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历史性机遇 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2024-06-07高妍蕊

新经济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质发展

高妍蕊

人民群众健康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國战略,将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和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科技创新要持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领域,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在2024年3月24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大健康产业专题研讨会”上,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数十位中外专家学者、业界领袖、企业家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医药创新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主持本次研讨会。

大健康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健康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具有突出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在本次论坛大健康产业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祁祥分享了其对大健康及大健康产业内涵和外延的深刻理解并展开详细阐述。他表示,大健康是一个关乎国民身心健康的全要素集合,包括长、宽、高三个维度。“长”的维度是指人从胚胎发育到出生直至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所遇到的所有健康问题,包括生命孕育期、童年期、青壮年期、老年期。“宽”的维度包括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高”的维度是指包括政府、专业医疗机构、家庭及个人在内的宏观、中观、微观组织共同织就一个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

在此基础上,孙祁祥提出要深刻理解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不是某几个部门、某几个行业、某几个企业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很好的顶层设计。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分析了当前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全球形势和宏观环境。他表示,从全球来看,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球健康产业从2020年以来增长了27%,2022年达到5.6万亿美元。未来五年,健康产业增长率预计达到8.6%左右。与此同时,科技巨头争相入局,产业的组织、运营、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智能医疗、健康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移动健康管理、可穿戴医疗器械、智能化居家养老等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从我国情况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为我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一是在市场需求方面,伴随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日益提升,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二是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大健康产业已经从仿制、跟随走向源头创新,从进口走向国产,从国内走向国际,多元化发展趋势也更加突出。三是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发起和参与了9个国际和区域卫生合作机制,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参与到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当中。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旭波表示,人口的健康品质和生活水平不单是老百姓自身的事,是涉及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国家大事,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于旭波分析,一是大健康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技术升级的要素驱动之下,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匹配和迭代提升共同推动大健康产业加速发展。从供给侧来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大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医疗服务的模式不断演化创新,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智能影像等新模式、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便捷化、特色化、精准化、高端化的供给不断增强。从需求侧来看,人民对于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老龄人口全链条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二是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亟须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的人口结构和人群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慢性病正在成为头号的“健康杀手”,亚健康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要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三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药领域突破与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后,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大健康产业很好地体现了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果围绕“创新赋能健康产业”主题发表主题演讲。

黄果指出,医药产业是改善和促进公众健康的基础,是典型的以创新为驱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赛道,应成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领。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在主题发言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多内容都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创新药”产业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敬桢看来,“创新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现,表明创新药发展被视作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一环,彰显了健康产业的创新力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毕井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个行业实现了从以仿制药为主向以创新药为主导、创新和仿制结合的转变,中国创新药产业逐步形成。同时,中国发展创新药产业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包括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临床研究资源丰富、审评审批制度基本与国际接轨等。这些巨大优势,足以使中国成为全球创新药发展的高地。此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药产业发展。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相关政策措施,从生物医药生命全周期的各个环节支持创新药发展。在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创新药降价多、进院难、融资难等问题已经开始缓解。

虽然我国创新药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毕井泉看来,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他进一步指出,生物医药竞争是全球性竞争。我国发展创新药的时间还很短,对创新药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足,在研发、生产、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使用、支付等环节支持创新药发展以及在营造一个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对此,毕井泉提出加快推进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八点建议:一是深化创新药临床价值的认识。认识创新药的本质特征和研发规律,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创新药的临床价值,对鼓励和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加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决定着生物医药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要鼓励个人和企业设立基金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奖励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三是改革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和医保支付办法。创新药价格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否则市场就会变得不可预期,就很难有人投资创新药。四是研究建立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老年人养老的核心问题是医疗和失能照护。老年人患病是大概率事件,应当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解决。同时,鼓励保险公司推出老年人补充商业保险,解决部分人群看专家、吃好药、住单间等多层次医疗需求。五是深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要取消创新药进入医院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引导医院应当采购的尽量采购,引导医生应当使用的尽量使用。六是进一步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七是切实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政策。八是加强创新药的国际合作。要鼓励科学家、医学界和生物医药企业之间的国际交流,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要研究放宽医疗市场准入,促进生物医药国际合作。

在小组研讨和对话环节,多位国内外医药领域企业负责人为医药创新发展建言献策。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万思瀚表示,“在生物医药领域改革和政策引导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从以跟随式创新为主的时代加速向更加注重差异化创新和源头创新的时代迈进,这不断吸引着全球领先制药企业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促进了中国医药创新领域的发展。”

万思瀚建议,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扩大覆盖范围,纳入更多的专利类型,加快实施新药专利期延长规则,建立和实施数据保护和监管规则以及儿科和孤儿药独占规则等。二是不断优化监管框架和体系,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包括中国的创新新药的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三是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伯乐强调了前沿科技对于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为全球患者带来福利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人工智能将改变医药研发和业务方式,改变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医药行业的未来。对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药产业,他说道,“创新包含很多要素,需要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成功。”

此外,百时美施贵宝首席执行官博科思提出,需继续加强定价和支付体系建设,激励和鼓励创新,这对于首创药的研发和最佳治疗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同时,要在医疗保险谈判和治疗医院的纳入之间建立无缝衔接,促进创新药物更快进入医院,提高药物可及性。

多措并举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速度飞快,在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我国大健康产业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和良好前景。因此,如何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推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提出,人类正进入“长寿时代”,如何能够既实现人类寿命的延长,又缩小健康寿命和自然寿命的差距,即长寿且健康,这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向。

孙祁祥认为,要明确大健康产业服务的对象。老百姓的诉求是降低疾病发生率,是在身心有恙时能看得起病,即“生得优、病得少、老得慢、活得長、走得安”。因此,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产品,提供服务保障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在于旭波看来,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他进一步强调,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医疗服务供给的精准性,推动医疗资源整体上均衡分布,构建与周边人群疾病高度匹配、与诊疗需求相互适应的医疗资源分布格局。二是要加强医疗领域科技创新,重视医学理论和临床研究,加强新技术储备和开发应用,推动创新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通过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应用新型的医疗器械、使用新型的药物等手段提高救治能力。三是加强未病阶段的健康干预,针对儿童、青壮年、中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开发健康产品和服务,同时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形成集维护健康、治未病、防大病、管慢病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

孙祁祥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二是加强监管制度建设,防止过度治疗,杜绝欺诈诱骗,禁止恶性竞争,维护和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消费权益。

此外,大健康产业要实现良好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刘金表示,大健康产业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风险相对高,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探索新模式,创新新方法。一是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以医药制造和养老产业为例,对于医药制造业,金融机构可以聚焦核心区域和重点企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把握医药行业改革带来的并购重组的业务机会,统筹提供投行、资管、保险、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对于养老产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养老领域银政和银担合作,实现“政府+担保公司+银行”的联动。二是加快大健康产业场景的建设,探索场景金融新的空间。对于内部,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手机银行等渠道的优势,把大健康产品服务嵌入对客户服务的内容,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能力。对于外部,金融机构可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结合线上就医、养老院入住、居家看护等场景,丰富支付结算、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三是依托科技赋能,培育金融服务大健康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助力大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依法合规获取健康行业全链条关键性数据,提高企业获得资金的便利性。四是深化全球金融合作,助力全球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跟进国际和区域卫生健康医疗领域的经贸投资项目,促进大健康产业国际技术交流和跨界合作。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交流对话平台。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二十余届。

猜你喜欢

新质发展
新闻人如何拥抱新质生产力
寻找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