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词精神指导下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研究
2024-06-09郝胜杰
郝胜杰,高 冲
1.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公安政治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 北京大兴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北京 102604
2020 年8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重要训词,重申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增添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1],对民警职业认同感培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民警职业认同感是指民警个体对所从事人民警察职业角色特质的内在思想认同和积极情感接纳,能自觉主动承担人民警察角色实践要求,并体验到自我价值、看到发展前途,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参与到角色实践中的一种主观认知动力。这是民警将职业属性和角色期望内化的成果,是一种与人民警察角色相关的个体内在动机和积极情感,反映民警个体对所从事人民警察职业的内在接纳程度。这种接纳体现在民警个体对人民警察角色特质和职业社会属性的理解、对所从事人民公安事业的积极评价、对内生公共服务动机和奉献意愿的向往,以及对警务工作环境和个人生涯成长、职业理想的期待等方面。
具有良好职业认同感的民警能有力践行人民警察角色职责,享受角色实践所带来的使命感、荣誉感、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积极履行角色职责,以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将有利于增强民警的职业忠诚度、维护民警个体职业心理健康和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因为,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不仅是民警践行本职工作的心理特质基础,也是各级公安机关实现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目标的有效资源,更是“确保公安队伍建设坚持坚定信仰、明确目标、公正文化及严明作风,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2]。
新警是指经考试录用和从公安机关以外调任、转任的处于一年以内试用期的人员,“包括新录用的公安院校毕业生和社会招警人员、非公安机关调任的人员及军队转业干部”[3]。如果新警在人民警察职业生涯开始时就对人民警察角色产生真正的内在认同和积极的生涯追求,将对其未来的人民警察生涯产生直接影响,对所承担的角色感到自豪和光荣。因此,重视提升新警对人民警察职业的认同感,是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训词精神对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是对公安工作的总要求,也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可以为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在政治认同、宗旨认同、价值认同和纪律认同等方面提供根本性指导。
(一)对党忠诚决定着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的政治方向
“对党忠诚是建警之魂,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4]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公安工作变革性实践中的规律性认识。作为一支肩负重大使命任务的纪律部队,只有永葆对党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才能保证公安力量始终紧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对党忠诚,要求在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政治认同培养。政治认同是新警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使命任务和价值追求的内在向往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和维护,还涉及对人民警察角色职责的忠诚担当。培育新警职业认同感,首先要通过培育其政治认同来提高职业忠诚度,确保每一名新警将职业忠诚体现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的信仰、对党的绝对领导的拥护、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践行上,做到“坚决贯彻党的绝对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5]。
(二)服务人民决定着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的人民立场
服务人民,是人民警察的立警之本,是公安队伍建设在根本宗旨上的要求。人民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更是其绝对领导下的人民警察队伍的根本属性。公安机关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党和人民之间的纽带,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扎根于人民、保护着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忠诚卫士。在训词精神的实践要求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服务人民这一宗旨问题的科学内涵作出高屋建瓴的诠释,是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为人民警察队伍如何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指明方向。因此,服务人民要求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要重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同,这是其入警初心和从警动机的具体反映和生动体现,直接关系到党绝对领导下的公安队伍执政为了谁、政权为谁服务这个根本的原则性问题。
(三)执法公正决定着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的价值追求
执法公正,体现着公安队伍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人民警察角色职责使命和职业价值追求的明确体现。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社会治理的执法者,民警一方面应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另一方面要在执法实践中遵循执法规范化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维护执法公正的认知水平和素质能力,提高执法公信力。因此,执法公正的职业价值追求与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密切相关,职业价值追求在新警角色行为选择中始终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新警个体来说,在职业情境中始终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只有深入理解并认同执法公正的内涵和理念,才能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根本上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纪律严明决定着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的内在素养
