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氤氲 且行且歌

2024-06-07陈欣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14期
关键词:良师整本书古人

陈欣

热点聚焦

2023年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指出,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较上一年均值有所提升;0-17周岁未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浏览各种各样的碎片信息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行为,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似乎正在淡出生活。

人为什么要读书?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能给人精神的滋养,能给人智慧。这谈的便是读书的意义。

纵深剖析

1.相信文字的力量,那是人生的一束光。

读《活着》,我们被徐福贵对生命的坚持所感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被保尔·柯察金对生命的执着所感动;读《老人与海》,我们被圣地亚哥对生命的虔诚所感动。一个不读书的人,他拥有的世界只有眼前,既走不出眼下的困境,又放不下过往的遗憾。一个爱读书的人,即使身处泥淖,也能奔向心中的“桃花源”。文字照亮了我们人生的一角,激励我们追逐美好。文字的力量能帮助我们看清现实、看淡苦难,追逐远方的光明。

2.读书要多动笔,做到学思并重。

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指阅读时要进行认真的圈点、批注、记录,这样有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大家在读书的时候应尽可能多动笔,与書中的观点深度对话,把握其要义精髓。读书是需要思考的。《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何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写作。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是汲取;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思考,是表达。只有将学习与思考深度结合,阅读才能更有成效。

任务驱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如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就是围绕“谈读书”这一话题展开的。以“读书”为主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树立正确的读书观,给予学生读书的抓手,让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

1.读书可陶冶情操。

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你看过的书、结交过的“人”,最后都会沉淀下来,变成你思想的一部分。

以书相约,是成长中的邀请;与书相伴,是心灵上的涤荡。衣服可以装饰我们的外表,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颜回好学不倦,读书不厌,秉持修身养性的读书观,虽身处陋巷,却不改其乐,终成圣贤之人;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手不释卷,通过读书沉淀内心,摒弃焦躁,立足实践,学以致用,终成一代天骄。

2.读书可结交良师。

1831年,一位青年读罢《了凡四训》后,豁然惊醒,拍桌而言:“了凡,吾师。”遂将自己的名号改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从此振作,终成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他就是曾国藩。

数学家巴罗说:“读书的乐趣,就在于能结交好多比我们高明的人,指引我们走向广阔的人生。”读书,是为了让我们与古人面对面地沟通,和文人志士零距离地交流;是为了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洗礼,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结交一位良师。

3.读书可负时代责任。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写道:“上帝眷顾人类,让有理想的人分散在四方。”古人曾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读书壮言;看今朝,袁隆平读书的目的是让贫困中的人们不受饥饿之扰,钟南山读书的目的则是救民于水火。周恩来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书观,令人肃然起敬。如果我们将时代的呼唤、国家的需要内化为自己读书的动力,就能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在普通中成就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良师整本书古人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好玩的古人
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