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及治理对策
2024-06-09许婉华莫上崇
许婉华?莫上崇
随着村镇建设的不断完善,美丽乡村的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治理迫在眉睫。湛江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开展“四分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活动尤为重要。为了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文章通过问卷调研与实地走访的方式,了解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程度、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并基于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湛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治理事关农村生态建设,有助于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湛江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湛江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基本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湛江农村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的治理情况与居民期盼的高品质生活仍存在差距。因此,研究团队随机选取吴川市、雷州市、徐闻县及遂溪县的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在遂溪县和雷州市对农村居民开展问卷调查。文章结合调研结果,浅析湛江地区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并提出相关建议。
湛江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及人居环境调研情况
调研团队开展问卷调查
调研团队在吴川市、雷州市、徐闻县及遂溪县的部分农村地区就生活垃圾分类议题进行走访调查,并随机对居民进行访谈,并在雷州市、遂溪县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对村容村貌的满意度、公共厕所建设情况、污水处理现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议等,共发放问卷271份,回收有效问卷253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问卷回收率为93%。
参与问卷调查与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了253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居民有95名,占比为38%;女性居民有158名,占比为62%。参与调研的对象有学生、居民、村干部及长期在本村居住的外来居民。从年龄分布上看,受访者的年龄在55岁以下的占比为97%,其中16岁以下的占比为26%,16—35岁的占比为41%,36—55岁的占比为30%,而55岁以上的占比为3%。在受访者中,村干部占比为10%,居民占比为73%,外来居民占比为17%。除了问卷调查外,调研团队还深入实地,随机抽取了28名对象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村干部、居民以及大中小学生。
湛江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调研结果
受访者对村容村貌的满意度
在湛江农村地区,居民门前三包制度已得到广泛实施,公共卫生厕所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市政自来水管或集中供水设施已经基本普及,路面普遍进行了硬地化处理,路灯、球场、文化室等设施也随处可见。根据调研结果可知,受访者对所在地区的村容村貌满意度较高。具体来说,有37%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有2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有31%的受访者表示一般满意,有3%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
受访者对农村卫生建设的满意度
受访者对生活垃圾治理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比为59%,一般满意或不满意的占比为41%。这意味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仍有待加强。居民对本村厕所卫生一般满意的占比为37%,不满意的占比为13%,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比为50%。
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可知,第一,居民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和治理的态度较为积极,还提出了意见或建议。在农村卫生建设方面,居民强烈期望通过治理改善生活环境。第二,农村厕所卫生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居民对公共厕所卫生的维护共识有待加强。第三,受访者对人居环境总体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比为60%,体现了农村地区在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还需继续努力。
湛江市农村居民垃圾分类调研及访谈结果
随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与意愿日益增强。然而,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农村垃圾管理面临的三大现实挑战,即基层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社会情况复杂以及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垃圾处理现状。基于此,调研团队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在湛江农村地区进行走访观察和“三下乡”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发现,村镇在居民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垃圾围村、乱堆乱放、肆意焚烧垃圾等现象明显减少。接下来将结合受访者的调研访谈,阐述调研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现状。
生活垃圾产生的来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垃圾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湛江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节气变化、季节更迭以及居民独特的生活习俗影响,生活垃圾的类别呈现多样化特点。通过在村落垃圾回收池觀察发现,居民普遍采用塑料袋或废弃纸箱打包和丢弃生活垃圾。其中,塑料瓶、纸品和废弃电器等可回收物品被居民自家收集,而厨余垃圾等则会被直接丢弃。特别是在节庆或特定习俗庆典期间,随着家庭聚会聚餐、设宴摆酒等活动的增加,生活垃圾量暴增,此时垃圾运营车往往难以及时完成清理工作,给村落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在夏季,湛江地区气温攀升,容易滋生蚊虫细菌,因此居民倾倒垃圾的频次较冬季明显增多。而在庄稼种植或秋收的季节,垃圾回收池常堆放着秸秆、杂草等。近几年,湛江农村地区的新房建设活动较多,部分建筑垃圾也被堆放在垃圾回收站,而有些则被随意丢弃在荒山、路边。
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
农村地区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外来农民工或回乡务工、创业的中青壮年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居民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较高。其中,82%的受访对象表示大力支持村内垃圾分类工作,57%的受访对象表示居民自身的意愿和行为直接影响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对于居民而言,多方的宣传引导及前期派专人指导垃圾分类有助于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而强制性的垃圾分类措施则难以激发居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调研中,居民认为影响生活垃圾分类的前三大障碍分别是缺乏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缺乏相关配套设施以及缺乏人为指导和整体氛围。关于居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前三个原因分别是时间匆忙来不及分类、不知道如何分类、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有68%的受访者对垃圾分类的意愿较高,认为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表示有无规定都会自觉遵守;有1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外在的政策强制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有15%的受访者表示垃圾分类相关配套设施尚不成熟,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垃圾分类。