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城市交通建设与区域医疗中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4-06-09张明储梁华张涵周艳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8期
关键词:车位公交车辆

张明 储梁华 张涵 周艳婷

近年来,南通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机动车数量迅猛增加。截至2022年末,全市机动车数量突破220万辆,市区私家汽车数量超过90万辆,同时伴随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区域一体化增强,人口流动持续加大,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网约车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增加,对交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医疗卫生是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区域医疗中心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并且除了就诊及医护人流,还承担教育、科研等功能,进一步加大了交通组织的难度[1]。此外,超大规模医院内部交通也非常复杂,诊疗流线变长,交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复杂程度极度增加。据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南通市医疗机构诊疗总次数4 383.99万人次,门急诊次数4 346.97万人次;由于重点医疗机构一般处于城市高密度中心区域,大型医院周边“停车难、停车乱”矛盾凸出,亟须研究提出合理、实用、经济、系统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措施[2]。

1 南通市区大型综合性医疗中心交通现状

1.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城区)

1.1.1 基本情况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西寺路20号,建筑面积23.8万m2,实际开放床位2 210张,现有职工3 300多名。医院每日就诊量近万人,其中私家车出行来院就诊达5 000名,同比占50%;出租车(含网约车)出行来院达1 000名,同比占10%;非机动车出行来院达3 000余名,同比占30%;公交出行来院大约1 000名,同比占10%。医院现有停车位800余位,每天24 h满负荷运行。医院西北角公交线路有12路与48路,濠南路有8路,南大街有5路、33路、45路、53路。现地铁一号线站点分布在人民路距离较远,地铁2号线体育公园站(医院西南角设有出入口)预计2023年12月份通车。出租车(网约车)临停点设立在门诊南侧、北侧人流出入口。

1.1.2 问题总结

就诊私家车出行比例高达50%,日均私家车出行量达2 500辆,远超医院停车承载能力,高峰时间段外来车辆只能在医院周边寻找共享停车场或是沿入口处排队等候,停车外溢现象严重,停车需求无法满足。因受周边道路狭窄现状影响,在高峰时间段濠南路、西寺路、南大街医院周边路段会出现拥堵现象,影响医院内部道路车辆出行。

1.1.3 原因分析

(1)停车位供给先天不足。现状医院内部配建车位815个(0.34车位/百平方米),低于现行标准(0.9车位/百平方米);按照南通市当前出行方式结构测算停车需求,医院需供给机动车停车泊位2 140个,现状机动车停车泊位缺口约1 300个。(2)就医非机动车停车空间不足。目前医院内部非机动车停车场不对外开放,就医患者的非机动车停车需求交由道路空间解决。按照南通市当前出行方式结构测算非机动车停车需求约为3 000辆,道路空间难以消化大量的非机动车停车需求,乱停乱放极大影响城市品质[2]。(3)公交出行不便捷。现有公交在线路设置、运行速度、准点率等服务尚有提升空间,乘坐公交到达医院不便捷,公交出行分担率低。(4)停车诱导系统尚未建立。缺乏沿路设置的停车诱导屏,排队车辆无法提前获取医院及周边停车场车位剩余信息,周边停车场无法有效分流就医停车,带来大量排队等候的“无效交通”。(5)即停即走车位实际作用不明显。设置即停即走车位可以兼顾就医患者就近下车和减少就医停车的需求,医院在西寺街(近健康路)设有即停即走车位,但是被出租车候客占用。

1.2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城区)

1.2.1 基本情况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胜利路666号,建筑面积41.42万m2,实际开放床位2 031张,现有职工2 489名。医院规划建设机动车停车位4 400个。其中一期3 900个(其中715个地面车位原规划于现在三期预留空地,因规划调整未建设),现已建成1 845个;二期规划500个,尚未交付。目前实际开放停车位2 607个,包含地面停车位416个(正式停车位235个,临时停车位181个),地下停车位2 191个(部分机械车位需进一步改造)。医院现有3个出入口,分别是位于胜利路上的1号门及2号门,崇川路上的3号门,每天8:30前患者车辆可通过任一一个门进入医院,8:30之后患者仅可通过2号门及3号门进入医院(每日8:30之后院内机动车停车位较为紧张,机动车需排队等待进入医院,1号门距世纪大道仅150 m,车辆排队会造成世纪大道拥堵)。周边公交72路、82路公交车在第一人民医院新院站下车;乘坐95路公交车在崇川路胜利路口站下车;乘坐78路、92路、95路、616路公交车在崇川路通富路东站下车;乘坐77路公交车在世纪大道通富路东站或世纪大道太平路口站下车。乘坐地铁1号线至崇州大道站4号出口方向下车。

