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彰显文本的育人价值

2024-06-08吴琳娜

中学语文 2024年14期
关键词:人文育人学科

吴琳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就语文学科而言,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新课程改革下课程观的推进、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确定,语文的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语文学科教学将在更科学的理念引领下强化育人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定位将更为突出。

然而,语文阅读教学容易出现过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和过度重“人文性 ”轻“工具性”两种极端。一方面,有的教师重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的挖掘,以及对学生精神品质、人格成长的引导,正如崔允漷所言“教师教了书,但未必育了人”。另一方面,有的教师抛开语言文字本身,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强调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下功夫,而忽视了语言建构与运用,大有得“意 ”忘“形 ”之意。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1]。如何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构建起学科育人、素养导向的课堂形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是当下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2]。语文教师应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彰显文本的育人价值,强化育人导向。

一、文本育人价值的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指出,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不等于学科的德育价值,并在教育研究中具体提出对于“育人价值”内涵的认识,其中“态度”“人格”“素养”“能力”“兴趣”“创造 ”是核心关键词。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育人价值”是什么?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不仅仅是单纯的符号,还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并且起到传播传承民族特质、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作用。基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性质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其育人价值在于:培养对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思考能力,养成热爱并继承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态度;利用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生命张力,涵养人文素养、树立理想信念、培育责任担当、培养审美创造,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做人、学做事,同时感悟生命、升华人格;基于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体悟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滋养生命成长。

二、彰显文本育人价值的策略

如何利用阅读教学主阵地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一样[3]。教学是实现育人的方式、路径,教育是育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过程中有“教”“学”“育”要素的参与,需要融通和转化。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4]。因此,融通和转化需要守住语文课程的性质,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组织引导来实现。那么什么是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参与各类活动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活动立足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1.精准挖掘有育人价值的文本内涵是前提

语文教学容易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对学生人格发展、身心素养培育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忽略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梯度,忽略学生作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真实想法和表达。因此精准地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极为重要。

(1)从“教什么”的角度挖掘育人价值

语文教材以选文为基本施教单元,一篇选文往往包含言语表达的精妙意蕴、价值取向、人文底蕴、审美志趣等系统的“形”与“意”, 但未显现明确而逻辑清晰的教学内容指向,需要教师先进行文本解读,而后进行二次加工,转化为教学解读,确定文章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基于育人目标,链接学生认知特点、身心发展特点、时代特点和育人价值内涵,挖掘其隐性价值,从育人的高度选择教学内容,让静态的文本内容、文本解读焕发出洋溢育人价值的“生命力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和“人文性 ”得到有益、有价值、有高度的融通。

例如《安塞腰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现了安塞腰鼓精湛的表现力、恢弘的气势,要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理解中华传统文化阳刚的一面。又如《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场景,可从分析友人与元方两个人物入手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内化“诚信 ”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从“怎么教 ”的角度挖掘育人价值

“教书育人 ”经常连用,实际上“教”和“育”是有区别的,从对象上说,“教”主要指向技术、方法的层面,“育”则偏重指向素养、品格层面;从方法上说,“教”主要表现为传授、讲授,“育”主要表现为滋养、涵养;从时效性讲,“教”表现为速成,“育”表现为慢成。“教书 ”提供的是显性的知识技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速成;“育人”培养的是隐性的素养、价值观,需要内化、体悟的过程。 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必须立足文本,通过设置情境、创设问题、 巧设契机、搭设支架、引导体验等策略,思考育人目标可与哪些素材、情境、活动相链接,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内化文本的育人价值。

例如,教学《壶口瀑布》,可设置语言活动,引导学生用“流”“涌”“泄” 等动词替换“跌”字,在反复的比读中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壮美雄伟,进而体悟百折不回、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2.精准设计有育人价值的教学策略是关键

(1)研读教材,梳理双线结构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元 ”的结构编排,体现了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育人目标的意图。研读单元导语,准确梳理“双线结构 ”,提取单元大概念,是精准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大概念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模型,它反映学科本质, 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体现学科结构,能将学科关键思想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由埃里克森的知识结构图可知,从事实到主题再到概念是知识不断抽象化的过程,当知识上升到概念以上的层级,能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与迁移。

(2)强化语用,创设问题情境

除了梳理教材双线结构,精准提取单元大概念,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实现深度阅读、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情境。将大概念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主动性,提升文本阅读的育人价值。

可以抓住文章的写法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岳阳楼记》,在学生理解了范仲淹追求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情怀及其忧乐观后,可进一步创设问题:“既然范仲淹不赞同迁客骚人的忧乐观,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篇幅来呈现?”这一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赏析文章起承转合的结构妙处,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范仲淹身为迁客骚人却有着古仁人的精神追求,文本蕴含的理想担当、责任意识、家国情怀的育人价值在立足语言实践的讨论探究中得以内化。

也可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杨绛的《老王》,可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最后一句思考:“文中的‘我’在十年动乱中遭到迫害,实际上也是‘不幸者’ ,但为什么又说是‘幸运的人’?”通过一个关键句引出对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文本的悲悯情怀主题就显现出来。

还可以基于文本的写作对象延展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灯笼》一课的教学中,大任务是“用图文的形式设计以‘灯笼’为主题的展览”,在此总任务下,搭建学习支架,以“布展策划会 ”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廊道主题 ”“廊道版块”“廊道图文”“廊道结语 ”的确定,在这一过程中探究“作者为什么以‘灯笼’为写作对象,作者想借助‘灯笼’ 表达怎样的情思”,最后转化为图文作品并解说表达。一连串逻辑严密的任务,可以测评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作者所寄寓的情思,并从个人情思升华至家国情怀。

(3)延伸课外,引领精神成长

囿于课堂时空限制,且语文学科的育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读懂“写了什么”“怎么写 ”,更要对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文化底蕴、人文情怀有深刻认同,并能作为内心的精神标杆为之践行,因此,语文学科的育人阵地应延伸到课外,将语文学科的学习与班级活动、课后实践作业结合起来,通过真实具体的活动与互动合作,学生对视野所及的社会生活的认识更容易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得以在课堂外外实现精神成长,真正实现学科育人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

三、彰显文本育人价值应关注的问题

1.教师要有提升人文素养的意识

于漪老师说:“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学做”,就是更新知识、扩展视野、追求素养、保持洞察力。指向提升“育人价值 ”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外,还要有意识地提升人文素养。一方面要有引导深度解读、多元解读、培育学生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备理性评判学生观点、正向引导价值立场的能力。

2.教师要探寻育人的内在规律

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彰显育人价值,内容上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人文性 ”的特点,充分认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育人及思想教育之间的区别,不可过度解读,不可突破时代和文本、文体的约束另类解读;方法上要避免用宣讲、宣教取代滋养、培育的过程,不能以“教”代“育 ”。

3.要建立正确的文本育人效果评价观

教学评一致的课堂要求建构系统的教、学、评关联及对应的关系。一方面依托真实的情境创设评价任务,指向学生学习表现、应对真实外部世界的态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人格的树立、素养的提升、能力的形成、思维的锻炼等育人内涵的评价有着渐进、反复、有限的特点,需要假以时日,教师要有如郭橐驼种树般的耐性。

猜你喜欢

人文育人学科
人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