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内容和方法
2024-06-05黄艳艳
黄艳艳
对小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测评既是对其阅读能力的有效考核工具,又是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得更远。因此,整本书阅读测评旨在全面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形成独立、深入、多元的阅读思维模式,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多个维度开展测评工作,而不应局限于其中的任何单一的层面,以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
本文简要阐述了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必要性,指出测评内容应涵盖阅读理解与信息提取、阅读鉴赏与批判思考以及阅读习惯与情感体验三个维度。在测评方法上,提出通过书面报告创作与小组讨论分享来评估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借助艺术作品呈现与角色扮演演绎来考查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通过对阅读笔记的评价和在线互动答题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旨在构建一套科学且立体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测评体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必要性
(一)能力培养与评估
整本书阅读测评有助于系统性地培养和衡量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提炼、逻辑推理以及批判性思维等多元能力。完成整本书阅读并进行深度测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也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长篇文本阅读中的实际水平,进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二)阅读兴趣与习惯养成
定期进行整本书阅读测评,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对书籍内容的持久关注度和深入探索的兴趣。测评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和反馈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喜爱,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拓宽文化视野。同时,通过对整本书的评价,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监督孩子的阅读进度,推动孩子从浅尝辄止的阅读转向有深度、有内涵的沉浸式阅读。
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内容
(一)阅读理解与信息提取
测评学生对全书主题思想的理解深度,包括能否准确把握故事脉络、人物性格及发展变化,考查学生对具体故事情节的复述能力,以及从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的能力,如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目的、篇章结构等的理解。
(二)阅读鉴赏与批判思考
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如对作品语言特点、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欣赏与分析。同时,鼓励并测评他们基于文本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解读的能力,如对故事结局合理性、人物行为动机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三)阅读习惯与情感体验
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包括学生是否能持续专注地完成整本书阅读,是否有做读书笔记、记录阅读感悟的习惯,以及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等。
三、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测评的方法
(一)书面展示与口头交流——测评学生理性思考能力
1.书面报告创作。
当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撰写读后感或书评,考查其对书籍主题提炼、情节梳理及人物分析的能力。这样,教师可以通过书写内容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能否以文字形式表达自己对全书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教材中的《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中国古代的《韩非子》,告诫人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和不劳而获的心理。首先,以此为延伸,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或《中国寓言故事集》这类包含丰富寓意、促进思考的读物。在学生完成《伊索寓言》或其他寓言故事全书阅读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至两个最喜欢的故事,详细阐述故事的主题,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论述该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脉络,分析主人公行为背后的动机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展示自己对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其次,在人物分析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度剖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如《守株待兔》中的農夫,探讨其性格特点、行为逻辑以及作者通过此角色传达的人生哲理。这样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多角度解读人物并提炼出故事的核心教育意义。
最后,进行主题讨论与比较。教师鼓励学生将《守株待兔》与其他寓言故事进行对比,如《龟兔赛跑》或《狐狸和葡萄》等,分析不同故事中相似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共同点,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掌握程度,还能评估他们在独立思考、书面表达及跨文本比较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2.小组讨论分享。
根据小学生喜爱互动交流的特点,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口头汇报和讨论,从而了解他们在倾听他人观点的同时能否清晰表述自己的见解,以及在互动交流中展现出的批判性思考情况和与他人配合的情况。
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DK儿童百科全书:恐龙与史前生命》,这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能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测评阶段,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读书沙龙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书中关于恐龙演化为鸟类的理论或其他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要求各组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分享探讨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主题概述、关键证据解读、重要科学家的观点对比等。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当观察并记录他们在倾听他人见解时能否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是否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在面对不同观点时展现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小组成员间的配合程度,如轮流发言、互相补充、共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表现等重要的评价指标。教师还可以结合书面作业,如撰写读书笔记或者绘制演化图谱等形式,综合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多元化的测评手段,教师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对于《飞向蓝天的恐龙》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验他们在整本书阅读中所展现的团队合作、多角度思考及信息整合等方面的素质。
(二)创意表达与情境再现——测评学生情感感知能力
1.艺术作品呈现。
