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2024-06-05王甫寅
王甫寅
新时代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的进步,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明确了更加清晰的教学标准。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对策。
在新课改深入推行中,初中语文新课标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更高更明确,教师需要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出发,创新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阅读教学,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维逻辑、学习方式以及综合能力等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创新提升学生语文读写素养的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深入探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认识语文核心素养理念
进入新时代,教育界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创新改革,在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重点,同时新课标明确了主要科目核心素养培育内容,指明了各学科实践教学方向,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文化基础、自主学习与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比较基础的科目,具备了高效的教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结构、审美鉴赏、思维逻辑、创新意识以及文化素养等语文核心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小组合作
(一)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榜样作用
在生活与学习中,榜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与前进方向更加明确,让学生就此构建一个清晰的目标体系,推动学生砥砺前行,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所选择的学生组长应该是交流积极、态度端正的学生,这样才能带动所有小组成员积极学习,同时明确小组长的合作学习责任,使其更好地督促其他学生学习、互动与交流,最终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
(二)在小组合作中减轻学习压力,增强竞争意识
在阅读学习中,学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缺乏外界压力时,学生的学习便会缺少活力和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善评价制度,综合评判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表现,选择出表现最好的学习合作小组。这样不仅可以创建优良的学习竞争生态环境,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全体学生具备超强的学习动力,还能让学生基于外在竞争压力,凝聚小组合作学习力量,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些学生不想用功学习,也会在其他组员的督促下认真对待学习任务。
(三)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每名学生都存在着明显的客观差异性,即使针对同一个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方式与阅读观点都是不同的。学生的阅读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存在思想上的局限性,如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就能在交流互动中完善自己的阅读思维与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初中阅读教学质量,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请小组代表上台阐述,清晰地表达自己小组的阅读心得,从而拓宽学生的交流范围。
(四)优化组员分配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人数应适当控制为四到五个人,若是小组成员较多,有一些成员必然会无法参与到核心交流层面上,从而被边缘化;如果人数过少,也难以构成有效的学习互动,这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应保证所有的学习小组中存在语文能力较弱和比较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发挥优秀带领后进的作用。若只根据学生的学期成绩划分小组,虽然学习成绩都比较好的小组可以发挥互动作用,但成绩差的小组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最终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质量。
三、遴选教学资源,拓展语文阅读活动
(一)群文阅读
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形式相比,群文阅读有着明显的开放性,其主要以教材为重点,多篇文章共同辅助,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教材束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这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而言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時,在教材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互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更为清晰的阅读目标,从不同角度认识课文内容、理解阅读思想,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教材文章。
教师应深入探索、整理、分析互联网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资源宝库,收集更多优质、有育人价值的阅读文本作为教学载体,丰富阅读文本,从而保证初中阅读教学实践有序进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教学中,教师接触的阅读教学文本与资源比较局限,很多辅导书本只是简单的教材解读,没有延伸更多有价值的阅读文本,再加上图书馆书本类型多、数量大、检索复杂,影响了阅读教学实践的开展。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出更多和教材互补的高质量辅助文本,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实践的育人价值,进而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经济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加普遍,具有开放性的教育平台具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在用户增加与信息资料无限输入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库。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使用互联网资源库,搜索各种各样的阅读教学资源,借助这些高质量的阅读文本,不断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实质性与趣味性,丰富整个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精选阅读文本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多元化的阅读文本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教师所选择的阅读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精选阅读文本,为学生提供质量更高的阅读内容。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有很多有效的数据资源,也有各种不适合的资源,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念,所具备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还比较局限,很难正确分辨信息的可靠性,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严格审查网络文本,明确网络信息中的错误内容,精选优质的阅读文本,让学生阅读更有价值、更有学习意义的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教学质效。
(三)加强内容的关联
教师要保证阅读文本和课文文本的适配度,选择类型相同的文章,或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闡述所读文章,紧跟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更多新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具有浓厚思乡之情的诗词时,教师不能单一地选择类似的古诗词,在选择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上,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探索更多阅读内容。每名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有着自己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式,对于阅读内容的喜爱也是不同的,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只有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才能选择更为适合的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设计
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就是教学设计,这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教学设计并不是一味地照抄教材文本,必须将教授内容作为中心点不断发散思维,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丰富实际教学活动,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助力。同时,教师也要全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学习方式,避免教学内容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不符。尤其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教师必须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合理筛选辅助文本,保证辅助文本和教材文章相辅相成,也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方便学生对比学习。
教学内容的设计十分关键,教师需要集中精力梳理文章思路,整合学习资料,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并在思维导图上明确教学要求,根据导图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思维导图与教学活动的逻辑性、清晰度,提高教学内容的条理性,最终保障整个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不断完善学习思维的阶段,其语文信息处理能力还比较有限,群文阅读教学容易让学生被大量信息内容干扰,无法正确处理学习。因此,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方式,也能够高质量地解析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同时,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还能将各篇文本之间的差异性直接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比如,在《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群文阅读教学中,若学生不了解四大名著,将四本书中的某一些篇幅混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学习时,学生只会认为这些文章所呈现的内容大不相同,风格也有其差异性,难以深入理解文章思想,从而影响阅读质量。若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来明确群文主旨,学生可以就此明确每篇文章的特性,进而能够深度学习每篇内容,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理解学生阅读思想,带领学生进行开放式阅读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占据主体地位,抑或者教师单方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参加到阅读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氛围,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所有的课堂上只会应付老师,难以保证学习效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难以达到既定目标。
阅读是比较主观的行为,初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若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交流,仅传授片面的阅读思想,很容易抑制学生的阅读思维,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更是教育的服务对象,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理解学生,认识到学生才是真正的教育主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系统化地改革教学模式,削弱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掌控力度,引导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想法,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教师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交流关系,理解、认同学生的阅读观点,合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六、联合生活实际,开拓思维空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有效整合课堂内外,整合社区、家庭、学校等教育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环境的影响提升学生学习思维与学习空间,充分联合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进一步丰富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联系实际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方式。比如,在阅读《端午的鸭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采访社区居民、朋友以及家庭成员,提问他们记忆深处的美食、美食带来的意义等,让学生在实践互动中参与到课堂阅读中,以此理解阅读内容,形成立体、生动的学习模式,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七、在阅读中理解并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积淀了很多灿烂光辉的优秀文化,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也是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古今著名学者的作品,学习作品中的思想精神、文化现象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正确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使其学会在批判中继承,以最好的精神态度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并在阅读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研究文本中的文化现象,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比如,引导学生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着重理解文本中的尊师重道、吃苦耐劳的精神;指导学生详细阅读文本内容,从人物视角看到求学细节,在阅读中感悟文章中的艰辛、勤奋,研究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作品的态度与精神,以此体会读书人的先进思想与创作态度,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传承这些精神。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必然会得到精神上的洗礼与鼓舞,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可见,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本知识,在分析和讨论中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深入理解教育本质,更加重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但是在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理念与教学思维比较固化,教学实践活动局限化,难以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造成现代教育难度变高。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确保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