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绘本教学提升幼儿阅读能力
2024-06-08杨航
杨航
导读:高尔基曾言,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幼儿阶段的阅读更是推动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还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品格养成,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是当代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绘本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究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路径和方法,从兴趣培养、哲理思考、角色表达和色彩想象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性探究,通过更为实用的绘本教学模式开启阅读教学。
利用绘本来进行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思维、语言逻辑和绘画情境提升幼儿的阅读体验,让幼儿能够通过绘本解读自己、解读他人、解读生活,体会阅读行为带来的收获和喜悦,为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玩转绘本,以兴趣培养爱好
伴随着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大量优秀的绘本资源被引进到国内,绘本一跃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早教方式之一,这不仅体现了现代家庭教育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更反映出绘本丰富的教育意义和灵活的教育方式。从内容上来说,国内的传统绘本基本局限在“生活常识”“品格养成”“情商培养”等思路上,要么就是公主童话、寓言故事,讲故事的同时一般都会伴随着“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意义”等强烈的目的,老套的内容和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幼儿的学习需求。
从国外引进的各国优秀绘本作品却恰恰相反,绘本的内容一般是从兴趣出发,以简单而有趣的表达方式、精雕细琢的手工绘画以及富有哲理但浅显易懂的语言内容为主。很多绘本甚至有些无厘头,成年人读完了都不一定能说出个“意义”来,却能让幼儿快速被内容吸引,从中获得乐趣,教育价值并不是首要的创作目标。
这一思路给予我们启发,国内的学前幼儿阅读教育也应该摒除落后的教育模式,转而从幼儿的思维角度出发,追求“快乐”的阅读体验,而不是以“知识”为主体。因为幼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兴趣和热爱,学会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爱,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如果过于急切地忽略幼儿的阶段性特点去揠苗助长,容易使得幼儿的阅读教育缺乏意义,结果也会南辕北辙。
以《鼠小弟》系列绘本为例,较为出名的就是《鼠小弟的小背心》这本书。作品采用极简的绘画风格,只用黑白色就勾勒了鼠小弟、鸭子、猴子、海豹、狮子、马、大象等动物形象,只把一抹鲜亮的大红色留给了鼠小弟的“小背心”,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整本书所讲的故事也很简单,基本上重复两句话,一句是“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另一句是“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的吧?”。两句话轮流被动物们说出来,动物由小到大,小背心也由粗到细。在阅读这本绘本时,幼儿不需要花费精力去关注人物说了什么,便能够更加专注于画面。教师能够讲的绝不仅是那两句不断重复的话语,可以从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让幼儿自己探索。
比如,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以下问题:“小背心越变越怎么了呀?”“动物们越来越怎么了呢?”“鼠小弟会有什么感受呢?”“他们穿着小背心,好看吗?”“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哪里最好玩呢?”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围绕“兴趣”来展开,将心态放到与幼儿相同的高度来看待故事内容,顺着幼儿的思路进行巧妙引导。当幼儿回答“小背心越变越大”之后,他们可能并不会停下来,而是展开长篇想象,如:“就像是,像面条一样,越拉越长”“像泡泡糖!会不会黏在身上?”“鼠小弟该急死了吧!这些动物都比它大,哈哈,吹气球一样。”这种想象都是天马行空的,就好像一个海藻球伸出了无数根毛茸茸的触手,如果我们抓得住,就能顺着思路理出一长串海藻丝。如果我们不去在意,这些想象和创意就会随着海浪一点点消散了。