1.2.2 问题与原因分析

(1)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医院规划建设机动车停车位4 400个,实际仅开放2 607个,其中职工车位900个,外来人员仅可使用1 707个位。每日高峰时段集中在7:00-10:30,来院车辆最高达6 000辆;因职工上班及患者来院,7:00-7:45为每天车流最高时刻,车流量最高达1 000辆/h[3]。(2)轨道交通距离医院站点步行距离较远。公交站点、一号线地铁出站口与医院直线距离1 000 m,大部分群众因距离较远不愿意选择轨道交通出行[4]。(3)周边共享车位不足,配套设施缺少。周边道路规划设计偏窄,一旦占道停车导致严重拥堵。(4)门诊预约需进一步完善。通过1周车流量的分析,每周一、二、四来院车辆较多,与专家门诊有很大关系。

2 国内典型城市大型医疗中心交通分析

2.1 南京市

南京市截至2022年末机动车保有量320.33万辆,私人汽车233.40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拥有1辆汽车。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对城区交通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城市拥堵问题成为城市管理主要矛盾之一[5]。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停车难”问题,在“停车调控”的指导思想下,从统筹区域差别化停车发展策略、调整停车供需关系、加快布局公共停车设施、提升停车智能化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停车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加强停车秩序的规范管理和行政执法,有效缓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该医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300号,建筑面积18.5万m2,开放床位2 200张,年门急诊量217万人次。周边设有公交车60路、43路、318路、152路、303路、318路,汉六线、汉江线等多条线路停靠点。地铁一号线“奥体”或是“江宁”方向,在珠江路下后转乘6路、91路、132路到“省人民医院”站下车;地铁一号线“迈皋桥”方向,在珠江路下后转乘6路、91路、132路到“省人民医院”站下车;地铁二号线到“汉中门站”下后,穿过乌龙潭公园后到达省人民医院。

医院拥有车位3 000多个,其中立体机械车位1 188个;同时医院周边商场配套较多共享车位。医院为高效加强医院停车难问题治理,引入北京华源亿泊停车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停运营管理服务。

2.2 上海市

上海三甲医院普遍周边道路狭窄,车位数量不足。黄浦区绝大多数道路较为狭窄,红线宽度<18 m的道路占路网总长64.3%,<12 m的占36.5%。上海仁济医院(浦西院)出入口连接的山东中路红线宽度仅9.2 m,其中车行道宽度6 m,且机非混行,两侧人行道宽度仅为1~2.2 m,人车混行。

早高峰就诊客流大,私家车出行比例高,三甲医院就诊客流大,且集中于早高峰时段7:30-9:30,如上海长征医院工作日日均就诊量约6 200人次,私家车出行比例为40%,就诊高峰与通勤出行高峰叠加,加上路边临时停车,导致医院周边部分道路交通趋于饱和状态,特别是医院出入口道路时常出现拥堵现象。

上海长征医院按照上海市现行的一类地区0.6机动车位/100 m2的配建规范要求,需要680个车位;再按停车泊位周转率4.5计算,实际停车泊位需求为420个,而现状只有200个车位。

医院周边的停车资源非常紧缺,导致医院出入口违法停车现象严重[6]。医院周边的公共交通效率低。许多患者行动不便,乘坐公交确有困难;而医院周边的公交候客站空间不足,缺乏必要的指引标识和地图,造成就医人群通勤效率低,公交吸引力不强。