整本書阅读并非一个小体量的活动,需要学生对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理解、系统提炼、梳理并有效整合。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插画或制作书中场景模型,以考核他们对文本视觉化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评估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神话故事课文如《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可以推荐《中国神话故事大全》这本包含了丰富的传统神话内容的书。为了评估学生对教材课文故事以及推荐书目中其他神话故事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布置一项思维导图创作任务,让学生围绕课文故事主线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出故事的主要人物、事件发展、象征意义等关键元素,并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展现他们对文本的系统理解和提炼整合的能力。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以插画形式再现《盘古开天地》中的场景或人物,如描绘盘古开辟天地的壮丽瞬间、世界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等。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观看学生作品的审美呈现、细节描绘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其对文本视觉化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创新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盘古开天地”场景模型,如立体书、剪纸拼贴画或者简易雕塑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和再现文本描述的世界创生过程,还要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品。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考查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并通过观察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如何分工协作完成项目,进一步了解其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创作插画、制作场景模型,能够全方位地评估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实践。
2.角色扮演演绎。
为检验学生对故事类读本中人物角色的性格、情感变化以及故事情节关键转折点的把握程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剧表演,观察他们在即兴表演中的表现,同时培养其舞台表现力与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推荐《三国演义》(青少年版),这里面有很多经典故事,教师可以挑选其中一篇进行测评。以《千里走单骑》这一经典章节为例,为了测评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深度以及对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的把握程度,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分析关羽在各个关键情节中的言行举止,理解其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例如,让学生探讨关羽为何毅然离曹操而去寻找刘备,以及他在面对重重难关时如何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其次,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或情景剧表演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关键节点,如辞曹、过关斩将、古城会等场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改编并排练成短剧。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把握和表现关羽及其他重要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在面对故事情节转折点时的情感流露是否贴切。
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即兴表演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原著精神添加合理的细节,展示自己对关羽英雄形象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能力。教师也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包括语言表达、动作设计、表情控制等方面。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全面测评学生对“千里走单骑”故事的理解程度,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舞台表现力以及想象力,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深化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鉴赏。
(三)阅读策略与技能运用——测评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1.评价阅读笔记。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测评学生的读书记录,如收集并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笔记,了解他们的关键词摘录、问题提出、心得体会等,以衡量他们有效使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总结的能力。
比如,在学完《猎人海力布》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精选》一书,这里面收录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瑰宝。教师可以抽选学生的阅读笔记,若选中《神农尝百草》,则根据学生记录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词句、段落摘录,如神农氏为了解除民众疾苦而不畏艰险尝试各种草药的行为描述等,初步了解他们对文本核心内容的理解程度。然后,根据学生记录在阅读笔记中的疑问,如“神农为何要亲自尝试百草”,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了解其是否做到了在阅读中的主动思考。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学生会在笔记中分享自己从《神农尝百草》故事中学到的知识或感悟,如对奉献精神的认识,或对中医药文化起源的初步理解,教师可以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感反应和价值观。
2.在线互动答题。
在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须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测评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阅读闯关游戏或在线测试,检测学生对细节的记忆、对作者意图的理解以及对文本结构的认识,这种测评手段既有趣味性又具有实效性。
比如,在学完《景阳冈》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青少年版的《水浒传》,并以其中的“倒拔垂杨柳”故事为例,设计一系列结合信息技术的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测评活动。
首先,教师利用在线阅读平台或教学软件,发布包含故事内容的电子文档供学生自主阅读,并嵌入问题互动环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回答关于故事细节、人物性格、情节转折点等多维度的问题,如“鲁智深为何要倒拔垂杨柳?这一行为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特征”等。系统自动记录答题情况,实时反馈学生对文本细节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其次,教师借助数字化游戏测评方式,创建一款围绕故事内容的闯关游戏,每个关卡对应故事中的一个关键场景或事件,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作者创作意图、文本结构以及人物心理变化的理解深度。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阅读进度与理解水平,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目标。
四、结语
对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内容与方法涵盖了阅读理解、鉴赏批判、情感体验等多个维度,以及书面展示、口头交流、创意表达、情境再现和阅读策略运用等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测评理性思考能力的书面报告与小组讨论,测评情感感知能力的艺术作品与角色扮演,以及测评综合学习能力的阅读笔记评价和在线互动答题等形式,全方位地考查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这一探索能为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科学、全面且富有启发性的测评体系,能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其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