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满意”活动评价体系顶层设计研究
2024-06-04福建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李志扬简伟奇吴细勇雷定茂苏城远邱文丰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赵晨冉鲍玉昆
福建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李志扬 简伟奇 吴细勇 雷定茂 苏城远 邱文丰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赵晨冉 鲍玉昆
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贯彻,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号召的响应[1],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新战略,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本研究在“双满意”活动二十余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通过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探索电力能源行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电力能源产业生态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宗旨,拓展新时期“双满意”活动内涵、赓续“双满意”活动红色基因,持续开展动态对标、效能提升工作,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1 设计的目的与定位
“双满意”活动评价对象是电力能源产业生态企业,包括“源网荷储”企业(电网企业、发电企业、高耗能企业、储能企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以及电力设施设计与施工企业。其目的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电力能源产业生态企业以“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宗旨而持续开展动态对标、效能提升工作,着力体现产业清洁低碳发展方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努力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政策文件、行业研究报告、学术研究文献等,以及国内相关行业协会所开展的类似工作,讨论并厘清了评先与达标、多与少、短期与长效、开放与标准等关系,形成了本研究的工作定位。
一是评先与达标的关系。实践中,基于系统完善的技术标准,开展行业对标工作,是典型的行业达标活动形式,其前提是充分而细致的技术论证工作,事无巨细,甚至设备运行的参数亦需要反复论证与实测。本“双满意”活动站位高,思想与理念创新性强,并具有特定的企业对象、具体的关注维度(即“五个本质”),因此兼具评先与达标的双重行业影响效力。
二是多与少的关系。现行国际国内行业/企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纷繁复杂,有专注具体技术维度的、有自顶向下全覆盖的、有理念引领高屋建瓴的,无一例外,相应的指标体系要么繁杂、要么晦涩难辨、要么定性主观、要么为定量而定量。本“双满意”活动具象化了“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五个本质”,应该去繁就简,关注电力能源行业与“双满意”内涵相一致的核心指标,秉承“Less is more”的理念。
三是短期与长效的关系。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长时间尺度、多空间维度的分析能力,本“双满意”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能够充分借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长期数据积累,达成洞察行业发展规律,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提高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的产业地位。
四是开放与标准的关系。管理科学研究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经典说法,“评价一旦有了标准,评价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双满意”活动的创新性应该体现在指标体系除了通过设定定量指标强调指标的“标准性”和“权威性”,更应该通过设定“定性与定量融合”的案例性指标,让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对一线工作的深刻洞察力,创建自己的“五个本质”认知体系并具体实践之、总结之和分享之,进而对构建开放的电力能源行业的“双满意”指标体系提供鲜活素材。
鉴于上述四个关系的理解,本研究的工作定位:构建创新、开放、公允、可信的“双满意”指标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引领我国电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2 设计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全面考察的工作蓝本,应当在明确的评价目标的指导下,尽可能多侧面、深刻地刻画被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
SMART 准则被世界银行及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组织,作为在评价工作中所普遍遵循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准则。SMART 是由Specific(特定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ttainable(可得到的)、Relevant(相关的)、Trackable(可跟踪的)五个单词首字母组合的简写[3]。SMART 准则对一般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要求给予了描述,本文结合“五个本质”的精神内涵和本活动涉及的各个电力能源产业生态企业的特点,对SMART 准则在“双满意”活动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和特定内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1 特定的(Specific)
