较好地完成水稻的整地耕地、植保、收获等工作,在机插前,提前进行土壤整地和平整工作,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为插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选择健壮的优质秧苗进行机插,保证插秧的成活率和生长势。要选择抗性好、生长良好的品种,确保机插后的水稻生长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插秧时,可结合水稻品种,以及生长阶段的要求,控制好机插深度和密度,一般栽插深度为0.5~1 cm,漏插率≤5%,伤秧率≤4%。
8 防灾避灾
长丰县单季中稻种植过程常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应结合实际科学防灾。首先,避免高温危害。例如在抽穗期,极易遇到高温热害,在前期采用合适的措施适期播种,避免盲目早播,保证抽穗期错开最炎热的季节。其次,做好抗旱。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安排水稻面积,重点保证栽秧返青期至分蘖前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用水。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可以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同时选择抗旱品种,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另外,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加强保水措施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减轻旱情对水稻的影响[6]。再次,适时防涝。在多雨季节要采取防洪排涝措施,确保水稻不受水涝的影响。可以开挖排水沟、构筑排水渠,排除田间积水。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可以提高田坎或田埂垫高等措施,避免洪涝对水稻的危害。最后,预防台风。长丰县容易出现台风,在季节或高风险区,要采取防风抗倒伏措施,如选择抗倒伏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少风灾对水稻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