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与管理模式创新

2024-06-07于姗姗

新农民 2024年14期
关键词:转型

于姗姗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与管理模式创新,分析了传统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述了农村农业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包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随后,详细阐述了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探讨,涵盖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最后,强调了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金融支持与风险管理等方面,同时提出了实施这些创新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农村农业经济;转型;管理模式创新

农村农业经济在新时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传统农业模式的低效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而现代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这一背景,要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创新管理模式,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1 农村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

(1)农村农业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計,也在整体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村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粮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而农村农业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安全,更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口粮问题。农村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提高,直接决定了国家是否能够应对外部风险和确保人民的基本温饱需求[1]。(2)农村农业是农民的生计来源。在许多国家,农村人口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而农业是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农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计水平,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通过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3)农村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地区不仅是农业的集中地,还是丰富的资源和文化的聚集地。通过发展农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业与农村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4)农村农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日益紧张,农村农业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推动,农业不仅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益,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5)农村农业在国家社会和文化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地区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而农业是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障农业的发展,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承,促进城乡之间的和谐

发展[2]。

2 农村农业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农村农业经济转型是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必然选择。传统农业模式存在低效益和收益不稳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新时期农业经济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更是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民生计的全面保障。

2.1 传统农业模式的问题

传统农业模式以大规模的低技术、低效益的农业生产为主,农产品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波动明显,农民收益难以保障。这种模式下,农业生产高度依赖自然条件,受气候、疾病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农业经济的波动性极大,农民在市场变动中难以维持稳定的收入水平。传统农业常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同时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等行为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威胁到了长期的农业发展基础[3]。

2.2 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新时期农业经济需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提升质量需要引入现代农业科技,采用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等新兴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生产既满足当前需求,又不损害未来时代的利益,这意味着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要通过调整农业种植、养殖和农村产业的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平衡[4]。

2.3 新时期农业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至关重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改进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民不仅能够增加产出,还能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价格,从而改善生计,提高生活水平。新时期农业经济转型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农村农业经济转型还需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村农业经济转型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供给,确保国家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从而在面临外部风险时能够更加自主、稳妥地应对。农村农业经济转型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可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农村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基础[5]。

3 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探讨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探讨变得尤为重要。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和环保。

3.1 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

3.1.1 数据化农业管理

智慧农业基于信息技术,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对农田、作物、养殖环境等方面的实时监测,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还使农民能够更科学地管理农田和养殖场。

3.1.2 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为农民提供详细的农业生产建议。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结果,系统能夠分析气象、土壤、作物病虫害等因素,为农民提供最佳的种植、施肥、灌溉等决策,最大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1.3 精准农业机械

先进的农业机械,如无人机、智能收割机等,能够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管理和高效作业。这样的机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工劳动,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3.1.4 农业物联网的应用

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各类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农业生产流程中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使得机械设备能够更好地配合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2 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

3.2.1 有机废弃物的再利用

新型农业经济模式中,农业废弃物不再被视为污染源,而是被充分利用。通过生物技术,废弃物可以转化成有机肥料,用于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同时促进农田的生态系统平衡。

3.2.2 能源回收利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技术进行能源回收。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污染,还为农村提供了可再生能源,促进了农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

3.2.3 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是新型农业经济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有机农业保护了土壤生态系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3.2.4 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

通过采用轮作、休耕、植树等方式,推动农田生态系统的修复。这有助于减缓土地的退化过程,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3 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实践

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实践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支持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财政资金,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鼓励农业企业投入创新。农民应主动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新模式的实践,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企业则应发挥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引领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同时注重社会责任,保障农民的权益。

4 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

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4.1 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

4.1.1 产业链的整合

传统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之间存在较大的分隔,导致信息不畅通、资源不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通过整合产业链,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协同作业的产业链。这种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使农业生产更具市场竞争力。

4.1.2 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

通过建设农产品品牌,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可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化和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形成有市场话语权的农产品品牌,对拓展市场、提高销售价格具有积极作用。

4.1.3 合作社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农业合作社主要以农产品集中收购为主,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求合作社从简单的集散地演变为农业服务、技术培训、金融支持等多功能的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合作社可以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贷款等一揽子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4.1.4 合作社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规模化是合作社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整合资源,提高规模,合作社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活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专业化也是合作社发展的方向,通过引入专业人才,使合作社在某一特定领域更具竞争力。

4.2 金融支持与风险管理

4.2.1 保险的类型和覆盖范围

农业保险是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时,需要推广多样化、适应性强的农业保险产品,覆盖范围应包括自然灾害、疾病、市场波动等多方面的风险,以全面保障农业生产。

4.2.2 农业保险的普及和宣传

在推广农业保险时,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和了解。政府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保险,提高农业保险的普及率。

4.2.3 农村金融产品的多元化

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经营的多样化需求。除传统的贷款服务外,还可以推出风险管理工具、金融衍生品等,以提高农业金融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2.4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的应用,如移动支付、大数据风控等,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财、管理风险,提升整体金融服务水平。

5 农村人才培养与科技普及

5.1 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

科技知识的传递是提高农村人才素质的关键。应建立更加畅通的科技知识传递渠道,包括农业技术培训、科普宣传、互联网平台等方式。通过建设科技示范点、推动农技推广站的建设,引导农民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技人才的培训,推动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向农民传递科技知识。通过建立科技服务站点,实施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使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益。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农技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开展各类农技培训,传授农业生产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使农民能够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此外,还要培养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科技文化宣传、科技竞赛等方式,激发农民对科技的兴趣,使其能够更主动地了解和接受新的科技成果。

5.2 农村人才培养与科技普及的协同发展

农村人才培养与科技普及是协同发展的过程。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需要科技的支持,而科技的普及也需要有更多具备科技素质的人才参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加强协同合作,建立起以人才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政策上,可以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普及的资金支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农业领域。在实施层面,可以建立农村人才培养与科技普及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科技示范点、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6 结语

在新时期,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引入现代科技、优化产业链、推动循环经济和改革金融支持体系,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和环保。同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农业经济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为农村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晔.浅析提高农村农业经济的有效路径[J].山西农经,2023(18):81-83+184.

[2] 张霄远.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转型探索[J].山西农经,2023(8):80-82.

[3] 吴平.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经济转型及发展分析[J].商业观察,2022(33):29-32.

[4] 李王飞.简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农家参谋,2022(18):61-63.

[5] 郑雪梅.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价值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7):101-103.

猜你喜欢

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转型
价格认定的创新转型
IBM世纪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