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余年前,纽约人热衷于地下送信

2024-06-05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16期
关键词:邮政气动纽约

谍战题材电影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神奇的传递信息场景”:联络人将绝密信息装进圆柱胶囊中,通过一条管道将信息迅速传递给收信人。这种气动传输管道的“黑科技”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就被广泛应用,基于这项技术,美国纽约还创建了一套庞大、复杂的邮政系统。

气动传输系统传输速度快

气动传输管道系统大约在19世纪初期由苏格兰发明家、机械专家威廉·默多克创造,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压将物体从管道的一端推送到另一端,当时的传输效率远超过人工与马车。不过这种技术仅适用于短距离传送小型物件,比如重要的文书、现金等。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这种管道被应用于传送电报:1853年,一条气动管道连通了伦敦证券交易所和英国电报公司,以便后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金融信息,再将信息转给订阅金融资讯服务的人。

19世纪末期,气动传输系统被追逐效率的美国人“发扬光大”,全美多座城市筹建起“管道邮政”体系,包括芝加哥、波士顿、费城等。纽约市的管道系统是最完善的,在曼哈顿区,埋藏在地下的气动传输管道形成了一条几乎覆盖全区的“环线”,连接22座邮局。另有一条“支线”连通曼哈顿下城区与布鲁克林区的邮政总局。1897年10月,美国共和党议员昌西·迪普主持纽约“管道邮政”体系揭幕式。

在系统的首次试运行中,迪普将一个邮包从纽约邮政大楼发往纽约农产品交易所,里面放了一本包着美国国旗的《圣经》、一份美國宪法副本和其他一些物品。两地间隔约2公里,包裹送出后,只用不到3分钟就抵达了目的地。接下来,人们又兴致勃勃地尝试邮寄其他物品,包括服装、烛台,还有香槟、鸡蛋等易碎品,甚至邮寄了一只黑猫,这些“邮件”全部完好无损地抵达了目的地,只是黑猫在送达时看上去有点“头晕”,试验算是大获成功。

自此,“管道邮政”在纽约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运营,传输管道总长约43公里,每天“发射”的信件、邮包多达数百万件。为了适应管道尺寸,所有的邮件需能被装在一支长60厘米、直径20厘米的圆柱胶囊内。这个容器自重约10公斤,能一次性装填400封书信,在管道内的通行时速可达每小时30公里。运营高峰时期,该邮政系统平均每6秒就要送出一批包裹。截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全纽约多达55%的邮件通过这些管道收发,路面传输是第二选择。

发展并不顺利

这套埋在地下1米到5米之间的设施难免会出现技术故障。1898年2月,一个装有大批信件的胶囊在投递中途意外开裂,超过600封信件被损毁。同年3月,一条管道因所处位置过于潮湿被关闭。美国国会不少人开始对“管道邮政”的效率表示质疑,1901年至1902年间,国会一度停止向运营方拨款,导致管道系统全面中止运营。1903年,刚刚恢复运营没多久的管道系统又闹出人命:两名维修工去排除管道内一处阻塞,因沟通误会,邮递操作员在维修过程中发射了包裹,一人被撞伤,一人不幸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节省资金再次全面叫停“管道邮政”业务。因为这项服务的费用惊人,仅管道租用开销平均每英里(1英里约为1.6公里)就高达1.7万美元,约合今天的5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人工成本、日常维护费用等。一战结束后,只有纽约和波士顿两城恢复了这项服务。

随着汽车的普及,路面运输提升运力,管道运输彻底失去了性价比。纽约邮政总局在20世纪50年代算了一笔账,称市政府只需要增加两辆邮政卡车就可以完全取代“管道邮政”,因为前者的运营成本每年仅为2.5万美元,后者却高达100万美元。于是在1953年年底,气动传输系统结束了56年的生命,退出历史舞台。

(摘自《环球时报》 刘皓然/文)

猜你喜欢

邮政气动纽约
成为纽约人
中寰气动执行机构
邮政农品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我把纽约搬走了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RLV气动控制一体化设计
纽约往事
邮政进化史
阳高京杏 邮政极速鲜专供
纽约双管齐下防治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