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4-06-07席文喆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价值小学数学应用

席文喆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各种创新的模式被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分层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注重应用该模式,不仅契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良莠不齐的现状,切实增强数学教学质量.文章主要探讨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学情,论述趣味性分层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旨在将分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乐学”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趣味性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应用;价值;策略

引 言

所谓趣味性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得到最优化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实施趣味性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趣味性分层教学模式,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需求,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的优化,创造性地应用分层教学策略,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借助分层构建趣味横生的数学课堂.

一、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这代表着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有的学生适合稳扎稳打,而有的学生渴望超前学习.如果教师沿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那么势必会有一小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样数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将趣味性分层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主要价值是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因材施教”,主张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通过层次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同质”的学生能够汇集到一个层次,这样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路线,从而使其得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二)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正处在关键的基础建设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学习信心的树立,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实现面面俱到,致使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课堂,失去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趣味性分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该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无论基础水平如何,都拥有参与课堂的自主权,并享受分层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信心倍增.

(三)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

因为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教师要特别追求实效性.就以往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师总是希望学生都能同步达标,从而实施同一套教学计划,但是这样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之分,导致学生的达标速率快慢不等,甚至是难以达标,反而造成課堂教学耗时高、效率低的局面.教师做好趣味性分层教学的应用,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该模式在课堂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具有灵活机动的优势,依托于有序分层和辅导,有利于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最终达成理想的学习目标,从而构建更加紧凑的课堂结构,大幅度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

二、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重点是做好学生分层工作,这不仅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也决定着分层教学的开展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以往的数学学习表现,展开全面的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特征,将其合理地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数学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B层是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均处于中游水平的学生,C层是学困生,该层学生通常对数学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抑或是认知能力比较薄弱等,从而落实对学生的分层,奠定趣味性分层教学的应用基础.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之前的图形学习情况,把图形观念较好的学生划分到A层,将能够自主辨别长方形、正方形等的学生划分到B层,把几何兴趣、观察能力都比较薄弱的学生划分到C层.在正式教学阶段,教师组织A层学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自主探索两种图形的形状,以及边的特点.针对B,C两层学生,教师则给予他们更细致的活动提示:请大家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告诉老师如何区分这两种图形.各层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图形探究活动,其中A层学生仔细地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讨论两种图形的特征差异;B,C两层学生动手拼组、裁剪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研究图形的边长特点,并与A层学生交流想法,虚心地吸取经验,在形成统一的结论之后,各层学生反馈: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是观察它们的边长,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通过分层学生以及设计趣味活动,各层学生都得到图形探究能力的锻炼,并在交流中实现了基础知识的构建.

(二)提问分层,难易有别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导学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考动机,引领课堂互动.但是教师要想充分地发挥提问的作用,还需要渗透分层教学的艺术,教师如果对提问的对象不加以选择,那么很容易引发无效提问的情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趣味性分层教学,教师应该重点应用分层提问的策略,比如预先分析课堂问题的难度,若问题的难度较高,则教师可以先让A层学生来回答,彰显该层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启迪全体学生的思考活动,若问题的难度较低,或是经过了多次拆解,则教师可以将问题抛给B,C两层学生,让他们也能参与问题的解析和交流,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难易有别的课堂提问.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熊猫卖风车”的趣味情境:同学们请看白板上的图片,熊猫在公园卖风车,数一数它拿了多少个风车.这个问题较为浅显,教师指名让C层学生回答.学生:12个.教师再对B层学生提问:小朋友要买走8个,熊猫手里还剩几个风车,如何列式?B层学生作答:12-8.教师:12-8得多少,如何计算?问题稍有难度,教师先点名A层学生来回答.学生:可以用平十法连减,用12先减2、再减6,12-8=12-2-6=4(个).教师:这个方法不错,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算法?某C层学生作答:还可以把12拆成2和10,用10减8得2,2加2得4,所以12-8=4(个).这样通过分层提问,每层学生都深度地参与了减法算理的解析过程.