对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追求,是公安队伍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人民警察的职业使命和角色期待决定了民警必须具备严明的纪律作风,始终将纪律准绳放在心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要求。纪律严明要求在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中要注重纪律素养认同,只有发自内心地认同队伍管理中的纪律要求,才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坚守职业道德、恪守廉洁自律,才能服从命令听指挥、凝聚力量打胜仗、清正廉洁传佳话,才能赢得社会信任和尊重,维护人民警察良好的职业形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角色使命。
二、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分析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更好地探索训词精神对其职业认同感培育的指导路径。
(一)有利于职业认同感培育的方面
1. 有成为优秀人民警察的动机
入警前的职业理想会驱使新警追求职业荣誉和成就,期望成为优秀人民警察的愿望尤为强烈。这种入警初心和内在动机,强化了他们对人民警察职业的探索欲望,进而提升其追求卓越表现的动力,这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新警职业认同感的精神动力基础。当新警穿着警服心头想到“警察”二字时,脑海中往往浮现自身除暴安良、维护正义的高大形象,可以使其获得角色实践探索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普遍认同人民警察职业对国家、社会、他人的重要性,愿意努力将个人成长需要与公安事业需求相结合,为落实训词精神实践要求而努力奋斗。这种朴素的入警初心和积极的情感诉求,凸显了新警渴望自身卓越表现以成为优秀人民警察的动机,推动着其积极开展职业探索,朝着内心的职业理想而努力。这都为职业认同感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2. 工作积极性较高
虽然警务工作值班备勤时间长、工作危险性大、外界应激因素多、社会期望高,民警普遍都承担着比较大的职业压力。但在复杂严峻的职业情境中,新警在职业理想的推动下遇到困难依旧能够继续保持积极心态和进取姿态,这与其对人民警察职业有较高的角色理想和生涯发展期望息息相关。同时,人民警察作为社会管理者角色,也是典型的奉献型角色,民警个体在帮助民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和职业的神圣,加之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正面评价,也会使民警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积极努力投身于角色实践。此外,新警普遍抱有求知心态,他们愿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动力,这是培育其职业认同感的态度基石。
3. 职业探索意愿较强
新警普遍具有较强的职业探索意愿,这既有其自身角色理想的内在驱动因素,也是警务工作专业性的客观要求使然。首先,由于警务工作形势的复杂性和程序内容的专业性,需要新警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技能并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合格人民警察。其次,较强的职业探索意愿有利于其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实现较好的职业发展。新警积极进行职业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可以更好更快地成长为业务骨干,在面对复杂多样的职业情境时能够从容应对,增强自身角色实践的适应力。再次,新警的职业探索有助于推动公安工作创新。新警大多比较年轻,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载体有着较高的探索兴趣,从而推动其有更多动力去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贡献力量。通过“科技兴警”手段提高警务工作效能,可以增强其职业成就感,进而为职业认同感培育提供良好契机。
(二)需要进一步强化的方面
1. 对人民警察角色特质了解还不深入
新警职业认同感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人民警察角色特质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作为一名人民警察,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朴素的人民情结、强烈的使命担当、无我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纪律素养等多种职业特质。这些职业特质的培养,需要在人民警察角色实践中不断打磨锤炼。在现实中,新警往往存在着热情有余、历练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新警对训词精神所规定的对党忠诚的根本政治要求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公安队伍的根本宗旨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公平正义核心价值取向的把握还不够透彻,对纪律严明职业特点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个别新警受入警前错误生涯信念的影响还把人民警察角色视为社会管理者,存在一些官本位特权思想,不能很好地实现从社会管理向服务群众身份的转变,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职业挫败感。此外,新警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需要“传帮带”式的言传身教来指导鼓励其成长,这种成长过程不仅是从政治理论信念到实战知识经验的转型,还包括更深入的职业探索和自我认知的提升。
2. 对人民警察职业内涵认知不明确
人民警察作为一种政治性、社会性、专业性极强的特殊职业,其职责和使命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还要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提供公共安全服务,需要具备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素质和解决各种民众纠纷的耐心涵养。然而,由于一些新警对警务工作的人民性、复杂性、艰巨性缺乏心理准备,在遇到挫折或被恶意投诉后心理准备不足,影响其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进而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培育。具体表现为:一些新警可能受影视作品、他人观念等影响,对人民警察职业形象的认知局限于个人荣誉和社会地位,而缺乏对人民警察负重前行者身份的深刻体验,对于人民警察有效履职尽责所需要的意志品质和担当精神还缺乏了解,遇到职业挫折时容易出现情绪失控问题。面对各种风险考验,都要求新警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高度的角色认同来应对。如果对自身角色要求和职责担当心理准备不足,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惊慌失措、情绪失控、消极沮丧等不良反应。
3. 个人职业价值观还未定型