指标体系应客观描述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结构特点、构成要素,适用的评价工作应是特定的。根据评价任务目的的差异性,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具有专门性。本“双满意”活动评价有两个层次的特定:一是目的特定,即从诠释“双满意”的“人民电业为人民、忠于党的电力能源事业、不忘为国家和民族事业供能、为人民福祉充电的初心”内涵,通过“五个本质”维度进行具象化;二是评价对象特定,即根据企业在整个电力能源行业体系中的定位,选取能实质反映企业特点的指标,例如,对于发电企业,“本质节约”维度中的“节约”主要指电力能源消耗的多少,或者对电力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有实质性、持续性的度量指标;而对于电网企业,因其核心功能是电能量的输送与分配,因此其在“本质节约”维度下,核心考察的指标应当是电能量输送中的损耗。
2.2 可测量的(Measurable)
针对所评价的不同对象企业,应当定立统一的评价标准。除定量指标外,详细的评价标准同样是定性指标可测量的基础。为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需要明确指标的概念、明晰指标的含义。详细的指标评价标准能够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主观判断,确保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之间的协调统一。例如,在“本质可持续”和“本质美丽”维度下的指标设计可选取融入定量指标要求的结构化定性(案例)指标。
2.3 可得到的(Attainable)
在指标体系设计阶段,关注所需数据的可获得性,是保证指标体系现实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因而需要考虑指标数据的获取难度、获取方式、获取的时间成本与物质成本等。在实践中,对于直接获取难度较大的数据,可考虑采用近似方法,以间接的方式度量该指标。例如,在“本质清洁”维度下的指标设定所涉及的清洁能源消耗占比比较基准,可以选取以省情不同而设定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为基准,进而规避因为被评价企业所在省的能源资源禀赋差异所带来的不公允评价问题。
2.4 相关的(Relevant)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非多个指标的简单堆砌,需要关注各指标间的有机联系与内在逻辑关系。内在相关性一方面强调评价目的对各指标的指引,另一方面指各指标对被评价对象多维度综合性描述,因而各指标间应当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相互验证,但不应忽视各指标的信息内涵边界,以免多指标内涵重叠。例如,“本质可持续”维度,为避免和其他维度的内涵重叠,本体系将其缩减为“经营可持续”“财务可持续”以及结合企业特点定性地反映“生态环境可持续”。
2.5 可跟踪的(Trackable)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监督。一般评价活动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在一定阶段后对评价效果加以追踪和再评价,有利于借助评价结果对实践工作加以指导。因此,在评价指标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指标的跟踪检测和控制的便利性。
3 指标体系框架
3.1 “定量+定性”与“特性+共性”的设计思想
本次活动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遵循“定量+定性”“特性+共性”的技术原则。其中,定量指标主要选取反映被评测对象核心经营绩效的绝对值指标,例如“年度电能源消耗”“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同时亦选取定量趋势性指标,例如“年度线损变化率”等;定性指标主要围绕“五个本质”,由被评企业提交一个年度最佳案例(可以选取“五个本质”中一个或者多个角度进行案例组织);考虑到企业类型的差异,将设计、选取一些“个性”指标(一般为定量指标)反映企业差异;为实现不同企业类型之间的横向对比,将设计、选用“共性”指标(一般为定性指标)反映电力能源产业生态的特点。在此思想指导下,指标的遴选原则如下。
一是精简原则。指标数量不宜过多,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性指标,“五个本质”下各1~3个细分指标即可。
二是定量为主原则。选取的指标尽可能是定量指标,包括反映企业运营绩效的绝对值指标,以及反映公司运营绩效的趋势性指标(例如某种指标的变动率)。
三是可作为原则。选取的指标是企业有主动作为空间的指标,即通过企业自身在机制体制创新、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主动作为能够一定程度地影响和改善的指标。尽量避免各企业间所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地区差异、政策差异而导致的横向比较公平性不足的问题。
四是数据获取可靠和便捷原则。选取量化性指标时,数据来源可为一手数据或经一手数据科学计算后的指标数据,最好来自企业正常上报数据。
五是可比与区分度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具有同类横向可比性,同时能够体现区分度,达到选优、评先的目的。指标可比性强调针对同类型企业的评价具有普适性;区分度则关注各企业间的差异程度,过小则指标失去评价意义。
3.2 结构化案例指标
由于电力能源产业生态企业类型多、先天资源禀赋差异大、所在区域经营环境与政策复杂,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畅通企业分享创新实践经验、发声行业普遍难点痛点问题的渠道,本活动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化案例指标,要求在该案例指标中汇报推荐定量指标列表中的相关数据的同时,也需要企业不拘泥于推荐的定性案例事项完成创新性实践工作的总结与分享。
结构化案例指标要求企业提供实践过程中符合本质可持续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案例。企业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特色,根据自身对本质可持续的理解,展示其卓越的工作成效。具体内容可在下述推荐列表/事项中选取,更应该由企业自己选取能最好展示企业独特本质可持续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案例事项。
3.2.1 企业经营可持续水平
