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生存状态探析
——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
2024-06-08杨玉娇陈蓉晖
杨玉娇,陈蓉晖
(1.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山西吕梁,033100;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一、引言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是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价值。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学前适龄儿童逐渐减少,生源的不断流失使农村地区出现了一大批“迷你型”的小规模幼儿园。小规模幼儿园又被称为微小型幼儿园、小微(型)幼儿园、小型幼儿园,目前学界对其还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已有研究更多是将班级数和幼儿数作为小规模幼儿园的划分标准。[1-2]本研究基于已有观点,将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界定为办园规模在4个班以下、在园幼儿少于100人,有基本设施设备,能基本满足保育教育需要,并已明确登记注册的农村幼儿园。近年来,为了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政府提倡“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来适应城镇化进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农村小规模幼儿园仍然是一个现实的存在,且在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中占有一定比例。相比其他类型的幼儿园,小规模幼儿园具有“低投入、低收费、近区域、活机制”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入园率,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3-4]
如果说硬件设施是幼儿园的骨架,那么教师便是幼儿园的灵魂,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幼儿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5]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将教师队伍作为五大评估内容之一,提出师德师风、人员配备、专业发展和激励机制4项关键评估指标。[6]但由于“小”和“处在农村”等因素影响,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在师资建设方面的困境较为明显,较难留住教师和吸引优秀教师。加强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需以关注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为前提。从现有研究来看,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研究对象仍需丰富化。[7-8]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深入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活的场域,对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进行深入描绘,切实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引发社会对这部分教师群体的关注,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农村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围。
二、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方法论,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9]教师职业生存状态这一研究问题反映的是教师在真实工作场域中的现象,涉及教师的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具有内隐性,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取向中的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通过分层目的性抽样,本研究共选取了5所不同办园性质、类型的农村小规模幼儿园作为个案。考虑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规模小、教师人数少的特点,本研究以5所幼儿园中的全部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样本较为全面,包含了不同年龄、教龄、学历、专业的教师。此外,本研究还对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家长及附近的村民进行了访谈。通过走进5所农村小规模幼儿园,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收集大量有关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资料信息,并采用NVivo 12质性研究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生存的真实样态,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意义的建构。
三、研究结果
教师职业生存状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在职业场域内从事职业活动时生活的客观现实及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仅包括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及精神环境,还包括教师的内心世界。[10-11]本研究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主要涉及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内心感受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
(一)工作环境
个体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本研究所指的工作环境主要指硬环境,即物质环境,是以硬件设施为基础的环境,对教师的工作体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重要表现。具体而言,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园所环境、生活空间和教学条件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园所环境狭小陈旧
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所处的园所环境亟须改善,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在园所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所差异。一方面,公办幼儿园多以“校带园”模式进行运营,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园的办园时间较长。然而,由于幼儿数量较少,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幼儿园难以得到及时的维护与修缮,因此园所环境显得有些陈旧。观察记录显示:“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发霉气息,室内通风状况欠佳,采光严重不足,教室四周的墙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剥落。”在访谈中有教师提到:“每逢雨天,教室里便会出现漏雨的情况,破损的玻璃窗户也迟迟未更换,冬天室内温度很低。”进一步调研发现,这种现象与幼儿园经费不足有直接关联,管理者对此也表示无奈:“幼儿园经费很少,主要用于保障教师的工资,很难投入园所环境建设。”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同样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在园所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表现为空间狭小。为了节约成本,民办幼儿园很少考虑园所的布置是否合理,有的幼儿园没有修建专门的办园场地,而是直接将民房简单改造后使用,园内空间并不宽敞。
2.教学条件不佳
幼儿园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教学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感受与教学质量。以教学条件中的教学设备为例,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普遍缺乏多媒体设备,多数教室仅配置了传统黑板和旧式桌椅。部分民办幼儿园虽然配置了电视设备,但多为非智能型,仅能用于播放动画片,对实际教学帮助有限。在教学用具方面,玩、教具存在破损或数量不足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常常受限。此外,部分幼儿园的教师缺少必要的教学参考书,他们不得不依靠个人经验和感觉来授课,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3.生活空间简陋
生活空间是教师工作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生活空间狭小,设施简陋,较难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也不利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顺利开展。首先,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建造大多是典型的旱厕,如厕环境较差。对于公办幼儿园来讲,“校带园”模式使其必须与小学共用厕所,但部分幼儿园离厕所有一段距离,这导致幼儿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赶到厕所,只能就近在空地上解决如厕问题。在此情况下,幼儿的大小便需要教师清理,这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不小负担。其次,幼儿园空间较小,休息室较为拥挤,教师管理起来比较困难。最后,幼儿园缺乏直接供应热水的设施,教师组织幼儿洗手、喝水、盥洗等基本生活的活动时都需要自己烧水。
