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洒满人间

2024-06-09秦川儿

党风与廉政 2024年5期
关键词:柳树家风女儿

秦川儿

师泽如光,微以致远;师泽如水,润物无声……老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辛勤的“园丁”,在三尺讲台前,用爱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在咸阳铁中,有这样一位老教师,她坚持以德树人,用爱浇灌学生。在从教的59年里,她奋战在教育一线,默默奉献……如今的她不仅收获桃李芬芳,也让家人在她的影响下,恪尽职守、奉献社会,各自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凡的成绩,她就是呼秀珍。她的家庭在2016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的荣誉称号。

关怀

9月18日,星期五,初三一班的于同学和妈妈一起来咨询,妈妈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存在叛逆心理,家长不知道该如何管教。

1月6日,寒假期间,咸阳铁小五年级学生桐桐和爸爸一起来咨询,爸爸说孩子虽然很懂事,但学习抓得不够紧,没有达到家长预期的状态。

…………

在咸阳铁中的心理咨询室里,呼秀珍用工整的字迹,在记录本上记载着每个学生的情况。自她从事心理輔导工作以来,这样的记录本,已经写了7本。

“我现在是学校退休返聘的教师,以前是学校的语文高级教师。我21岁走上工作岗位,在55岁即将退休时,学校来了一批青年教师,当时的校长找我谈话,想让我传帮带。于是,我就多干了3年,在58岁办理了退休手续。”呼秀珍说,后来学校希望她能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上课之余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便一直将她返聘到了现在。

今年,从教59年的她,对这份工作依旧保持着热爱,在学校发挥着光和热。

“我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呼秀珍说,“虽然有些学生成绩不好,我也希望他们能跟着我读书、学习做人,相信他们以后一定能成为懂得感恩、善良的人。”

在呼秀珍的眼里,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她用爱浇灌着每个学生的成长。

1984年的冬天,呼秀珍准备去教室带学生上早读,在楼道里看见班里的一名男生正在打女班长,急忙上前制止。谁知,该男生却朝着呼秀珍喊道:“呼老师,你都不了解清楚事情,就管我?”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呼秀珍看着一脸不屑的男生,拧着脖子,歪着头,一动不动地站在楼道里,担心他着凉,便让他去办公室等。

课间,呼秀珍回到办公室,见该男生仍带着情绪,便要求他去传达室取报纸。可还没等呼秀珍开口说信箱号,该男生就跑了出去,很快把报纸拿了上来,“我都不知道他啥时候知道了我的信箱号,我其实心里挺感动、挺温暖的。”

等学生的情绪逐渐变得平缓,呼秀珍才做起了思想工作。她不仅耐心指出了这名学生的对与错,还主动向学生赔礼道歉。事后,呼秀珍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这名学生,没有一点私心。“孩子嘛,知道错了就好,他情急之下说的话,我不能往心里去。”呼秀珍笑着说。

很多年后,呼秀珍和其他教师一同去陕北参加教育活动,在途经的火车站又碰到了当年那名学生。看着马上要开的火车,学生一边告诉呼秀珍自己在车站工作,一边从车窗外给她递西瓜。看着那半个大西瓜,呼秀珍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爱能融化一切。时至今日,呼秀珍每每想起这些往事,脸上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奉献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没有收过学生一分钱的补课费。”呼秀珍说,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一件伟大而骄傲的事,她从不把教书育人和金钱联系在一起。

从前,每逢暑假,呼秀珍就会把班里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喊来家里学习,从听写生字词到辅导学生写作文,呼秀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在她从教的59年里,她严于律己,没有因个人原因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正如她微信头像上燃烧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如今,80岁的呼秀珍依旧早出晚归,往返于学校和家里,路上遇到学生向她问好,呼秀珍就不停地回应着:“好孩子,好孩子……”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却从未带走她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

“我就像操场边儿上那棵老柳树。”呼秀珍说,之前校园里有很多柳树,后来为了扩建操场,学校不得不砍伐了这些柳树,但还留了一棵柳树给孩子遮阳乘凉。四季更替,春去秋来,老柳树一直为学生遮风挡雨。

“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爱我。”在呼秀珍心里,爱是相互的。

过去,呼秀珍每带一届学生,就和学生一起每天写一篇日记,从初一写到初三,1000多篇日记,一篇不落。其中,有个学生写的一篇题为《老师,我拿什么来爱你?》的日记,让呼秀珍至今提起都感动得潸然泪下。

平日里,经济并不宽裕的她,总是不求回报帮助他人。呼秀珍不仅帮助过许多有困难的学生和老师,还资助了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3名学生。她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标准,持续资助了8年。“我要一直资助下去,直到他们完成学业,能够独立生活。”呼秀珍说。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呼秀珍爱她的学生,也爱教师这份职业,“只要学校需要我,我就可以一直工作,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责任

“好的家风像空气,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时时处处约束着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它体现的是家庭文化和价值观。”呼秀珍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规矩。

呼秀珍有两个女儿,她们都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物资匮乏,大家收入也很低,呼秀珍没有给女儿买过一个玩具,她常把“碗里不剩饭,桌上不撒饭,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皆辛苦”挂在嘴边。久而久之,两个女儿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有时候,大女儿为了把碗里的面糊糊吃干净,舔得鼻子尖上都是,呼秀珍看到既开心又欣慰:“我的两个女儿特别乖巧懂事,她们不比吃、不比穿,一直艰苦朴素。”呼秀珍说。如今,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各自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她们不忘母亲的教诲,用小时候的标准要求着自己的孩子。看着勤俭节约的家风一代代相传,呼秀珍心里很是高兴。

“我们一家9口人,除了两个上学的外孙女,其余都是党员。”呼秀珍骄傲地说,一家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能做到严于律己、无私奉献。

1994年,大女儿郭巧从陕西省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渭阳西路派出所,任户籍内勤。她在户籍室率先推出“郭巧窗口服务法”,后在全省服务窗口推广。后来,郭巧又被调往秦都分局吴家堡派出所工作,她先后建立了“郭巧爱心警务室”和“志愿者服务队”,主动为辖区200余户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孤残人员、留守儿童和服刑人员的子女排忧解难。

1997年,秦都分局组织全局业务大比武,郭巧获得总分第一名。当拿到分局发的奖金时,她第一时间骑着自行车,给咸阳市秦都区南安村80多岁的孤寡老人李莲琴送去200元。“我为女儿的爱心而感动,我全力支持她关心照顾李奶奶,一直到老人家去世。”呼秀珍说。

呼秀珍的小女儿郭灵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工作,先后7次受到部队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个人,虽然平时很少回家,但她时常心系家人,是个孝顺的孩子。

一家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如今,受到好家风的影响,呼秀珍的外孙女也喜欢帮助别人,她跟着妈妈多次去敬老院看望和帮助老人,还去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和那里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他们交朋友。

良好的家风,要用爱来传递,呼秀珍说:“我有责任和义务,让我的家庭继承优良传统,让好家风世世代代传下去。”

猜你喜欢

柳树家风女儿
勤劳节俭传家风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家风伴我成长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柳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