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闽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2024-06-05陈燕瑜
陈燕瑜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做好美术文化知识的讲解,也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积极情感,有序地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工作。闽南文化具有浓厚的特色性,具体体现在农耕文化、海商文化以及民间艺术表达等方面。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教师应结合文化特色,将文化合理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科学利用闽南文化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构建高效美术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一、闽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各种民族文化的好奇心、探索欲较强,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注重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文化环境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突出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闽南文化有着自身的历史发展特点,将闽南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阶段,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本土文化的热情。相对于一般的美术作品,闽南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深厚,能够更好地反映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等具体情况。
(一)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整合闽南文化元素,如闽南建筑、闽南戏曲、闽南民俗等,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接触到闽南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闽南文化,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闽南文化中的美术元素丰富多彩,如闽南建筑、民间工艺、书画艺术等,这些美术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教师可以设计以闽南文化为主题的美术课程,让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手工艺等艺术形式表现闽南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对于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学习闽南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非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可以增进学生对闽南地区的了解,促进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闽南地区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闽南文化的魅力,或者组织学生参加闽南文化相关的艺术比赛、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
(四)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闽南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多元文化认同感。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数字化教学、网络资源共享等,将闽南文化资源融入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习闽南文化的传统技艺,如剪纸、泥塑、木偶戏等,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弘揚培养后备人才。
二、美育视角下闽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闽南文化的展现形式更丰富多样,整体的种类繁多,从传统宗教信仰到传统戏曲以及雕塑工艺等诸多方面,是常见的民俗活动形式。闽南民俗不仅有舞龙舞狮,还有踩高跷、大鼓等,这些都是极为丰富有趣的文化资源。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之中,教师要做好欣赏教学、绘画教学,以及设置实践环节,合理地将美术知识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在文化引领下深入感悟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促进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彰显闽南文化特色古迹与展馆
我国地方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保证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地方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将闽南文化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分享闽南文化特色古迹与展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到闽南特色文化感知中,以此彰显小学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地方性,更好地实现闽南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例如,在“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欣赏、了解古建筑的特点与风格,通过临摹古建筑懂得爱护古建筑。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北京天安门、万里长城”等,与学生共同分析其中的色彩和装饰图案,然后提问:“我们家乡也有很多古建筑,你了解到了哪些呢?”学生小组互动,交流讨论家乡本土古建筑。
其次,教师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为学生展示闽南本土建筑,与学生一起鉴赏建筑中飞檐、剪瓷雕、滴水兽、窗、花砖等。教师提问:“由于年代久远,古建筑有的损坏比较厉害,大家有什么建议吗?”学生互动,发挥想象,教师总结:“古建筑作为文化传承,应保持古代建筑的风貌,应当定期维护古建筑,可以将其发展为旅游胜地。”
最后,教师提问:“你能总结出古代建筑风格特色吗?”先组织学生互动讨论再总结:造型优美、结构科学、极尽装饰。然后示范绘画“寺庙”,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临摹,或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网络上搜集与本土文化相关的建筑展开绘画,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建筑代表的历史,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爱护文化的意识。
(二)融入闽南地方戏曲资源
闽南地方戏曲包括木偶戏、歌仔戏、高甲戏等,闽南地区每逢大节庆或者民俗节日都有宴请戏班表演的传统,小学生也能经常欣赏到这一特色文化形式,实现闽南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将闽南地方戏曲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可以将闽南地方戏曲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增强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例如,在“小记者”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实践、探索”为主题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中的美术。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以及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简要的采访;掌握平拍、仰拍、俯拍的拍摄技巧;选择合适的拍摄素材制作记者报。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平拍、仰拍、俯拍拍摄的图片,并为学生展示其他学生制作的小记者报,通过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然后,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闽南地方戏曲”为新闻报道专题,通过小组合作到实践中观看、采访、拍摄戏曲演唱,总结出闽南地方戏曲的特色与风格,了解闽南地方戏曲的历史、种类、角色等基础知识。在拍摄环节中,学生需借助平拍、仰拍、俯拍等形式记录戏曲,分析戏曲舞台的布局和角色的站位等,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
最后,各小组需要搜集整理出来的采访素材,按照教材中“记者报”的形式将采访素材、文字素材设计成小记者报,围绕主题展开创新,在实践活动中开阔眼界。
