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4-06-07周庆良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数学课堂小学数学

周庆良

【摘要】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数学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看,数学教学越来越多元和开放,教师仅仅教授课本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和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基于此,文章介绍了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倡导数学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理念的重要性,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实际水平,想方设法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资源,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小学数学;数学课堂

引 言

生活化理念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之情,全面促进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是势在必行的.为了更好地展现数学的魅力,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生活化理念,将其巧妙地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一方面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另一方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意义

(一)增强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思维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然而,当教师运用生活化理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时,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更加具体、直观、亲切和易懂.比如,教师通过购物算账的例子来讲解加减法,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而且学生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解决问题的渴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提高实践能力

生活化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生活化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当数学变得贴近生活时,学生就会发现数学不再只是枯燥的公式和计算,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得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生活场景为学生数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深化知识理解

生活化理念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使其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而生活化理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来理解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另外,在生活化理念下,教师会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提高学生在不同生活情境中迁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1.生活化导入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设计生活化的导入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更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材料,为学生再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激发其探究兴趣.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一个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同时给出一些时间,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对号入座,借助视听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变得更有意义.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设计生活化导入情境时要注重趣味性,可以将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动画片、寓言故事等作为背景,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

2.生活化问题情境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让学生在熟悉而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首先,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从中选取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购物、零花钱管理、家居布置等,将这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课堂,并把数学问题融入这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其次,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小学生对于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游戏、实物展示等,让问题情境变得生动有趣.比如,设计一个“数学冒险闯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各种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还可以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二)挖掘生活化数学素材

1.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南,但它也像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宝库,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蕴含着与生活相关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让数学从抽象的符号和公式中走出来,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教师要仔细品味每一个知识点,找到它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在超市购物的场景;在讲解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讲解时间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等,通过联想与拓展,将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连接,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

2.寻找校园里的生活化素材

校园里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生活化素材,等待着被发现和挖掘.在校园操场上,每当看到学生欢快地奔跑、跳跃,笔者就会想到速度、距离、时间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他们奔跑的速度,他们跑了多远的距离,用了多长时间,等等,通过这样的实际场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走进教室,桌椅的排列也蕴含着数学的规律.笔者会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桌椅,使教室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讓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校园里的楼梯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楼梯的阶数,测量楼梯的长度、高度,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身边环境形成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学校运动会也是一个充满数学元素的盛会.比赛中的计时、计分都与数学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会的组织与成绩统计中,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3.寻找社会上的生活化素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社会上的生活化素材,可以为教学注入力量,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不断寻找、挖掘社会上的生活化素材,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时事新闻等,将热点素材与数学知识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热点素材中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社会生活的好习惯,因为数学知识在社会中无处不在.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让他们感受几何形状的美,并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设计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究交通信号灯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学会计算时间间隔等,拓展数学学习空间.

(三)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

1.利用生活材料制作学具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材料制作学具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合适的生活材料,如废旧报纸、木棍、纸壳、线绳等,让学生利用这些物品进行创作.但是,教师需要确保材料的安全性、易得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和教学内容的需求.然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创新,如利用纸壳、彩笔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并通过拼接和组合了解图形的特征和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纸、卡片来制作时钟盘面,练习认读时间;也可以让学生用塑料瓶盖制作数字卡片,用它们来进行加减法的练习等.通过制作学具,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与发现.

2.小组合作解决生活难题

开展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的第一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以促进小组内的相互学习和协作,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的小组合作任务,让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家庭,根据给定的购物清单和预算,选择商品并计算总价.任务确定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协商、计算和决策,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协商和尊重他人,培养合作技能.

3.师生改编创新数学实验

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实验,它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拓宽数学知识结构.但是,有的教师总是重复地讲述着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感到枯燥,不愿意配合.所以,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理念,改编、创新数学实验,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为了实现改编创新,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主动发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和现象,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其次要引导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最后组织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并且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与手段,如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制作实验道具、数学模型等,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1.选取生活中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提到数学作业,一些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在他们看来,作业就是大量的计算题,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所以,教师应该反思,寻找作业中的问题,积极改进作业形式,让学生喜欢作业.教师可以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作业,选取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树立正确的观念,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在学生学完“克与千克”时,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回到家以后,找一找家里哪些东西以“克”为单位,哪些东西以“千克”为单位,然后思考一下多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单位呢.笔者鼓励学生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物品具体的重量,培养学生的量感,为提升数感打牢基础;让学生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制作数学手抄报,记录下寻找千克和克的秘密之旅,更好地走进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2.结合社会生活现象,组织调查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必须转变思路,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更多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社会生活现象,设计数学作业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比如在学生学完“百分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实践作业:调查一下各个银行的存款利率,并且做成统计表或者统计图,并且思考怎样存款获得的利息最多.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灵动和实用,了解储蓄的意义,从小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再如在学生学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调查记录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用剪纸、绘画的方式,创作一幅轴对称作品.当看到这样的数学作业时,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不仅完成了作业,也获得了更多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多设计此类生活作业,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落实了教学目标.

(五)强化生活化教学评价

每一次评价时,教师都要秉承一颗爱学生的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采用生活化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方式,让学生接受评价,这样才可以确保他们获得健康成长的动力.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话去评价他们,不要说一些假、大、空的话,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达不到评价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摆事实、举例子等方式去评价,拉近学生的情感,使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更加和谐.其次,教师应该坚持全方位的评价,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留意他们平时的听课状态、课堂互动情况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最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更加全面地总结学生的优缺点,为学生规划出一条明朗的学习之路.而且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家长的热情,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关心孩子,形成家校合力.

结 语

总之,生活化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质,激励他们持续探索和创新,还能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要与时俱进,践行课标精神,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入生活,寻找对数学学习有用的资源,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数学方面有更大的造诣,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兴俊.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4(2):30-32.

[2]王玉梅,王春梅.生活化理念下小學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名师在线,2023(29):39-41.

[3]蒋陈.生活化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析[J].智力,2023(13):123-126.

[4]杨光霞.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2022(14):39-41.

猜你喜欢

生活化理念数学课堂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