为了让幼儿从简单的绘本中读出兴趣、感受快乐,教师一定不能以原文内容为唯一阅读材料,仅带着幼儿读完绘本本身的内容、看看画面就算结束了,而要以绘本为依托,帮助幼儿建立绘本与生活、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桥梁,丰富绘本内容,延展画面空间。
二、深读绘本,以哲理引发思考
绘本作品的主题都是富含哲理的,并且都是很有实践性和生活性的“可行性”哲理,十分适合大人和幼儿来亲子学习、共同成长。在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时,教师要解读出深刻的哲理,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理念,从幼儿身上“学做人”。
比如,在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绘本中,作者以恐龙粗犷、暴力的外表反差地表现其细腻、温柔、有爱的内在。以《你看起来很好吃》为例,书中讲述霸王龙想要吃掉刚出生的小甲龙,却被小甲龙误以为是“爸爸”而喜爱、崇拜着。霸王龙心里柔软起来,不仅不吃它了,还为了保护它受了伤。它吃了小甲龙找回来的红果子,说“很好吃”,教小甲龙保护自己的本领:“这是‘撞击”“這是甩尾巴”“这是吼叫!”后来,霸王龙狠心拒绝了小甲龙“要跟爸爸一直在一起”的请求,将它引到了满是甲龙的山上。
故事本身很感人,也给予了“爸爸们”很多启发。作者在书的最后写道:“在遇到小甲龙之前,霸王龙凶猛的外表下其实也包裹着一颗孤独的心,它从未被人信任过,从未被人关爱过,也从没有谁为它骄傲过。”霸王龙之所以不再吃小甲龙,甚至还尽职尽责地养育小甲龙,就是因为它感受到了可贵的“信任”和“爱”。其实,生活中无论大人还是幼儿都有孤独的一面。新时代的幼儿要面对各种陌生、各种挑战,或许从没有人为自己骄傲过,从没有感受到被“信任”,只是单纯地被照顾、被爱护,缺乏一种充满力量的爱,所以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也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一切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这一切的根源其实不在于幼儿,而在于大人。从教师和父母的角度来说,霸王龙给予的启发则是尊重、理解与放手。当小甲龙满怀爱意地跑去危险的地方为霸王龙采红果子时,霸王龙会很开心地吃下去,尽管它不爱吃。生活中,幼儿常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善意,如嬉闹、玩笑、起外号,可能无法达到大人预期的结果。比如,总也学不会算术,总也不记得多喝水、擦屁股,总也不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与其过多地指责幼儿,不如正视他们的成长现状,与他们一起感受当下,一同成长。
此外,通过绘本阅读来深化哲理解读,也能够帮助幼儿提升道德素养,推动幼儿德育的发展。很多幼儿园在德育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认为德育就是口头和行动上引导幼儿“敬爱师长”“孝顺长辈”“懂礼貌”“爱劳动”,这种德育是最为低效、表面的教育方式。所谓德育,是要通过潜在的素质教育,引导幼儿提升自身内在修养和处世智慧,让幼儿能够从自身出发,由浅入深地学到真正对身心发展有益的素养。
比如,在绘本《我很快就会长高》中,小男孩阿力由于非常在意自己的“矮个子”而每天苦恼,想了各种长高的办法,爸爸、妈妈和姐姐也都在帮助自己,可是都不能让他摆脱烦恼,直到家里的“高个叔叔”给他出了个主意,他很快摆脱了烦恼,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叔叔出的主意不是让阿力长高,而是让他做真正有意义的事,做能让自己重新开心起来的事。这个故事能够让幼儿明白,成长中的烦恼或许不一定立刻就能解决,但一定有改善心态的途径。关注外表,不如关注内心;关注他人,不如关注自己。做自己、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幼儿面临的诱惑和诉求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如果过多地关注外在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看法,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会在不断膨胀的欲望中变得自私、浮躁,造成严重的性格问题。教师要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幼儿关注故事背后深层次的哲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演绎绘本,以角色引导表达
