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时代命脉,答人生两问

2024-06-09赵子源

雨露风 2024年4期
关键词:壮歌一曲曲沉潜

赵子源

1936年,浙大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说道:“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当时的青年们为了回答这两问,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曲济世救民、爱国主义的壮歌;新时代青年该如何探寻这两问的答案?

人生肇始于大学四年的探索,延展于毕业后的砥砺前行。作为高中生的我,也不禁有了对未来的思考。

首先,大学四年做什么,是一种短期、迫切的奋斗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学有较高的自由度,发展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充满了多种可能性。而尽早明确毕业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将会让我们发散的精力变得集中,让大学四年的发展规划变得坚定明确,避免我们迷失在無限可能性的迷宫中。总之,青春奋斗正当时,不负韶华不负己,大学是我们从学校迈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展开独立自由人生的起点和开端,是学习技能和自我提升的黄金阶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机会,沉潜自我,在专业方面做足准备。例如,“考古”女孩钟芳蓉不惧世俗的偏见,力排众议,选择冷门考古专业。

其次,毕业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种长期、精准的自我要求。《格言联璧》中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我们如果有高远的追求、长期的目标,就会为此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心中之志。譬如,“90后”姑娘鲍硕毕业后投身科研事业,焚膏继晷,日夜奋斗,终于能准确发出一条条指令,引导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愿新时代青年都能回答好、践行好人生两问,去过积极、奋进、充实的大学智识生活,在中国富强梦、民族复兴梦的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上勇立潮头。

猜你喜欢

壮歌一曲曲沉潜
长安壮歌
漫长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抗疫壮歌
柳青:沉潜于生活深处
沉潜冷梅
《楚庄王》:期待壮歌飞鸣
祁连壮歌永不忘
放风筝(外一首)
放风筝(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