新警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培养和引导。只有当新警对自身人民警察职业角色有了明确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为职业认同感培育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具体表现在:个别新警受社会上错误认知的影响选择进入公安队伍,亟须通过加强人民警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助其深入理解和认同人民警察职业的内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一些新警面对警务环境的压力感到无所适从,需要增强单位内部团队凝聚力,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有的新警自身生涯规划不明确,需要对其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和职业管理,强化其在公安事业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的动机。这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新警职业价值观培养,通过优化入警培训课程体系、完善导师传帮带制度、强化职业归属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管理等措施,助力新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其职业认同感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警职业认同感现状原因分析
1. 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强化
首先,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入警教育内容的安排上,通常侧重于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警务技能,而对于新警职业价值观塑造和优秀意志品质锤炼的内容相对较少,导致在“入脑入心”方面的针对性不强,有时流于形式和说教,不能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认知构建、态度改变的塑造效果,无法满足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的多角度需求。其次,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一些培训教育方式还停留在课堂讲授、结业考试等传统模式上,缺乏沉浸式、体验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导致认知刺激不明显、感受体会不深刻,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而陷入自我论证。这些问题影响了新警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精神内涵,因而无法很好地服务于职业认同感培育工作。
2. 人民警察角色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角色意识是角色承担者对角色特质、社会期望为其限定的职责规范、所应遵循的行为模式的一种自觉认同态度。这种认同态度不仅能够强烈地影响角色承担者对角色的认知领悟,更能使角色承担者在角色实践过程中形成一种对角色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归属感、成就感、认同感,从而自觉投入地承担好自身角色[6]。奉献型角色尤需培养角色意识,而人民警察是典型的奉献型角色。人民警察角色意识培养是新警对自身人民警察角色使命的正确认知到真正认可最终达到高度认同的过程,这需要时间和历练才能完成。因此,培育新警的职业认同感,还要结合工作实践有意识地培育其角色意识,使其尽快形成对人民警察角色职责使命的正确认知,千方百计增强其对自身人民警察角色要求的全面认可,最终达到对人民警察角色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同。
3. 人民警察角色冲突有待进一步厘清
从角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民警察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角色,必定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丛。表现在角色承担者的民警个体身上,就不可避免要面临各种角色冲突。在警务工作实践中,这种角色冲突可能表现为民警对人民警察角色的期待与警务工作现实之间的差距、自身能力水平与角色需求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等所引发的冲突和矛盾[7]。新警选择从事人民警察职业通常会有较高的角色期望,对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有无限憧憬,但实际警务工作可能面临工作时间长、职业压力大、外界应激多、社会期望高、任务单调乏味等现实问题,这都会使一些新警产生较大的落差感。他们会发现实际警务工作大部分都是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排查隐患、帮扶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等琐碎细致且要求较高的事情,感觉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去甚远,从而产生失落情绪甚至导致职业倦怠。或者遇到一些警情,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内心预期效果,又或者因为长期加班照顾不到亲人和家庭而自责。这都是民警角色冲突的具体表现,处理不好都会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培育。这便需要对新警的思想认知加以引导,助其正确认识角色冲突、平衡好工作与生活、处理好个人发展需求与组织要求的关系,进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新警职业认同感培育路径
在训词精神引导下,培育新警职业认同感可在政治认同、宗旨认同、价值认同、纪律认同等具体方面深入开展。
(一)加强新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政治认同
训词精神对民警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对党忠诚”,这是针对公安队伍的政治属性而言的。因此,要培育新警的职业认同感,首先要培育其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政治认同。
1. 注重对新警的党性观念教育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党建警治警的根本原则”[8],对新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性观念教育是重中之重。“公安姓党”,公安队伍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第一位的,“刀把子”必须始终牢牢掌握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才能保证这支队伍的党性、人民性和战斗力。强化新警的党性观念,增强其“四个意识”,使其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确保其忠诚履行人民警察职责使命的政治前提。对新警的党性观念教育要从系统性、全面性的高度来展开,以党性教育引导新警将自我成长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以更高政治站位来看待自身人民警察的角色要求和使命担当。
2. 重视对新警的理想信念教育
重视新警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增强其职业认同感的关键手段。首先,理想信念是支撑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在党和国家需要、人民支持、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新警应立足人民公安事业的初心使命,秉持人民警察职业角色的精神担当和价值追求。其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需培育新警政治忠诚、无私奉献、追求正义、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激发职业热情与敬业精神,培养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此外,还应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培育新警的法治理念,唤醒其对法治观念及维护公平正义信念的追求,常葆对法律底线和纪律红线的敬畏之心。