2.3 深圳市

深圳市近年来机动车迅猛增长,截至2022年末,汽车保有量突破400万,每千米道路机动车超过600辆,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停车难、停车乱现象日趋严重[7]。深圳市部署相关停车管理工作,对车辆停放需求供给和日常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在停车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以深圳市吉华医院为例,该院为三级甲等区域医疗中心,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吉华路西南侧,环城东路东侧,科学路以北。建设用地面积92 132 m2,建设规模58万m2,地下2层,地上25层,规划建设床位3 000床。该单位在合理规划选址,建立项目交通承载力评估机制,量化分析各类就诊出行方式占比,合理规划对应交通设施[8]。

2.3.1 门诊方面

根据主要医院人流时段分布统计,医院人流量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7:30-8:30,该时段人流量占全天人流量比例为20%。综合预测医院高峰时段公交车占比35%,出租车及网约车占比15%,私家车占比40%,非机动车及步行占比10%。

2.3.2 住院方面

参考深圳各大医院住院患者陪护探视人员出行特征,取住院患者人均陪护探视人员1.5 名,日均对外出行次数2.5人次/d,综合预测高峰期公交车占比45%,出租车及网约车占比10%,私家车占比30%,非机动车及步行占比15%。

2.3.3 医院职工

结合医院职工出行特征,取职工通勤比例为80%,职工日均对外出行次数为2.0次/d,综合预测公交车占比40%,出租车及网约车占比5%,私家车占比35%,非机动车及步行占比15%。

总结3种主要医院人群,结合深圳相关医院调查数据资料,按小汽车实载率取2.3(含司机),出租车及网约车实载率取1.8(不含司机),根据医院对外出行方式分担比例,计算得到医院建成后早高峰时段公交进出客流5 319人次/h,出租车进出量为1 041 pcu/h,私家车进出量为2 357 pcu/h。将这些纳入医院停车位数量测算参考,为确定车位需求规划提供现实帮助。

3 南通市区大型综合性医疗中心交通建议措施

结合国内大型城市区域医疗中心交通现状,医疗机构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群众就诊习惯和交通设施基础关系密切,需要科学规划、高点定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改善。

3.1 优化公交服务配套

强化轨道交通和城市公交线路、站点和医院的无缝衔接,实现家庭、医院公交服务全过程、点到点顺畅通达。既定轨道交通站点短期无法变动,需配套补充接驳车。新医院规划设计时要尽量实现轨道交通站点支撑,考虑建设专用通道连接站点。规划新轨道线网时,充分考虑现有医疗中心位置,补充轨道交通站点。在新医院规划设计时优先、就近配套建设公交场站,方便接驳公交、就医专线布设落地,真正实现“公交开进门诊楼”。结合南通老龄化现状,在现有医疗中心改造时,考虑增设无障碍公交停靠站点,方便老年患者就医出行。在规划附近公交线路尤其是社区线路时,优先考虑衔接医院。

3.2 优化单位内部交通

在新医院设计时,充分考虑医院内部停车场及停车设施设备,提前优化院内道路设计。对现有医疗中心进行道路改造,扩充立体车位或新建停车楼,增加新能源车专用车库,有条件的可以增加出租车院内候车区[9]。

3.3 优化周边路网设计

对大中型医疗中心周边道路进行扩容,优先规划社会车辆主干道等候区。打通老院区周边环形通道,院外车辆进出实现多路口畅行。从规划医院周边衔接道路入手,针对医院周边道路通行压力大、市民多元出行叠加的特点,对医院周边道路通行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对相关出入口扩宽次干路、支路,有必要实现单循环交通优化。新建道路以双向6车道为宜,通过在医院周边与内部优先考虑布设公交专用道及公交停靠点,并布设明显的标识引导系统,有效解决医院周边高峰期私家车拥堵等问题。

3.4 科学调整医疗卫生类建筑停车配建指标

医疗卫生类建筑配建指标的调整以提升为主,满足刚性需求。考虑不同等级医院服务范围差异带来的停车需求差异,细分医院类型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等,各区指标均根据需求适度提高。新建综合医院A区下限值提高到1.3,B区提高到1.5,C区提高到1.8;新建专科医院A区下限值提高到0.9,B区提高到1.2,C区提高到1.4;新建社区医院A、B、C类区指标也均适度调高。

