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奥勃洛摩夫性格
2024-06-05王丽娜
王丽娜
【摘要】《奥勃洛摩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代表作之一,是三部曲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整个俄国社会的巨大反响,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奥勃洛摩夫是19世纪俄国文坛最后一位“多余人”形象,其所形成的奥勃洛摩夫性格更是懒惰停滞、因循守旧及耽于幻想的代名词。奥勃洛摩夫形象不仅代表了19世纪俄国贵族地主的衰败,也是俄国腐朽的农奴制开始走向灭亡的标志,同时,是俄国民族性格中的典型。本文试图分析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奥勃洛莫夫性格,探究其形成原因,挖掘社会现实意义和超时代意义,引发当代读者对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当代意义的深思。
【关键词】奥勃洛莫夫形象;奥勃洛摩夫性格;形成原因;意义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9-0016-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9.005
一、引言
《奥勃洛摩夫》是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冈察洛夫所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于1859年首次发表①。小说一经发表,就轰动了整个俄国文坛,许多文学评论家纷纷对其做出回应,其中最为著名且对这部小说的批判意义最大的是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同年所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②,对奥勃洛摩夫性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他在文章中评价道:“在奥勃洛摩夫这个典型中,在整个的奥勃洛摩夫性格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比出于强大才能之手的成功作品更要巨大的东西;我们发现了这是俄罗斯生活的产物,这是时代的征兆。” ③我们在小说中能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作者冈察洛夫通过对主人公奥勃洛摩夫生活环境、行为举止、外貌神态、心理活动及语言等具体而细微的描写以及与其他人物形象如希托尔茨、奥尔迦的对比,成功地塑造了怠惰冷漠、萎靡不振及害怕变革的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但作者对这种性格特征持批判的态度,通过对这种性格的揭露,表达了对腐朽没落的俄国农奴制社会的强烈的反对。
而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不仅是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奴制社会中俄国贵族地主的典型代表,而且存在于当今社会,因此,对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够引发当代人们对此类性格的深思,启示人们警惕这种性格所带来的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影响。查阅近些年的文献资料可知,国内外学者对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的研究并不多,主要将导致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原因归结为俄国农奴制的产物。本文则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奥勃洛摩夫形象,揭示其性格的含义,从多角度探究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挖掘其重要意义,促使人们进行反思。
二、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含義
在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中,作者冈察洛夫通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真实地展现了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总体而言,奥勃洛摩夫是一个性格善良但消极怠惰、缺乏行动能力、胆小懦弱、害怕生活的俄国农奴制社会的“多余人”形象,其引申出来的“奥勃洛摩夫性格”也就成为沉闷慵懒,无所事事、沉迷于幻想的代名词。
在小说的第一部中,通过对奥勃洛摩夫生活环境、肖像、神态心理、动作等具体细致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将奥勃洛摩夫懒惰、萎靡颓废、毫无生机的生活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开篇第一章中“他的身体,就那过分苍白毫无光泽的脖子、两只肥胖的小手以及软绵绵的肩膀来说,都显得缺乏男子气概” ④。这是奥勃洛摩夫的外貌描写,从其肥胖的体态以及苍白的脸色来看,可以推测出他是一位缺乏运动和朝气的人,之后,对其生活状态的叙述印证了猜想,“呆在家里的时候——他差不多老呆在家里——他总是躺着,而且经常躺在我们此刻看到他的这间屋子里,这间屋子,他既当作卧室,又当作书斋和客厅” ⑤。这是主人公日常生活的描写,从他总是呆在家里,宁愿躺在床上,也不愿外出活动的状态中,可以看出奥勃洛摩夫是一个消极懒惰,生活毫无生气的人,这一性格特征也可以从居住的环境中得以证实,“四壁上画幅的周围,花彩似的挂着灰尘蓬蓬的蜘蛛网;镜子呢,已照不出东西,倒可以当作计事牌,在灰尘上面记录记录事情来帮助记忆。地毯上都是污渍……盘子里总有一枚盐皿和一块啃光的骨头” ⑥。以上是对奥勃洛摩夫所居住屋子环境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奥勃洛摩夫的慵懒,即使生活在杂乱的环境中,也不愿动手收拾屋子,改善脏乱的生活环境。
同时,奥勃洛摩夫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缺少实际行动能力,害怕变革,还是一个冷漠的人,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正如书中所述“然而主人对于自己书斋的布置,竟如此漠不关心,仿佛用眼睛在问:‘谁将这些东西搬到这里摆起来的?” ⑦从中可以看出奥勃洛摩夫对自己的家产是漠然的,只想要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希望任何琐事打破平静安定的生活模式。至此,读者能充分地感受到奥勃洛摩夫是一个过着寄生虫式生活的人,其精神是空虚的。在爱情方面,奥勃洛摩夫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在恋爱期间,奥勃洛摩夫只是想更多地享受奥尔迦崇拜的目光,追求爱情带来的满足感,并不是真正地设身处地地为奥尔迦着想,从他向奥尔迦表白后,“焦急地”等待着奥尔迦的反应,自以为奥尔迦会表现激动的情节中反映出这一点,比如书中一段表白后奥勃洛摩夫的心理描写,“她的眼睛里有没有眼泪?奥勃洛摩夫想” ⑧。通过其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奥勃洛摩夫的自私自利,认为所有人都应为他的一句话而感激涕零。