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通过阅读来帮助幼儿激发表达欲望,丰富词汇储备,锻炼口语技能,进而提高表达能力,是较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演绎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建立必要的故事情境,让幼儿从角色本身出发,用情感带动表达,而不只是“看图说话”“鹦鹉学舌”。比如,在绘本《猜猜谁来了》中,作者通过众多性格特点鲜明的动物组成一农场众生相”,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物对话和生活场景,讲述了一个“打败老拐子”的故事。故事情节中有很多的动物对话,且情感突出、语气诙谐、语句简洁,十分适合幼儿模仿和压抑。教师可以根据动物们的性格特点安排不同的幼儿来演绎,并佩戴上相应的动物头像。比如,将性格外向、喜欢喔喔叫的公鸡角色安排给性格活泼的幼儿。小演员一喊“快来呀,一起玩!”所有的幼儿就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凑热闹了。
又如,动物拐子询问倔强的驴子:“嗨,你也想和大伙儿一起走吧。”驴子回答:“不,我不想去。”拐子问:“为什么啊?就算农场主和其他动物会为这个生气,你也不去?”驴子回答:“对,就算他们气炸了,我也不去。”这个角色非常适合性格倔强、内向的小朋友来担任,也可以让性格柔软的幼儿尝试,让他们能够熟悉“拒绝”和“防拐”的话术,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会了表达,同时锻炼了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进而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解决消极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学会积极面对困难、独立自主。
四、画出绘本,以色彩激发想象
绘本,顾名思义,是画出来的。不同于国内一些电脑绘画绘本,国外引进的绘本大多是经过筛选的优秀绘本作品。出色的绘本作品基本是专业画家手绘的,有的还是请比较有名气的画家绘制的,艺术水准很高,无论色彩搭配还是笔触质感都十分贴合幼儿的欣赏眼光,非常适合幼儿去临摹和绘画。以上面提到的《猜猜谁来了》为例,绘本中的动物和人物形象都是比较夸张的,表现出的性格特点都是非常生动形象、趣味横生的,如驴子倔强的鼻孔、动物拐子谄媚的脸腮、母牛“智慧”的眼神等。幼儿天生喜欢色彩,通过笔触去临摹和描绘书中角色的“性格”和“情节”,比单纯临摹一个实物要有趣得多,也要有用得多。
又如,《点点点》《变变变》系列绘本通过手指画的形式引导幼儿自由创作、大胆想象,将奇思妙想跃然纸上。教师可以依托这类绘本,让幼儿亲自触摸颜料,感受色彩的“触感”,运用三原色来认识色彩原本的模样,甚至创造颜色,感受颜色千变万化的乐趣。这种以绘本为依托的绘画阅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想象绘画”,不会要求幼儿想象无中生有的东西,而是让幼儿有所依托,以支架式理念发散想象、自由创作,借助绘画的手段让想象实体化,进而让阅读与理解“有所成”“有所得”。
在此基础上,利用绘本内容进行思维发散,融合STEAM理论,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绘本知识巧妙结合,能够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以《好朋友,不赌气》为例,绘本的画家采用较为少见的粗线条、全画面铺展的绘画方式,给人一种原始、神秘又想要去探索的感觉。读者跟随着“離家出走”的兔子走遍了地球的每个角落,走过了有落叶松、古堡、麋鹿、原野的北欧,走过了有绵羊、仙人掌、高山瀑布和中亚,走过了有长颈鹿、火山、斑马、狮子的非洲,也走过了有竹子、松柏、大熊猫、田地的中国。绘本中包含的信息庞杂而富有层次,幼儿很喜欢在图片中探索和发现隐藏着的动植物。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绘本的绘画风格,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绘制在一幅画中,将其融入同一个场景中,编出精彩的故事,在创作中感受“隐藏”“探索”“发现”的乐趣。
将绘本内容“画出来”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深度理解故事内容、加深记忆,还能提升幼儿对阅读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后期的阅读、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很多案例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都能够给予幼儿极大的成长启迪。有的幼儿词汇量储备丰富,有的幼儿语言逻辑严谨、表达幽默,还有的幼儿能够举一反三,从绘本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绘本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引导为主线,摒弃“讲道理”“论意义”的老套路,多问幼儿问题,让幼儿思考、感受绘本中的情境,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成长。相信伴随着绘本阅读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幼儿阅读的量和质都能够实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