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2024-06-07谢宝金
谢宝金
【摘要】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强调严控义务教育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还要提质增效.文章基于此背景展开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首先呈现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强调作业设计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提出与多学科融合开发拓展性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尊重差异;学科交融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如何为学生减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教师要在保证作业效能发挥的基础上,优化作业设计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引导下获得专业知识的增长及学科核心素养的优化升级,实现理论与实践共同“增效”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作业的本质仍是夸美纽斯提出的对已有知识或技能的反复练习,因此作业被视为教师强化知识传递、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也是学校确保学生取得高分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业仅仅发挥了其促进学生改造已有经验、走向成熟的作用,这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强调的“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是不相符的,也违背了“双减”政策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绝大多数数学作业仍是以巩固课堂所学为目的,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因此仍以刷题为主,教师普遍认为只有书面作业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量从书本或者其他练习册上搜集试题,这一类作业不仅缺乏创造性,甚至是机械地重复,这类作业让学生很疲倦,使其学习兴趣不高.
(二)作业缺乏层次性
“双减”政策强调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因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兼顾“学有余力”与基础较弱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被打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
(三)教师的观念落后
初中数学的课时没有那么充裕,很多教师一直认为要站稳课堂主阵地,课后作业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认为“题海战术”是强化课堂所学的最重要方式,更有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自己不抢占学生的课外时间也会被别的老师抢占,因此作业设计也变成了各类中考题、模拟题的堆砌,对学生而言更是加重了负担.很多教师一如既往地坚持传统的书面作业模式,也是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认为不同类型的作业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再加上评价标准很难制定,所以直接导致作业的形式和质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渴望并未减少,家长的焦虑却更严重了,这就对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从学生视角出发,整合素材、内容、形式设计出思路新颖的作业,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完成,以达成数学作业与当前“双减”减量不减质的目标.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应努力纠正教育观念的偏差,不能让数学教学只为应试教育服务.
(一)优化课后作业
教师应依据课时作业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与分解能力、问题探究能力与方法迁移能力,聚焦各课时的主题和核心任务,设置核心学习活动的主问题,力争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以本学期开设的区级公开课“一次函数的应用”课后作业前后设计对比为例:
确定本课时的作业目标:学会由图像获取信息,运用函数图像解决行程问题.能较为熟练地对函数图像中蕴含的信息感知、分析、转换(符号语言与图像语言之间)和加工.包括看图找点、见形想式、建模求解等借助图像思考的方法.
(5)你能总结出用一次函数解决行程的一般性方法吗?
修改后的作业设计基于课时作业目标开展,其中第(1)问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对问题中信息的提取和转化能力,第(2)问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待定系数法和数量关系法的掌握情况,第(3)问是为第(4)问搭建的“脚手架”,教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从特殊情况入手,第(5)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主要是让学生能结合上课所学,在作业中提炼出所蕴含的方法.修改后的问题串的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从形式上看,问题串是一问接一问,一环套一环;从内容上看,它是问问相连,环环相扣;从目标上看,它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它的每一问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次飞跃,它像一条锁链,把疑问和教学目标紧紧连在一起.这样的习题可以突出學生的“学”,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强化了基础知识,也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这样的设计将知识的学习过程融入作业中,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二)开发课后拓展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一般是指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从书本、课堂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校外实践活动作业.很多数学教师普遍认为数学学习时间有限,这其实还是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自“双减”和新课标的出台,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依靠抢占学生时间去提升成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让学生很感兴趣的学科.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为此,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开发贴近生活情境的拓展性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1.贴近生活
近几年“国风”非常流行,各式各样的特色“窗花”深受国人喜爱,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用窗花点缀,让人们体会到祥和的节日氛围.为此七年级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七巧板窗花创意作业设计”和“轴对称图形窗花作业设计”活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网络搜集中国传统文化中“窗花”的基本图案以及图案背后的特殊寓意,结合自身的理解和相关要求,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窗花.教师将学生的窗花作品在班级内进行集中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的玻璃上,让学生体会到创作成功后收获的喜悦感.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坚定了文化自信.
2.加强实践
八年级的教师可在学校开展的数学社团活动中教会学生开展主题调查,使其学会设计调查表、制作统计图,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兴致高昂,积极走进工厂、商店、银行,并上网搜集资料,都希望将自己的主题调查结果和师生们进行分享.这类作业非常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突出了数学的生动、形象、丰富,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是冰冷的数字,也不再是教师毫无新意的“个人表演”.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教师举行了小型分享会,学生为自己的调查结果解说,通过阐述自己的调查过程,将自己的所得介绍给他人,语言的输出再一次强化了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自信心.
3.关注时事
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到这一国家大事,在学习统计概率的时候,教师命制了一道题课后作业题:2020年“嫦五”探月、“天问”问天、“北斗”组网,中国的航天界捷报频传!小明是一个“航天迷”,他制作了北斗三号、神舟十一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的卡片,依次制成编号为A、B、C、D的四张卡片,将这四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放好.(1)小明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是“神舟十一号”的概率;(2)小明先从四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放回后再从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抽到的两张卡片恰好是编号为B(神舟十一号)和C(嫦娥五号)的概率. 2023年9月23日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中国作为东道主,在此次亚运会上展现了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为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结合最近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师让学生搜集材料设计几道以杭州亚运会为主题的一元二次应用题.
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现在的热门时事将来也会成为数学实际问题的背景材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无论是基础性作业还是拓展性作业,就其功能而言,都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尊重个体差异,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将探究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变革的突破口,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双减”背景之下,减量不减质的重要途径.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究反思
(一)严控作业的“量”,提升作业的“质”
哈里斯·库帕(H.Cooper)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做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明显相关,在合理范围内,作业量增加,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会随之不断提高,但超过这一限度的作业量不会导致更大的进步.这表明超出合理范围的作业量与学业成绩不成正相关,因此教师须杜绝产生依靠抢占学生时间来提升学业成绩的观念,而应更好地提高作业的质量.高质量的作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二)增加作业选择,尊重学生的差异
教师在设计基础性作业时,首先要对学情有充分的掌握,明确作业分层分类的依据,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作业时能够依据自身的真实发展水平客观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真正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作业.教师在评讲作业时要重点讲解基础性作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点对点地面批,同时鼓励学生尝试更高一层次的、不同类型的作业.
(三)跨学科交融,探索校本化作业
在跨学科背景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概念、关系和规律,帮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数学学科与物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等学科都可以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例如,与物理学科的跨学科教研“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课:为了弄清方程的等量关系,教师布置了以天平称重实验为主题的数学活动的校本化作业.又如,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跨学科教研“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让九年级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二次函数图像,通过改变参数来自主探究发现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为了更加具体生动地展现一个景点的特点,满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很多景点提供富有个性化特点的手绘地图,这个素材可以作为数学、地理和美术三门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载体.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物体位置的确定”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制作手绘地图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某一景点,利用假期进行实际考察测量,了解景点文化古迹、景点位置、建筑分布、植物分布、美食场所等,根据提炼好的主题,综合运用数学、地理、美术等知识创造性地绘制出景点地图.这些校本化作业的开发让学生发挥所长、快乐学习,并在作业中找到自信.
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要改变传统数学作业设计重基础、重书面、重数量的模式,要切实落实“双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重点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提升,探索关注学生口头表达、动手实践的作业,让学生热爱读书、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