3. 加强对新警的社会责任感培育
社会责任感会对新警的工作态度、执业动机及角色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关系到公安队伍的执法公信力和社会权威形象,最终影响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的职责履行。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对新警以社会责任感为重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培养,激发培养其公共服务动机,引领其切实遵循训词精神的实践要求,不断追求以更卓越的职业素养服务于社会。通过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参观学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途径,使新警深刻理解“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内涵,认识到公安群众工作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对警务工作的支撑作用,从而发自内心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关切期盼,为自身警务工作的开展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不断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厚植新警角色实践的人民立场,增强宗旨认同
训词精神要求民警做到“服务人民”,这是对公安队伍人民性的最好阐释,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遵循,在培育新警职业认同感时必须重视对其根本宗旨认同的培育。
1. 把人民立场作为开展警务工作的根本立场
训词精神要求民警要积极适应新时代党和人民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着力提升公安工作的为民服务质量。新警要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一精神,将人民立场视为自身开展警务工作的根本立场,不断增强宗旨认同。根本宗旨认同要求新警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新警只有真正理解人民警察的人民性及人民立场,才能真正切实端正自身角色认知,愿意主动俯下身子为人民服务,放下架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甩开膀子推进基层警务工作开展。
2. 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新警要增强人民警察角色的宗旨认同,就要不断深入基层社区,提升自身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也是基层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公安工作形势对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民警要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立足群众深入社区,不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借鉴“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工作经验,切实发挥群众力量实现群防群治,将矛盾和风险化解在基层。新警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与群众建立感情和信任,了解群众切身利益和根本诉求,以争取辖区群众的支持实现群防群治。为提高新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可通过基层轮岗的方式,使新警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群众的力量,真正理解什么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感受到群众工作效力后,新警自然也就增强了根本宗旨认同,进而增强对人民警察角色的职业认同感。
3. 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角色评价的根本标准
为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社会要求,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对民警的角色评价体系和标准进行改革。在此过程中,将辖区群众满意度作为民警个人角色评价的根本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体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更好地消除负面涉警舆情对人民警察执法权威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发挥人民群众对民警的角色监督作用,使个别有不当念头的民警加强对自身言行的约束,注意自身执法形象。打造为民服务型公安机关,不断增强民警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真正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也可从根本上弥补警力不足导致民警职业压力过大的情况。探索建立完善的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群众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民警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评价过程中,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将群众满意度评价结果作为民警考核、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发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增强价值认同
训词精神要求民警做到“执法公正”,这是对人民警察鲜明职业特点的最好阐释,要求在培育新警职业认同感时重视提高其价值认同。
1. 增强新警法治意识,做到严格公正执法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安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新警不仅要锤炼良好的业务素质,更要具备正确的法治意识。新警在执法活动中做到严格公正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执法公正是公安工作必须守住的价值评判底线,才能在执法实践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合法合规地运用手中的公权力。在职业认同感培育过程中,要使每一名新警牢记,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警的执法形象、态度、质量和公信力。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必须深刻理解法治精神,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始终坚持在执法规范化轨道上开展警务工作,确保自身执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做到对每一起案件都严谨认真,对每一位当事人都客观公正,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2. 加强新警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文明理性执法
