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4-06-09胥洁

生态经济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农村

胥洁

(内蒙古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在过去的实践中,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诸方面困境,例如环保设施投入不足、精神文化建设匮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迟滞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程。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吸引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该领域涌现出一批专业的学术论著,其中由周黎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问题研究》一书就是其中的代表。该书以实践调研为依托,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背景,以宏观政策设计和具体实践认知为实践背景,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机制和政策绩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多维视角给出具有创新性的对策建议。该书共分为五章:在导言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为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主题提供了宏观的认识框架。随后,作者从理论基础出发,详细剖析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包括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学理性支持。在后续的章节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证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涵盖了政策设计、社会认知、实践机制以及政策绩效等多个层面。作者不仅论述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综合来看,独特、新颖的研究视角、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该书最大的特点。作者采用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这一视角较以往单一的研究模式更全面,使得研究结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另外,该书作者在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时,不仅关注宏观的政策层面,还深入到微观的农民生活实践中,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论更加丰富、更加深入。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问题研究》一书提出,社会认知、实践机制、政策绩效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目前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首先,以农民和基层政府为主体的社会认知不足。①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一方面,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并没有开展过系统的、科学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不少农民对国家环保政策、生态理念认识不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生态原则,出现与生态理念相悖的行为。另一方面,受文化程度、落后观念等影响,不少农民的生态法律意识淡薄,对生态保护中的权责认识不清,甚至纵容姑息一些不良环保行为。②试点村基层政府的落实行为缺乏主动性,非试点村基层政府对生态建设工作重视不足。尽管中央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对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农村基层政府受传统发展观和政绩观影响,对农村生态建设问题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重视GDP 增长,忽视生态环保。短期内,这些地区的经济的确会有明显增长,但长此以往必然会积累大量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而一旦这些问题暴发,就会严重威胁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思想和问题,在我国一些偏远、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其次,实践机制依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①在资金、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缺乏具体保障措施。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国政府虽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但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村民居住分散,治理难度大,因此分配到每个行政村的资金有限,难以完全满足所有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需求。同时,目前我国县级财政普遍较为困难,也难以为农村环保事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此外,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欠佳等原因,社会环保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的意愿也不高,缺乏稳定、持续的环保资金投入,是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障碍之一。②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依然艰难,缺乏成功经验和技术转化,与此同时给予的生态补偿也相对欠缺。自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目前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问题。如补偿落实不到位,易打击农民参与积极性;后续补偿不足,市场化融资渠道不通畅,资金来源单一,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补偿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补偿机制及清晰市场准入规则等。

最后,政策绩效仍需要进一步优化。①村容整洁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起点,不是终点。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同时,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技术要素落后,对大气、土壤、水资源等造成严重破坏,需要基层政府首先予以高度重视。治理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要素。另一方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不只注重环境保护,更应积极打造以良好生态资源为依托的生态产业,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2)政绩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并非目标。农村基层组织乃至试点挂职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导致基层部门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出现物质化、政绩化、趋同化等现象。即仅仅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文章,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热衷打造形象工程,缺乏有深度的、可持续的、成体系的绿色产业链;建设模式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

基于以上实践困境,该书作者从多维视角提出解决路径,如坚持以人为本、将发展工业文明时的发展劣势转化为生态文明的发展优势等。在该书的论述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1)改进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强化乡镇基层干部的生态文明素养和认识。地方政府应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学习研讨等活动,提升其生态文明素养和执行力,并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标兵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要提升农民生态文明素养和技能,使农民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主体地位。地方政府应结合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借助多元宣传教育手段,深入浅出地向广大农民普及我国环保法律和政策,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最后,要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并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环保活动,持续构建全社会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社会风尚。

(2)健全农村生态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我国要从环保法及乡村实情出发,加快制定乡村生态基本法,不断完善涉及土壤修复、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处理、排污标准、农业用药规范及河流污染治理等具体领域的法规条文。其次,强化乡村环境监督执法机制,明确各级主体的环保责任,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创新应用无人机、卫星、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提升执法效率。同时,实行企业环保行为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增强执法针对性。最后,要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农村环保监督工作中来,激活全社会监督潜能,高效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首先,要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改善和修复土壤环境。其次,保护水资源。根据区域气候条件,严控地下水开采,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回收利用。最后,积极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引导农民采纳生态化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政府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农民专业技术水平,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4)开发和保护地方性生态知识。有效开发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实现乡村振兴文化的基石。首先,组织专业的科研团队挖掘并研究当地的生态知识,并形成有逻辑、有体系的理论方案和实践路径。其次,要强化基层干部的知识学习效果,有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在生态治理和建设问题上 “一刀切” 。同时,基层干部还要基于地方的资源禀赋活学活用地方性生态知识,突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文明。最后,基层部门和本地专家团队要及时跟踪农民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规范问题,在细节上优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5)建立持续、稳定的农村生态资金投入机制。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为此,首先,应设立中央财政应设立农村生态文明专项基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生态修复等重大专项工程,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其次,地方财政应通过立法,提高农村环保财政支出比例,增加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等民生工程的资金分配。再次,政府应通过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环保领域,扩大农村环保资金来源渠道。最后,我国还应加强农村环保资金监管,通过资金全程可溯、违规使用终身追责等方式,保证农村生态资金切实投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