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24-06-05林辉琼
林辉琼
地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实践力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抓手。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探究提升初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策略,希望能够提升地理教学质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中考地理对于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向指引
(一)知识应用
新中考强调学生对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应当能够使用地图这个学科工具,找出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量算两地的距离、辨别方向等地理信息,并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具备观察和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能够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同时理解它们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新中考注重对各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运用的考查,因此,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此方面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影响,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城市化等,然后进一步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影响,并能结合时事热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实践操作
新中考重视对学生地球科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能够在实验室中观察和解释气候等数据,理解地理事物的成因;具备组织规划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包括活动的目标设定、计划制定、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等;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地理工具,如GPS、GIS等,并能够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理解数据的含义,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决策。
(三)认知理念
新中考更注重对学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学生应了解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理解这些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包括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趋势等。同时,能够识别不同地区的气候模式,理解和解释地质地貌和自然灾害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了解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能够分析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关系,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文化探究
学生应了解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和探究地域文化,理解地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新中考注重对学生地理野外实习能力和考察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地理野外实习和考察的基本技能,如观察、测量、记录等,同时能够理解和解释在野外实习和考察中获得的数据。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一)提升地理技能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地理技能。通过参与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图技能、了解气候特点、学会地理资料分析等,以地理实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风情的多样性,关注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地理敏感性和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他们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勇于创新,应对各种挑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促使学生持续学习、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的重要推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探究精神。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实践中形成自信乐观的心态、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促进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包括地理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如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能力
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各类地图的技能,包括地图的坐标系统、比例尺、方向等基本要素,能够通过地图获取、整理和归纳地理信息,并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在模拟实验中验证地理原理和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學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方向,能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地理信息,提高地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具备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应对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生应当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和预防措施,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了解自然环境的类型、特点和生存技能,能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适应和生存,增强自身的环境意识和生存能力。
学生应当能够撰写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书面材料,通过演讲、演示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地理学习和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学生应当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能够有效沟通、协作和交流,尊重他人、倾听不同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学生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应用新方法。
四、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一)开展地理观察实践活动
以《中国自然环境》单元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开展自然环境地理观察实践活动。
首先,培养自然环境观察能力的前提是学会地图阅读。地图阅读与解析是指对地图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获取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与解析能力,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地图阅读的基本知识,如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的判读等,引导学生对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进行细致观察。
其次,地理现象识别是指对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地理现象进行识别和判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实地考察、野外探险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势与地形的奇妙之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自然地理现象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以课本素材为依据,为学生展示气候的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识别。
最后,地理思维方式是指学生在思考地理问题时所采用的逻辑方式和思维模式。形成地理思维方式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过程分析与预测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进行预测和判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展开分析。同时,鼓励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开展地理实验实践活动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以下地理实验实践活动。
首先,野外观察。野外观察是提升学生地理实验能力的基础。通过野外观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指导他们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如观察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次,数据分析,即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数据,如本地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等,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生应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整理、可视化和分析,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
再次,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提升地理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现象和问题,鼓励他们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模拟水循环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资源现象的本质,学会设计和实施模拟实验,能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从次,撰写报告。撰写报告是提升地理实验能力的必备技能,学生应学会撰写地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调查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然后通过撰写报告,梳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报告。
最后,提出建议。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报告情况,对土地利用规划与水资源管理提出合理建议,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制定过程,如土地类型、利用方式等。
(三)开展地理调查实践活动
在《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以下地理调查活动。
首先,收集地理数据是进行地理调查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对北方与南方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进行数据收集,从中掌握多种收集地理数据的方法。
其次,气候变化研究是当前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应了解气候变化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如观测、数据收集、理论分析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探究南北方地区的城市差距,分别从气候变化、人口与城市规划入手。同时,教授学生如何制作和使用图表,如地图、统计图等,让学生学会用图表形式表达地理信息。
最后,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发展差异。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学生应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如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同时,学生还应学会如何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实践,以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四)开展地理制作实践活动
培养地理应用能力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核心。地理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需求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地理制作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任选《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制作地区地理介绍动画。
首先,获取地理信息。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增强学生地理制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应掌握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包括通过互联网、图书馆、野外观察等方式获取相关地理信息。同时,了解如何对获取到的地理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分类和整理。
其次,解读地理图表。地理图表解读是增强学生地理制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学会解读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如等值线图、区域图、因果图等,并能够从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同时,了解如何运用图表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对地理图表进行解读和分析。
最后,构建地理模型。地理模型构建是增强学生地理制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地理模型构建,将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简化和概括,并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之后便可以进行地理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成为增强学生地理制作能力的有力工具,学生应了解如何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西北地区或青藏地区复杂的地理现象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干旱的宝地与高原湿地的环境问题进行探讨,解决相应的发展问题。
五、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地理学科进行探索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刻不容缓,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初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践活动中,开展地理观察活动、实验活动、调查活动与制作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