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策略
2024-06-05陆慧慧
陆慧慧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课标要求,政治课程应该注重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又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介绍一些高中政治学习中劳动教育渗透的策略。
1.重视课程设计与资源选取
我们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注入劳动教育的元素,要围绕劳动相关的议题展开,以确保学生在政治学科中接触到与劳动相关的内容。我们还应当选择那些能够真实反映勞动现状和问题的内容和案例,确保资源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应从课程设计和资源选取上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刻的政治学科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内容为例,我们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并深入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引导学生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家庭收入具体情况,了解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方式和合法途径,懂得劳动者应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辨析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懂得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由此可以实现对劳动教育的渗透,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刻的政治学科学习体验。
2.开展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
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劳动环境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劳动能够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政治学科中蕴含的劳动内容。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建设等,能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深化对劳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综合能力,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以《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内容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调研,深入社区、法院等场所,了解纠纷解决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地调研,学生能够目睹纠纷解决的过程,深入了解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挑战,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法律工作者的劳动过程,深入了解纠纷解决的多元方式。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相关政治知识,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充分进行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形式,学生能够分享个人观点、经验或疑问,形成学习共同体,能够深刻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及其与政治学科的关联。此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真实地体验劳动过程,增强他们对劳动的感知。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