一是定量指标推荐列表。技术创新相关指标:包括科研投入及占比、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论文发表数量等;数字化水平指标:算力、算力使用率、业务数字化率等。
二是定性案例推荐事项。反映企业在应对外部影响和宏观因素的创新发展举措,展示企业为适应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所进行的战略布局工作,体现产业横向与纵向的多元化发展、积极组织、参与、建设电力市场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反映企业为进行战略布局所具备的技术创新能力,展示企业在队伍与人才体系建设、参与国家、省市科技研究计划或基金项目情况等,体现企业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设成效。
注:本质可持续结构化案例在撰写时,建议选取可核实的数据指标,并指明来源和同业水平等基本情况。
3.2.2 美丽企业建设水平
一是定量指标推荐列表。城市中心城区配网线缆入地率;美化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场、站、所绿地率。
二是定性案例推荐事项。企业外在形象与品牌建设;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注:本质美丽结构化案例在撰写时,建议选取可核实的数据指标,并指明来源和同业水平等基本情况。
4 指标计算方法
在多层级指标体系中,需要首先计算最底层分项指标,再通过“由下至上”的方式,逐步汇总得到上层指标最终数值。以具有两个层级的指标体系为例,在进行评价活动时,应首先对二级指标数值加以处理,而后加权汇总得到一级指标。
4.1 二级指标的数值标准化处理方法
二级指标的数值标准化处理过程中相关符号及其含义见表1。
表1 二级指标标准化处理符号与含义对应表
其中su和sl计算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
一是当si表示效益型指标(原始指标数值越大,则本企业该项得分越高)时,其对应标准化得分fi的计算方式如式(3)所示:
二是当si表示成本型指标(原始指标数值越小,则本企业该项得分越高)时,其对应标准化得分fi的计算方式如式(4)所示:
4.2 二级指标汇总为一级指标的计算方式
将二级指标汇总为一级指标对应的符号与含义见表2。
表2 一级指标符号与含义对应表
注:对于不同的一级指标,其下的二级指标数量可能不同。
5 指标权重计算方式
对于二级指标汇总至一级指标时权重项的确定,存在主观和客观的两种确定方式。前者代表如专家咨询法(Delphi 法)[4],后者代表如CRITIC 法[5]。具体计算逻辑描述如下。
5.1 专家咨询法
专家咨询法最早由Helmer 和Gordon 于20世纪四十年代提出,核心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基于专家意见归总得到指标权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适用范围。该方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通过匿名方式多轮次函询征求专家意见,经反复征询、归纳、修改后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由于在调查过程中专家间不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与调查人员联系,因此该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专家咨询法实施流程
一是设有K个二级评价指标f1,f2,f3,…,fk,组织M个专家咨询,每个专家确定一组指标权重估计值:wm,1,wm,2,wm,3,…,wm,K,(1≤m小于等于M),构成指标权重估计矩阵如式(6)所示:
二是取M个专家给出的权重估计值的平均值,得到式(7)所示各二级指标权重项的平均估计值:
三是计算估计值和平均估计值的偏差计算如式(8)所示:
对偏差Δm,k较大的第k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估计值,再请专家m重新估计权重。直至偏差满足一定要求为止,则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即为经过多轮修正后平均估计值,即得式(9):
5.2 CRITIC 法
CRITIC 法是Diakoulaki(1995)提出的一种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方法,核心是基于指标的对比强度和指标之间的冲突性来综合设置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在考虑指标变异性大小的同时兼顾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非数字越大就说明越重要。其中,对比强度是指各个参评单位在同一个二级指标上得分差距的大小,以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现。标准差越大,说明波动越大,即各参评单位在该二级指标上的差距越大,权重会越高;指标之间的冲突性则是用相关系数进行表示,若两个二级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说明其冲突性越小,这两个二级指标反映的信息有较大的相似性,权重会越低。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CRITIC 法实施流程
一是设有I个参评单位,K项二级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即式(10):
其中,si,k表示第i个参评单位在第k项二级指标的原始得分数值。
二是二级指标的变异性以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现,公式如式(11)所示:
Sk表示第k个二级指标的标准差。在CRITIC法中使用标准差来表示各二级指标内取值的差异波动情况,标准差越大,表示该二级指标的数值差异越大,越能反映出更多的信息,该二级指标本身的强度也就越强,应该给该指标分配更多的权重。
三是二级指标的冲突性用相关系数进行表示,公式为式(12):
四是通过综合二级指标的变异性和冲突性,定义第k项二级指标的信息量Ck为式(13)所示,基于各二级指标的信息量,得到各二级指标的客观权重,计算公式如式(14):
本研究基于新时代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双满意”活动评价体系顶层设计方案。通过创新性地提出结构化案例指标,并结合科学的指标计算方法与权重确定方式,为“双满意”活动评价体系的落地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未来,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评价体系,促进电力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