(三)辅导分层,扶放有度

在数学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最突出的差异特征就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这些差异特征,各层学生在学习中遭遇的困难,也是不尽相同的.而教师肩负着教学辅导的责任,只有针对每层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宜的辅导措施,才能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应用趣味性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着力实施分层辅导.比如针对A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少扶多放”的辅导策略,尽量让他们自学释疑;针对C层学生,教师则要“多扶少放”,给予该层学生更多的关注,进行细致、周到的启发,从而使教学辅导变得灵活而有趣.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拿出一枚1角硬币,对学生说:“这枚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老师这里还有回形针、纸片、棉签、黄豆等物品,请大家使用盘秤,动手量出1克质量的每种物品.”在分层辅导环节,教师播放视频课件,让A层学生独立学习盘秤的使用方法,对B,C两层学生,操作演示盘秤的使用步骤.各层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称量活动,教师重点巡视B,C两层学生的操作情况,并询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某C层学生问:“老师,我在盘中放了一枚回形针,不足1克该怎么办?”教师启发:“试试再加一枚呢?”学生按指导操作,称出了1克回形针.几分钟之后,各层学生都完成了称量任务,并汇报结果.这样在分层辅导的助力下,A层学生拥有了足够的自主释疑空间,B,C两层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从而迸发出探索数学的热情.

(四)合作分层,取长补短

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并不意味着要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视作三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从本质上来说,虽然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理念,但是二者在显性层面相对独立,在隐性层面却存在着相互支撑的关系.教师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各层学生互补优势、共享经验.鉴于此,教师必须创新趣味性分层教学的应用方式,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地开展分层合作活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思路,将三层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围绕着具体的数学问题或任务,引领学生互动探究,打破各层学生之间的沟通屏障,使其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营造富有趣味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班级要购置大扫除工具,买6把扫帚一共花了18.9元,求一把扫帚多少元.在设问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每组A层学生1~2名,B层学生2~3名,C层学生1~2名,同时布置探究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合作讨论列式和计算方法.学生立即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在此期间,教师可以进行趣味化的角色安排,让每组中的A层学生,扮演“小老师”,带领组员运用转化整数和竖式计算等方法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经过深入研究和交流之后,各组汇报:这个问题的算式是18. 9÷6,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应用竖式计算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點,就是在小数的末尾,可以加上0继续除,18元里有6个3元,0. 9元里有6个1角和1个3角,其中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把3元、1角、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即18.9÷6=3.15(元),一把扫帚3.15元.这样通过分层合作,学生就可以感受到互动配合解决问题的快乐.

(五)练习分层,全面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环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检测、反馈等作用.在趣味性分层教学的视角下,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练习,相应的分层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应该坚持“量体裁衣”的原则,加强实施分层练习策略.例如,在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练习环节中,教师为A层学生设计了一道新颖有趣的挑战题:当钟面显示10点半时,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是什么角?教师为B,C两层学生布置了一道考验思维的易混题: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8°的角,看到的角度是多少?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互动交流,并汇报分析的思路和结果.这样在趣味性分层练习的驱动下,各层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角的度量问题.

(六)评价分层,激励发展

新课标倡导“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对于趣味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来说,评价环节是融入趣味元素的主要渠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表现,着重应用分层评价的手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为各层学生设置不同的评语.比如针对A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幽默风趣的评语,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或者设立更高的目标,激励该层学生精益求精、超越自我;针对B,C两层学生,教师尽量采用赏识性的评语,增强这两层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例如,在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教学中,各层学生通过基础性学习,实现了对圆的初步认识,并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随后,教师跟进设计了一项“圆规画圆”的活动任务,在学生画圆的过程中,教师流动巡视课堂,对某个C层学生给出赏识性评价:这名同学使用圆规的方法很规范,画出的圆标准又美观,真是一个作图小能手呀!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该学生受到关注和认可,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紧接着,教师来到某个A层学生的身边,进行即时点评:你画的圆也非常好,老师有个题要考考你,能否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并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分析一下二者的关系.该学生在作图、测量、比较后反馈结果.这样通过实施趣味性分层评价,就能有效激励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感.

结 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性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也能平衡学生之间的素质差异,还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教师应该依托于“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分层、提问分层、辅导分层、合作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分层的路径,打造趣味化、层次化的数学课堂,让每层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原有水平上实现发展和提升,从而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彰显趣味性分层教学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赖力榕.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3(20):105-108.

[2]孙伟总.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24):188-190.

[3]康品.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性分层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16-18.

[4]李金玲.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9):44-45.

[5]李秀青.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6):127-130.

猜你喜欢

价值小学数学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