在我国,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的重要力量,而民警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的质量和形象。因此,加强对新警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其文明理性执法,对于提升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新警要通过专业培训、业务实践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以便在执法过程中更加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确保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素养,以确保在执法过程中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客观理性地对待每一位案件当事人,展现人民警察的职业风貌,做到文明理性、有理有据有节地开展警务工作。新警要学会调整心态、管理情绪,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确保在意志品质、抗压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耐受水平,以应对执法工作中随时可能面临的各种高风险挑战。
3. 提升新警的执法能力,保障执法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实战演练、沟通协作、意志品质锤炼以及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等措施,保障新警尽快提升专业执法能力和效果,增强新警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其职业认同感。首先,各级公安机关可通过开设涵盖法律法规、专业技能、群众工作、沟通协作等方面内容的系统化培训课程,使新警掌握基本的执法知识和技能,为执法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有目的地开展模拟实战演练,使新警尽快提高对复杂警务环境的适应力和胜任力。再次,鼓励老民警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分享执法经验、实战案例分析点评等形式,使新警更好地了解执法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更快地实现独立开展警务工作。同时,应结合工作需要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帮助新警锤炼意志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强化人民警察心理特质。最后,要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关爱民警等活动,激发新警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促使他们为自身人民警察角色和身份倍感荣耀。
(四)严格人民警察队伍管理,增强纪律认同
训词精神要求民警做到“纪律严明”,这是对公安队伍鲜明职业特点的最好阐释,在培育新警职业认同感时同样要重视增强其纪律认同。
1. 增强新警纪律作风意识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严守纪律保持过硬作风是依法履职确保“公安铁军”战斗力的保障。对于新警而言,强化纪律作风意识显得尤为关键。要通过培训使其尽快认同“四个铁一般”的内涵要求,认识到只有坚决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要求,才能确保在执法过程中保持强大战斗力和执法公信力,既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贡献自身力量,也保证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安全。纪律严明意味着要锻造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公安铁军”,公安机关要在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环境中运作,而作风过硬则要求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纪律作风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在于不断强化新警个体的纪律作风意识。新警要深入学习践行法律法规、条令条例中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纪律规定,真正做到遵守纪律、清正廉洁,不断增强对“纪律严明”职业特点的认同。
2. 创新公安机关队伍管理机制保障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创新队伍管理机制,构建高效警务运行体系。持续探索推进公安队伍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既能强化对新警的管理监督,又能增强对新警的吸引力和组织向心力。首先,要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选拔任用机制,注重从基层所队选拔优秀干部,推进机关、基层换岗交流,使新警能够看到个体未来发展希望。其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整体活力。构建完善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对标民警个体表现,不断完善考核标准与方法。对表现优秀的新警,应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及晋升提拔,激发其积极性与创造力,最大限度促进人岗匹配。再次,要不断提高队伍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地为新警职业发展提供组织支持,增强公安队伍对新警个体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3. 营造关爱民警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
民警在严守纪律、履职尽责的同时,其身心健康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压力挑战。关爱民警职业健康,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提高新警对组织纪律要求的认同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增强新警的职业健康维护意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充分认识到人民警察职业健康维护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健康维护方法,做好健康管理。二是要加强民警的职业保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民警在面临职业风险时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救济保障,切实发挥各级公安机关成立的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机构的作用,使新警感受到强大的组织支持感。三是要关注民警的职业心理健康。建立健全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帮助新警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困扰,有效应对职业压力,管理不良情绪。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民警的牺牲奉献,使人民群众了解并尊重民警的辛勤付出,以此增强新警职业实践的社会支持力度和职业荣誉感,为其工作开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五是要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多措并举营造“如沐春风”的内部环境,帮助民警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其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从而提高新警的队伍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其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