4 个性化建议方案

4.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交通优化方案

4.1.1 大力完善公交服务,调节停车需求

交通、规划、交巡警等部门要基于就医人群源流分析,优化医院周边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舒适的公交出行服务。结合公交线路优化,加大就医公交出行的宣传力度,引导就医公共交通出行;开通职工定制公交服务,鼓励职工采取公交方式上下班,减少小汽车出行。

4.1.2 挖潜停车空间,增加停车供给

医院非机动车停车场用于停放部分职工非机动车,同时利用院区部分地块改造立体停车库[10]。协同卫健、规划、城管、教育、体育等部门,研究利用周边闲置地块建设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临时机动车停车场,利用周边单位地下空间增建机动车停车设施,利用健康路闲置地块建设立体停车楼。

4.1.3 完善诱导系统

医院周边道路增设停车诱导系统,将周边社会停车场纳入系统管理,充分利用周边停车场资源,分流就医停车需求,加强即停即走车位的管理;完善停车指示牌,提高停车场可识别度[11]。

4.1.4 实施引导分流

医院东区要结合服务群体身体健康指数和就诊习惯方式,合理引导行动不便或常规健康体检等人群实现交通方式多元化,缓解老城区医院停车难问题[12]。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院内距离研究,落实最便捷患者就诊服务方式。

4.2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交通优化方案

4.2.1 完善公交服务,调节停车需求

协同卫健、交通、规划、交警等部门,开展公交线路提升方案研究,增加城市公交专用道设计,提高公交高峰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医院附近站点增设专用线路,采用大站快车方式,主要停靠就医集散点和医院;开通职工定制公交服务,鼓励职工采取公交方式上下班,减少私家车出行。

4.2.2 挖潜停车空间,增加停车供给

组织对医院周边和院内电瓶车停放管理专项整治,在三期临时用地建设非机动车停放点。加快研究在三期建设立体停车楼的可行性,增加停车泊位供给。

4.2.3 优化医院出入口设置及交通组织

利用“潮汐式”停车模式,在门、急诊区域开辟入院就诊车辆即停即走通道,设置“社会车辆下客区”和“出租车临停区”,方便外来车辆出入,优化患者就医路线,缓解院外车辆排队等候现象。在2号门设置“潮汐式”通道,每天上午9:00前为2进2出通道,9:00之后院内车位满额情况下改为1进3出通道,通过动态调整出入口模式,缓解车辆来院及出场排队时间。

4.2.4 鼓励职工停车外迁,提高内部停车场周转率

租用周边立体停车楼“腾笼换鸟”,将职工车辆外迁,租赁周边立体车库,医院增加区间接驳车,以及协同城管部门增设共享单车停靠点,方便职工从停车楼到医院高效转运。利用轨道地铁口增加接驳车,提升职工和患者出站后通勤效率。

4.2.5 严格控制内部车辆,优化付费方式

内部车辆实行先离场后付费、按月结算;停车场接入智泊南通停车系统,增加ETC系统、增设预先缴费二维码,进出车辆能自动缴费或提前缴费、快速通行。

4.2.6 院外扩容停车位,实现共建共享

依托南通市智泊停车平台,利用周边小区闲置停车位临时停车[13]。在周边未开发地块预留共享配套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位,合理分流医院内部车辆压力。

4.2.7 升级停车系统,实现智慧引导

设立空余车位引导电子屏,让车主快速确定空闲车位区域。引入线上管理,接入停车小程序,精准导航,提高效率。升级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加装传感设备,确保正确停靠和报警响应。改进自动取车系统,电子屏或APP上输入车牌自动取车。新增反向寻车系统,通过停车场监控,确定车辆的位置,车主只需要在小程序或智慧停车设备上输入车牌,即可获得车辆停放位置,并导航到车辆所在地[14]。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建设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医疗中心建筑空间现状,预留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配套共建共享车位,优化公交线路,倡导智慧管理,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

猜你喜欢

车位公交车辆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我自己找到一个
等公交
车辆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车辆出没,请注意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