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绘本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2024-06-08魏万泰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绘本图形数学知识

魏万泰

导读: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演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绘本作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工具,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本文深入分析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选择绘本、结合课程内容、加强教学指导以及组织课后阅读等一系列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旨在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数学绘本提供有价值参考。

在当今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具体内容,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难以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背景下,绘本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复杂概念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直观展示数学知识,逐渐成为连接学生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概念,充分激发其好奇心。

一、数学绘本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绘本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绘本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插图,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绘本中的数学故事通常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能够辅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概念,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在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呈现多元化绘本,数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公式,而转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数学绘本的使用能够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家长可以利用阅读绘本与孩子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加深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了解,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互动,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绘本中蕴含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如公平、合作与分享等,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数学绘本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创新,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挑战,可以将数学学习与情感、审美、道德等多个维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现状

在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绘本教学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市场上专门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设计的绘本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且缺乏系统性,导致教师在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数学知识点的教材时遇到困难。绘本的教学应用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未能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部分教师缺乏对绘本教学深入的理解,未经过专业培训,在运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时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难以准确地传达数学知识,导致绘本的潜在教学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同时,现有教育体系中对应试教育的过分强调,也成为绘本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瓶颈。面对考试成绩的压力,学校与教师倾向于采取直接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忽视绘本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实践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必须保证绘本内容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相吻合。绘本涵盖的数学概念应当与学生的学习阶段相适应,能够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既不会使学生感到过于简单而失去挑战性,也不会因难度过高而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选用的绘本应具备吸引学生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插图,通过趣味性强的内容与视觉上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的情境通常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的运用方式,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此外,绘本的语言表达应简洁明了,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根据故事的叙述和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師可以选择绘本《形状的奇妙冒险》,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图形,根据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插图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该绘本讲述了一则关于不同形状的角色们合作解决问题的故事,每个图形角色都具备独特的性格和功能,可以为教师提供极佳的机会,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各种基本图形,在故事情境中看到这些图形的应用。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绘本的基本情节,讲述不同形状的角色如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比如,正方形角色因其四个等长的边和四个直角,在建造房屋和桥梁时发挥重要作用;圆形角色因其无角的特点,在促进物体滚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之后,引导学生讨论每个图形角色的特点,如正方形的四个等边、圆形的无边无角。根据角色的特征,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每种图形的基本属性。通过故事中的实际应用情境,如圆形角色帮助其他角色滚动物体来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活动,安排学生找出教室或家中使用这些图形的物品,如所有圆形的物体,讨论其设计成圆形的原因。基于绘本中的情节,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图形进行创意绘画。比如,设计一个由不同图形组成的新角色或构造自己的图形冒险故事,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激发其创造力。根据《形状的奇妙冒险》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构建图形知识的框架,培养观察力。

(二)将绘本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将绘本与数学课程内容相结合,要求教师精心策划,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在绘本被选定后,教师需要细致地分析绘本内容,识别出绘本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与当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内容进行匹配,使绘本中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相关,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设计与绘本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应用。例如,通过故事情境设置问题解决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故事中的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另外,教师需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如问题讨论指南和相关的数学操作材料,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发现并探究数学知识,促进交流合作。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同样重要,在绘本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观察评价,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这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绘本教学的效果,也为学生提供了及时的学习反馈,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测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小敏做新衣:长度测量》,简述小敏如何利用测量知识为自己制作新衣服,并引出日常生活中关于测量的小问题,如计算家中新书架的尺寸,根据故事情节引出课堂主题——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教师可以朗读绘本,强调故事中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过程,在关键环节暂停,询问学生对小敏使用测量方法的看法,如小敏如何确定衣服的长短,以及选择哪种单位测量更为合适。根据绘本中的场景,教师设计一系列测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领取一套测量工具,可以是尺子或者卷尺,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任务进行测量。以测量课桌或者铅笔的长度为例,每个小组完成测量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与绘本中小敏的测量活动进行对比,讨论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测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小组之间相互展示测量结果与过程,分享在完成测量任务中的发现和学习体会,对比测量结果是否一样,由教师给予反馈,强调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选择合适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课程结束后,教师总结小敏在绘本中如何应用测量知识为自己做新衣服,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测量的其他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测量知识的兴趣。

(三)加强绘本教学的指导

为了加强小学数学绘本教学的指导,教师应当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比如,通过问题解决、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与合作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必不可少,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与技巧。比如,使用数字工具和教学软件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利用教学辅助材料,如绘图板、数学游戏等,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此外,定期组织绘本阅读会和数学角色扮演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时、分、秒》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教你认认时分秒》绘本教学,向学生介绍恐龙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使用时、分、秒管理时间,强调其对时间单位的精确使用,激发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好奇心。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情境,展示不同时间单位的具体应用,如“一个小时以后”“饭后三十分钟”“三秒钟呼吸一次”,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些时间单位代表的具体含义。教师借此机会引入时钟和计时器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如何读时钟和使用计时器测量时间。之后,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有关绘本内容的活动,模拟恐龙医生的时间管理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时、分、秒。比如,安排学生用计时器测量完成一个简单任务所需的时间,并记录结果,判断使用哪个时间单位最为合适,并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计算。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扮演恐龙医生和病人,通过模拟病人询问和恐龙医生解释时间的场景,加强学生对时间单位概念的理解。教师组织一次全班讨论,总结时间单位的知识点和日常应用,强化正确理解时间单位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实践,如与家人一起烹饪时注意烹饪时间、观察不同活动消耗的时间等。

(四)课后阅读,拓展数学思维

教师需要选取与学生年龄段与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数学绘本,向学生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及其与数学学习的关联,安排学生在课后时间阅读,拓展数学思维。制定针对性的阅读指导问题,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问并寻求解答,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学、家长交流与分享,增加阅读趣味性,通过交流促进对数学概念的深入应用。布置与绘本阅读相关的数学扩展活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绘本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游戏、制作手工或展开小规模的研究项目,巩固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促进其数学思维的拓展。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教师利用《灶台上的香炉》绘本作为课后阅读材料,利用其深化学生对视角和观察物体多样性的理解。这一故事能够生动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不同结果,不仅与数学几何学的观念相契合,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需要在课后介绍《灶台上的香炉》绘本,简述绘本内容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强调观察角度对理解物体特性的重要性,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绘本,并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故事中呈现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应当制定一系列阅读指导问题,如“在故事中,灶王爷和小朋友为什么会看到不同数量的香火?”“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视角的重要性有哪些?”“你能找到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等,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索、反思,促使学生将故事中的情境与数学概念联系起来。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同学分享阅读体会和对指导问题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此外,可以设计与绘本相关的数学扩展活动。比如,安排学生利用相机或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同一物体的照片,分析并讨论为什么同一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外观,不仅能巩固學生在阅读时获得的知识,还能拓展其数学思维。

四、结语

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证明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引导其自主探索世界的过程。数学绘本不仅作为传递数学知识的媒介,更是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钥匙。从精心挑选绘本,到将其与课程内容的无缝结合,再到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深化理解,每一步都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精心打磨。

猜你喜欢

绘本图形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