但奥勃洛摩夫并不是一个完全负面的人物形象,他的本性是善良淳朴的,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心灵纯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正如他的朋友对他所做的评价,“他的心灵永远是洁净的、明朗的、正直的……这是一颗水晶石般透明的心。这样的人不多,很少遇见,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精华……我认识许多品格高尚的人,但是我从未遇见过心地比他纯洁、光明、朴实的人” ⑨。同时,他举止文雅,心思细腻,懂得爱,奥尔迦和房东太太普希尼钦娜深深为其吸引。综上所述,奥勃洛摩夫形象是具有双重性的,远不是用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就可以完全概括的,而是特定时代语境中知识分子个体矛盾、游移心态的表面特征,更是冈察洛夫对俄国现代性问题长期思考的过渡性成果。⑩奥勃洛摩夫性格事实上并不只是奥勃洛摩夫的个人性格特征,它代表了俄罗斯民族典型性格之一。因此,应从正反两面对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进行分析和评价,需要辩证地看待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
三、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俄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时俄国社会是处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夕,农奴制逐渐瓦解,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但因传统的农业经济生产模式以及落后的生产技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整体上仍落后于西欧,同时,西欧的理性主义和启蒙思想于19世纪逐步传入俄国,不断冲击着俄国传统的宗法制伦理意识,在二者的影响下,旧式的贵族地主因逐渐落后于时代而被社会抛弃。?而小说中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正是俄国封建农奴制背景下的产物。杜勃罗留波夫也曾视奥勃洛摩夫性格为农奴制的心理后果,农奴制度对俄国贵族群体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小说的主人公奥勃洛摩夫恰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
其次,奥勃洛摩夫自身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性格的形成。在“奥勃洛摩夫的梦”这一章节中,作者通过具体细致的环境描写,将奥勃洛摩夫从小的生活环境全面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奥勃洛摩夫的家乡是奥勃洛摩夫卡,这是一个远离城市的村庄,这里的人们过着平静安稳、互不打扰、远离社交的生活,他们消息闭塞,很少有人真正出过远门,也毫不关心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人人都是懒惰成性,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吃饭和睡觉,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吃过午饭后,大家都去午睡了,“室内也是一片死一样的寂静。到大家的午睡时间了……大家都一个挨一个躺着,长凳上也是,地板上也是,过道里也是” ?。而主人公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中,没有受过任何的苦难,连穿衣、吃饭都不用自己动手,甚至玩耍都会由保姆全程跟着,一遇到类似爬扶梯等危险的事情,立刻就会有人阻止他,生怕受伤,但事实上,处于儿童时期的奥勃洛摩夫的性格是比较好动,对一切事情都充满着好奇,拥有很强的求知欲,善于观察他人,头脑敏锐,同时,愿意自己动手去做事,然而,由于父母的过分宠溺,不仅彻底消灭了小奥勃洛摩夫的好奇心,也使其逐渐丧失行动能力,害怕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变得胆小懦弱,喜欢听保姆虚构的童话故事或是各种传说,开始整日幻想,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和童话一样。透过作者对奥勃洛摩夫生长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形象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周围环境对奥勃洛摩夫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奥勃洛摩夫性格的形成。之后,俄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俄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这一自然地理环境促使了俄国人对自由和远方的无限向往,也使他们具有宽广的胸襟,不拘泥各种形式的限制。?小说开头对奥勃洛摩夫的神态描写印证了这一点,“思绪像只自由的小鸟一样在脸上飞来飞去,在眼睛里飞舞,栖息在半张开的嘴唇上,躲藏在额头的褶皱里,然后就完全消失,满脸流露出一种无忧无虑的平静的光彩……” ?通过描写奥勃洛摩夫的神态,表现了其对远方的向往以及超脱的心态。
最后,与作者冈察洛夫自身的经历及创作思想有关。作者童年的生活环境和奥勃洛摩夫相似,在闭塞、平静、无忧无虑的宗法制地主庄园中度过童年时期,其祖父是带军职的贵族,父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商人?,这些都成了日后创作的重要来源。在开始文学写作后,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强调小说创作的真实性,注重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典型形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表明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塑造正是作者的创作理论用于实践的强有力的例证,奥勃洛摩夫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地主阶级和封建农奴制走向灭亡的时代特征,而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又促使了“奥勃洛摩夫性格”的形成。?