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回收的塑料、纸品、电器外,其余的生活垃圾都被统一放到垃圾回收点,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分类。总体而言,受访对象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是认可的,但由于受访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实际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低。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走访的村落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用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村中设置专门的生活垃圾回收点,配备有显著标识为“其他垃圾”的大型垃圾转运箱,由专车负责在每天特定时间进村回收与转运垃圾。第二种模式是在村庄路边设置固定的生活垃圾池,并在村内不同位置放置标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的绿色或灰色的垃圾大桶。这些垃圾桶由村里的保洁员驾驶专车进行回收,并每日定时将垃圾转运到村中的生活垃圾池。在垃圾池,保洁员会对部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最后再由转运车辆负责转运。以吴川市A镇为例,该镇共有39个自然村,设有76个村庄垃圾池和1个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每个村庄都配备了专业的保洁员,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确保垃圾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湛江农村地区普遍设立了遵循“四分法”的生活垃圾回收点,通过实物展示与宣告栏等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可知,有44%的受访者表示,生活垃圾有简单的分类,并有专人收集和处理这些垃圾;有17%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很细致,并且有专人负责垃圾的收集;有23%的受访者反映,村中尚未实施垃圾分类;有13%的受访者提到,村中缺乏专人收集垃圾;还有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了解村中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的情况。
受访者对垃圾分类桶的使用及其作用有不同看法。其中,有47%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桶虽然能起到垃圾分类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有15%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桶没有起到作用。还有70%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在家门口设置垃圾分类桶。以吴川市A镇为例,2021年7月镇政府大道两旁增设了分类垃圾桶。然而,垃圾桶容量较小,而垃圾量较大,且还有大件垃圾,导致多数生活垃圾被堆放在垃圾桶前,未能入桶。这一现象在沿海村落尤为突出,沙滩上的生活垃圾既有附近居民丢弃的,也有从海面漂浮而来的,导致沙滩边的生活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清理。尽管政府部门设置了专门的垃圾池和回收桶,居民也在相互监督下集中投放垃圾,但在靠近树林、河边等区域,仍有部分居民就近丢弃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诉求
公共环境卫生需要居民共同维护。在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议题上,研究团队收到了100多名受访者从居民管理、村委治理、政府指导、制度规定、资金保障五个方面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诉求。第一,居民管理。居民认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需要本人的自觉,希望村委能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对于不能遵守公共卫生管理的居民,则应进行说教以及劝导,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第二,村委治理。村委干部需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积极团结居民共同建设村落环境;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组织培训和广播宣传活动;加强对未能及时日清的生活垃圾的监管。第三,政府指导。政府部门作为卫生健康重要政策的推动者,应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指导,完善生活垃圾的配套设施,委派专人开展宣传和培训活动,定期进村宣传。第四,制度规定。相关主体应明确规定各项奖励机制;针对节假日可能出现的垃圾堆积问题,加强监督和管理。第五,资金保障。相关部门应确保用在垃圾分类基本设施、转运车辆以及保洁员聘用等方面的资金充足,对坚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
湛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建议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居民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公共卫生建设的主体。农村作为独特的“熟人社会”,管理相对宽松。在湛江农村地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意见领袖发挥引领作用
在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过程中,意见领袖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借助村落深厚的宗亲与宗祠联络,发挥村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在村委会会议、广场舞活动、宴席聚会以及邻里街坊串门等场合,意见领袖可以深入探討生活垃圾分类和宜居健康环境的建设,改变居民的态度和行为,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觉行动者。
村“两委”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工作
村“两委”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有效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工作,村“两委”需要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打造创建样板,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例如,可以通过“腾讯为村”小程序等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通报村容村貌的改善情况,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老少携手共同参与人居环境建设
在湛江农村地区,老年群体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较为薄弱。而在同一家庭中,中小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较高。因此,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带回家中,引导并带动家中的老年人共同参与人居环境建设。
依托“百千万工程”,绘就美丽乡村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推进,高校师生以结队形式积极投身地方建设与发展。相关主体应紧抓这一机遇,依托“百千万工程”,发起人居环境建设、垃圾分类进村等公益项目。例如,可以借助返乡大学生的力量,在村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及教育活动,共建美丽乡村。
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当下,湛江农村地区居民对人居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生活垃圾分类尚未全面普及、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的大环境,相关主体必须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综合利用各种传播渠道与宣传教育方式,增强不同年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行动意识,共建卫生、绿色、宜居的村落。在成功完成初步的垃圾分类工作后,还应进一步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处理方式,提高民众生活环境质量,打造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