(二)工作氛围
研究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对了解教师的工作氛围,即教师感受到的精神环境必不可少。具体而言,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氛围包括教师自主权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呈现的特点如下。
1.教师自主权受限
在生源不断减少的压力下,农村小规模民办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和其他事务上拥有的自主权较小。教师的讲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一般要经过园长的审核与批准。实际观察中发现,管理者经常中途打断教师的教学并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这在无形中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行“校带园”模式的幼儿园一般采取校长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园长具有管理园所事务和参与决策的权利。[12]但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公办幼儿的园长往往只是“空有虚名”,同时,学校更关注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关注度不够。观察发现,多数幼儿园的作息是按照小学时间安排的,上下课都需要听铃声的指示。不少教师在访谈中表示,40分钟的课堂对幼儿来说时间偏长,他们一般会在下课铃声响起前让幼儿自由活动。但总体来看,教师在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方面所享有的自主权受到了限制。
2.非竞争性的人际关系
随着生源的流失,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教师人数在逐步减少。人越少,意见统一变得更为容易,能有效促进教师队伍的团结。因此,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内部的人际关系简单明了。同时,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每个年龄段普遍只设一个班级,这种设置不仅使教师之间的竞争明显减弱,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友好相处。有教师表示:“人多竞争就激烈,关系处理起来就复杂。而现在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没有竞争,老师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变得更加亲近。”这种非竞争性的相处方式与城市或大规模幼儿园中的激烈竞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内心感受
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因此,揭示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不能忽视教师的内心感受。具体而言,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的内心感受主要包括对工资福利的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热情等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对工资福利的满意度不高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且存在无法按时发放的问题。根据新颁布的最低工资标准,调研地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80元,但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每月工资总体低于或仅在最低工资标准处徘徊,教师普遍对工资不满意。此外,部分幼儿园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访谈发现,教师工资与幼儿人数息息相关,幼儿园管理者对此也很苦恼,他们表示:“生源少了,幼儿园所收费用较难支付教师工资。”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可享受的福利待遇偏低。随着生源不断减少,资金匮乏的问题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教师的福利待遇受到较大影响。有教师在访谈时表示:“福利大不如从前,连保障基本的工资都比较难了。”可见,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与幼儿园的发展息息相关。
2.工作压力大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体量小,但工作压力并不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量大。首先,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基于幼儿人数不断减少、师资力量紧缺的现实情况,部分农村小规模幼儿园采取混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整治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但调研发现,部分幼儿园迫于生源流失的现实压力,还是会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来迎合家长的需求,这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其次,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普遍实行“包班制”,教师不仅要挑起教学的重担,还要承担保育员的工作。最后,农村小规模幼儿园虽然幼儿数量较少,但是作为一个单位,仍需承担与其他幼儿园同样的工作和社会职责,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每名教师的工作量都会有所增加。有教师表示:“有教师离职后,他的工作量会平均分摊给现有教师,工作量并没有随着幼儿人数的减少而减少,反而增加了。”
二是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压力大。幼儿好奇好动、安全意识薄弱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要配备2名教师、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13]但实际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师资缺乏,基本都是“包班制”。有教师表示:“最担心的是幼儿的安全问题,有时忙不过来,就会把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贴身带着,走哪儿带哪儿。”可见,幼儿安全问题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三是专业适应困难。幼儿园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除了要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在于教学和班级管理。访谈得知,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在班级管理方面,有的教师是靠“吼”来管理。在教学方面,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专业背景而感到困惑和苦恼。有教师表示:“我是外行,只会带着孩子死记硬背。”这种情况也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来自家长的压力。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教师面对的不少家长是幼儿的祖辈。这部分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往往依赖个人经验,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程度及对教师的看法都可能影响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此外,还有部分家长是非常年轻的父母,他们对教师的专业性缺乏正确认识,在他们眼里,能教会孩子写字和算数的就是好教师。而教师为了生存,有时在教学上不得不迎合这部分家长的需求。
五是害怕失去工作。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与其他类型的幼儿园教师相比,在工作压力方面最独特也最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随时可能被动失业,特别是对于大多数非在编教师而言,对未来的迷茫加剧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目前,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发展后劲不足,随时失业的风险让教师心弦紧绷,一刻也不得松懈。
3.工作热情渐渐退却
在农村小规模幼儿园中,部分年长的教师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精力日渐不足,加上园所激励机制不完善,他们的上进心逐渐消退。尽管年轻教师获得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但由于缺乏老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他们在工作中会遭遇一些困境。同时,年长教师不够积极的工作态度也会无形中影响年轻教师。
(四)发展前景
生存指向生成的存在,即人的生存是面向未来的,具有无限种可能的生存,探究人的生存状态,既要研究现存的,也要关注变化着的、可能的状态。[14]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同样包括一种“动势”,即需要关注一种“生态式”的生存、发展环境。[15]具体而言,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自我提升、园所发展前景和职业声望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自我提升受限