四、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实质
在小说《奥勃洛摩夫》中,除了对主人公奥勃洛摩夫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描写外,作者冈察洛夫还塑造了另一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即希托尔兹,通过希托尔兹与奥勃洛摩夫二者人格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奥勃洛摩夫性格”的实质,其实质反映的则是农奴制度必将走向灭亡,表明了奥勃洛摩夫性格是农奴制社会背景下典型的人格代表,是农奴制度、文化和教育的综合体。奥勃洛摩夫一生追求安稳和享乐,他懒惰守旧,害怕变革,自我封闭,不愿与外界交往,对待任何事情都持冷漠的态度,鄙视劳动,不懂得劳动的意义,和奥勃洛摩夫卡的人们一样,“把生活理解为仅仅是安静和无为的理想”。即使希托尔兹想方设法来改变奥勃洛摩夫的懒惰,但是奥勃洛摩夫自身却是安于现状,而希托尔兹与老气横秋的奥勃洛摩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出场,就是一副生机勃勃、充分活力的模样,他目标明确,坚定勇敢,积极进取,切实能干,善于创新,勤奋劳作,把劳动看作是生活的内容和目的,不以追求金钱为宗旨。生活只是为了劳动本身,劳动是生活的形式、内容、要素与目的。?事实上,希托尔兹的性格特征其实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新人”形象的映照,而冈察洛夫心目中的理想“新人”正与其相符,作者意图通过运用对比的描写手法,以希托尔兹为对照,旨在批判和反思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社会背景下所存在的“奥勃洛摩夫性格”,揭示出俄国农奴制对人的异化和对社会政治、經济、文化和思想观念发展的阻碍,体现了作者对农奴制的批判和否定。
五、结语
通过以上关于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分析,可知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意义是重大的,超越时间和空间,它不仅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也能发现相似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如土耳其作家尤瑟夫·阿提冈于19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游荡者》中主人公C.的形象。?同时,能够引发人们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思考。尽管奥勃洛摩夫性格有积极的一面,但仍需时刻警惕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克服懒惰、耽于幻想等负面因素,不断反思自身,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使之成为更好的自己!
注释:
①任子峰:《俄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0页。
②Загвозкина О.В.:《Концепт русскойнациональнойк ультуры 〈Обловщина〉 и его структура》,《Балтийки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журнал》2020年第30期,第228页。
③刘雅悦:《尘世与彼岸的抉择——再解“奥勃洛莫夫性格”》,《中国俄语教学》2018年第3期,第59页。
④冈察洛夫著,齐蜀夫译:《奥勃洛摩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⑤冈察洛夫著,齐蜀夫译:《奥勃洛摩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⑥冈察洛夫著,齐蜀夫译:《奥勃洛摩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5页。
⑦冈察洛夫著,齐蜀夫译:《奥勃洛摩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⑧冈察洛夫著,齐蜀夫译:《奥勃洛摩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383页。
⑨刘延玲:《伤奥勃洛莫夫》,《中国德育》2016年第9期,第74页。
⑩孔朝晖、王晓倩:《“奥勃洛摩夫性格”的序曲:〈平凡的故事〉中的现代性批判》,《俄罗斯文艺》2020年第2期,第80-81页。
?刘良辰:《做一个“完整的人”—— “奥勃洛莫夫性格”的当代解读》,《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2年第6期,第42-43页。
?Загвозкина О.В.:《Концепт русской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культуры 〈Обловщина〉 и его структура》,《Балтийки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журнал》2020年第30期,第228页。
?冈察洛夫著,齐蜀夫译:《奥勃洛摩夫》,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43页。
?王丽春:《论地理因素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西伯利亚研究》2013年第5期,第44-47页。
?Гончаров И.А:《Обломов》,1998年5月8日。
?赵敏:《冈察洛夫长篇小说三部曲中的“奥勃洛摩夫”形象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7-58页。
?任子峰:《俄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3-224页。
?郝丽娜:《论奥勃洛摩夫性格成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202页。
?Еткин Г.Б.:《Персонажи турец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схожие с Обломовым》,《Studia Humanitatis》2022年第2期,第1-11页。
参考文献:
[1]Аихоманов И.В.Восточный халат Ильи Ильича Обломова и метафизика ?Обломовщинна?[J].Идеи и Идеалы,2018,(37):152-166.
[2]ГончаровИ.А.Обломов[DB/OL].1998-05-8.
[3]Еткин Г.Б.Персонажи турец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схожие с Обломовым[J].Studia Humanitatis,2022,(2):1-11.
[4]Загвозкина О.В.Концепт русской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культуры ?Обловщина? и его структура[J].Балтийкий гуманитарный журнал,2020,(30):227-231.
[5]岡察洛夫.奥勃洛摩夫[M].齐蜀夫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6]孔朝晖,王晓倩.“奥勃洛摩夫性格”的序曲:《平凡的故事》中的现代性批判[J].俄罗斯文艺,2020,(2):80-88.
[7]刘良辰.做一个“完整的人” —— “奥勃洛莫夫性格”的当代解读[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2,(6):41-48.
[8]刘雅悦.尘世与彼岸的抉择——再解“奥勃洛莫夫性格”[J].中国俄语教学,2018,(3):59-67.
[9]刘延玲.伤奥勃洛莫夫[J].中国德育,2016,(9):72-74.
[10]任子峰.俄国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丽春.论地理因素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J].西伯利亚研究,2013,(5):44-47.
[12]赵敏.冈察洛夫长篇小说三部曲中的“奥勃洛摩夫”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57-58.
[13]郝丽娜.论奥勃洛摩夫性格成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3):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