(三)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提线木偶戏,习称“傀儡戏”、“嘉礼戏”。唐末五代即已在泉州地区流行,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从未间断。将这种富有乡土特色的布袋戏表演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欣赏人偶各种跳跃、打斗、翻腾等动作。而且,教师设置实践环节,让两名或者多名同学配合,能够实现亲密互动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皮影”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皮影这一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透明胶片制作简单、别致的皮影作品。首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传统皮影的制作材料与工序,欣赏皮影视频,并为学生展示制作步骤: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图形纹样;勾画外轮廓;镂刻或折剪;浸染或点染;分解各个部件;裁剪、打孔预留链接部分;运用细线或者铁丝固定在操纵杆上。
其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同桌一起制作“皮影”,共同组织一场“皮影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皮影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与我们本土哪一民间艺术相似呢?”引导学生互动,联想本土民间艺术。
最后,教师总结:通过“皮影”,我们可以联系到泉州“木偶戏”,大家可以结合“皮影”制作尝试展开“提线木偶”的制作吗?以此,教授学生如何制作提线木偶,与学生设计和塑造木偶的外形、绘制木偶的面部表情和服装细节等。
教师将“皮影”的制作本土特色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联动能力,更好地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四)设计闽南文化特色剪纸
传统美术教育常是机械化的技术教育,缺乏对深层内涵的启发与引导,导致学生难以完全领悟学科的文化价值,教师需要认识到“美术—美育”的本质中情感教育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提高传统美术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比例,让学生先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入手,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书画作品,启蒙其“知白守黑”“大象无形”的意识,为其奠定文化自信的基础。
例如,在“剪纸故事”一课教学中,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剪、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首先,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提问:“大家了解过剪纸文化吗?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剪纸呢?”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剪纸文化。
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剪纸艺术作品,如京剧脸谱、海丝风域、漳浦填鸭、中华绝技等,然后准备闽南窗花的历史和艺术特点的相关资料,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福建省漳浦县”。当学生了解一定文化知识后,教师需为学生演示剪纸步骤:随意剪出外形(小组合作,共同进行剪纸设计);剪或刻出人物细节、花纹(学生需选取与闽南文化有关的人物,教师为学生展示人物细节);组合粘贴(引导学生将胶涂在底纸上)。
最后,教师要求各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剪纸作品,并从各组制作的人物细节、文化特色展开综合鉴赏,帮助学生在实践感知中了解文化特色与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进一步通过实践与文化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闽南特色文化审美赏析
将闽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美术认知视野,还提高了学生对美学观念的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展示独特且具有趣味性的艺术作品,改变以往单纯依靠课本教材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还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出的独特艺术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盘泥条”一课教学中,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提高泥塑技能与立体造型塑造能力。首先,教师需为学生展示泥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泥塑设计灵感。同时,拓展闽南陶艺文化,向学生介绍闽南地区陶艺的历史沿革、发展过程、主要特点等,使学生对闽南陶艺有初步认识。然后,教师选取闽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装饰等方面进行欣赏,感受闽南陶艺的独特魅力。
其次,当学生了解陶艺基础知识后,教师为学生演示制作泥条的过程:将和熟的泥料取以小块,揉成泥团;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并由粗泥条继续揉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制作作品底面(学生可以挑选与闽南特色有关的食物、花瓶摆件等设计泥塑造型);盘筑作品坯体(引导学生将搓好的泥条沿着底部按照顺序进行粘结);装置作品(学生需按照挑选的物品进行泥塑装饰)。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泥塑”交流活动,将设计的泥塑作品展示出来,通过拍照、视频录像等方式记录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和传承闽南文化。
(六)制作闽南特色手工工艺品
小学美术教学安排了“手工实践”课程部分,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组织手工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美术学习成效,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更好地弘扬闽南特色文化,教师可以在手工实践中融入闽南特色手工工艺品,引导学生结合闽南特色文化制作工艺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闽南文化的整体认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构思能力,更好地推动闽南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
例如,在“我们去旅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個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旅行路线、景点特色、旅行体验:
活动一:绘制闽南某一地区的旅行路线图,并将其中的景点绘制在路线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选取的地区播放当地的风景,为学生展示地区的地图,帮助学生在了解素材中明确路线图绘制方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路线图设计中融入地方特色美景以及建筑,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路线图绘制能力。
活动二:了解景点特色,并挑选景点特色手工工艺品进行实践创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挑选的地点展示当地的手工工艺品,并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手工工艺品制作步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工艺品制作过程,随后将学生分为实践小组。小组需在实践制作中感悟闽南文化魅力,了解民间工艺品。当学生完成工艺品制作后,教师需整理班级角落,将学生制作的工艺品展示出来,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活动三:教师组织学生回忆旅行过程,发挥想象,将旅行过程以手抄报的形式绘制出来,彰显闽南特色文化和手工艺品的魅力,促使学生在手抄报设计中总结本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结语
美育视角下,为将闽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和传承闽南文化的魅力。从闽南古迹、展馆、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入手,合理地将闽南文化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整体化、丰富化、趣味化的民间文化艺术氛围,促使学生在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进一步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