工作的意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命存在的层面,也应该表现“我”的存在,注重个体在职业中的自我提升。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发展平台较小,较难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为数不多的学习机会也往往因为某些客观原因被教师无奈放弃。有管理者在访谈中提到:“考虑到教师参加培训后班里幼儿没人管,我们一般不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同时,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教师数量较少,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学习较难开展,因此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此外,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教师特别是非在编教师的职称晋升通道有限,这不仅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阻碍教师的职业发展。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他们在专业成长上的期望和要求较低,有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学历并不高,也不太可能有很好的发展的。”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职业发展上缺乏规划,进一步限制了自我提升的空间。
2.园所发展前景不明朗
由于生源的不断流失,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规模在逐渐萎缩,发展前景并不明朗。部分农村小规模公办幼儿园是“校带园”模式,其生存状况与小学的发展紧密相关。而当地颁布的教育行动方案则要求整合撤并薄弱学校,推动全县小学或学生集中到镇以上。这一要求虽然没有涉及幼儿园,但是随着小学的合并,那些附设于村小的农村小规模幼儿园便会受到影响,可能面临生源的再次流失,教师则可能面临失业风险。农村小规模民办幼儿园也同样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影响到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
3.职业声望不高
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不高。在家长和周边村民眼中,幼儿园教师往往被赋予了“保姆”角色,他们对教师专业性的认识不全面。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幼儿园,人们对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误解更深。有家长表示:“因为幼儿人数少,教师对待教学就比较应付。”这种外界的声音会使教师在工作中产生一种无奈感和失落感,进而产生职业认同危机。同时,由于较难吸引优秀教师,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逐渐放低门槛,这也导致教师被人贴上了“不专业”的标签。
四、研究讨论
基于调研结果,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影响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因素,并提出了若干改善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建议。
(一)影响因素
1.园所生存发展状况影响教师的职业稳定性
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农村小规模幼儿园随时面临关门的现实状况,使身处其中的教师对未来的发展十分迷茫。调研发现,虽然当地的合并政策并没有触及学前教育阶段,但“校带园”意味着小学的合并会间接影响幼儿园的发展,这无形中加剧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危机感。从现有政策来看,当地似乎并未关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这类幼儿园,因此,这些教师仍面临失业的风险。这也势必影响他们工作的稳定与长远发展。
2.园所管理制度缺失导致教师职业归属感不强
幼儿园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幼儿园若未能建构民主的管理制度,教师就只能依赖管理者的命令开展工作。另外,若缺乏有效的激励与考核制度,或现有评价制度未能发挥作用,教师就容易逐渐丧失积极性,很难建立起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幼儿园管理制度还包括人事管理类的制度。调研发现,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在选聘教师方面尚未设定明确的标准和流程,这导致教师难以自我定位为一名真正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指导,加之缺乏专业背景,他们对于自身职业认知不清晰,较难形成职业归属感。
3.角色职能的复杂性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对于这些角色的调控不当可能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师资缺乏,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繁重的保育任务。其中,部分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还要开展混龄班教学,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而又琐碎的工作状态下,教师容易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4.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影响教师的职业胜任力
教师的专业性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是“外行人”,他们对工作职责和任务的了解不全面,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家园共育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面对家长对自身工作的怀疑和误解,难以灵活地说服家长,在工作中较难得到家长的信服,职业胜任力不足。
(二)改善策略
1.提高政府重视度,关注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及教师群体
针对幼儿人数少的实际情况,政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实际需要的教育经费,优化经费发放方式:一是核算幼儿园作为一个单位与其他幼儿园同样承担的费用;二是从班级层面核算教师正常组织教育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对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的需求并不会随着幼儿人数的减少而改变;三是核算幼儿正常的学习所产生的费用,如玩具材料的使用支出。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关注。一方面,政府应及时了解这部分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制定专门的帮扶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探索非在编教师统一管理的模式,保障其待遇及合法权益。对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目前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代课教师,可结合本地区的财政情况,适当给予他们以安慰或从教荣誉优待。[16]此外,政府应该重视农村小规模幼儿园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职业吸引力。
2.激发园所活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生存环境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既要体现民主性又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在园所管理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应该以牺牲制度的推行为代价。要在保留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独有的园所文化特色,鼓励教师互帮互助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评价激励促使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幼儿园还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在选聘制度方面,树立内涵式发展理念,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在培训学习方面,针对园所平台小、学习氛围不浓的情况,建立园所教研制度或跨园教研组织,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
3.注重自我发展,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应深刻理解自身职业的特性,并培养自我调适能力。在踏入这一岗位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岗位职责,同时学会接受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教师应积极克服因教学环境艰苦和生源流失导致的职业倦怠,而非敷衍塞责。在专业提升方面,教师不能仅仅依赖外部的培训,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种种挑战,灵活应对就业前景的不明朗。
五、结语
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农村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本研究在国家大力倡导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聚焦于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群体,从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内心感受和发展前景方面出发,对他们职业生存现实样态进行描述。从调研结果看,园所生存发展影响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园所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教师职业归属感不强,角色职能的复杂性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则影响教师的职业胜任力。要改善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需要政府、幼儿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