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4-06-04魏牵晴
魏牵晴
摘 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破坏严重,高质量发展转型压力巨大。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保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以科技增强发展动力;降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产品供需匹配率;打破区域壁垒,扩大“朋友圈”,促进高智要素流动。为进一步扩大数字红利覆盖范围,黄河流域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数实经济融合、全域统筹管理等路径深入探索。
关键词:数字经济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化、数字化已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并迅速延伸至各个领域,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将数字化发展推向新的高潮。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化新技术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設。黄河流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强调“让黄河造福人民”①。数字技术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前有关数字经济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用机制与特定区域研究两方面。从作用机制上看,部分学者立足“微-中-宏观”框架,分析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逻辑与路径。从研究区域上看,学者们从全国、流域、省域、市域等不同维度测算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
二、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
基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涵,本文将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对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分析。
(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保障与数字技术的推动下,黄河流域三产均能逐步实现生产方式的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方面,数字技术能显著提高生产精细化与智慧化程度。智能农机能够通过3S、无人机与通讯网络等数字化技术对作物生长情况实时监控,及时调节水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同时,数字化沟通平台有利于农技人员对农户生产行为作出指导,传播更先进、绿色的生产方式,提升农户生产技术水平;农户亦可通过数字化平台与专家实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工业方面,AI的出现将自动化发展推向新的高潮。拥有我国重要工业基地的黄河流域对劳动力有大量需求,近年来国内人口红利衰退,劳动力资源短缺,自动化技术的精进恰好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后顾之忧,为工业生产节约人力,降低成本,同时促进要素配置更合理,产业结构更优化。
服务业方面,井喷式增加的数据量为云计算提供了条件,对大数据的合理运用可以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基于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助力黄河流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协调:供需精准匹配,充分发展和改善民生
黄河上游地区深处内陆,开发程度低,生态状貌维持较好。原生态的环境孕育出许多优质特色农产品,如青稞、黑枸杞、黄蘑菇等。但由于交通网络不完善与信息不畅通,许多特色农畜产品销路受阻,农牧民缺乏增收渠道。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众环保、保健意识增强,对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收入城市居民更加追求无公害产品,但缺乏了解与选购渠道。
数字技术的进步为远距离沟通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数字信息平台,生产者能够获取采购需求,消费者能够接触到黄河流域优质产品,有效扭转了供需错位带来的双亏状态,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同时,跨区域商品与信息流通能够打破信息差带来的发展壁垒,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此外,数字经济还可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更高效、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务,降低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三)绿色:环境动态监测,筑就生态保护之基
黄河承担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但其生态十分脆弱,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水患威胁频发,对黄河的治理需久久为功。在技术落后的年代,监测黄河水文需要依靠人力走访,而人的行动经常受到多方面限制,且考察结果具有滞后性,无法实现实时反馈与预警。
数字技术的高效与准确性恰能解决这一困境。利用数字化智能机械、传感器等设备可以搭建黄河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对全流域水文生态情况的实时掌控。数字化设备不仅能够节约人力,还能够拓展采样范围,探测人力不能及之处。可以说,数字技术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既能够在保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对黄河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又能够提高获取与处理数据的效率,还能够及时做出预测、发出预警。
(四)开放:突破时空界限,扩展互联互通
自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陆上丝绸之路建设使黄河上游地理位置劣势变为优势,中欧班列的开通更让西北成为对外贸易前沿。与此同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交通网络也迅速完善,郑州市率先完成“米”字型高铁交通网络,山东省依靠其临海优势开展海上贸易运输,为发展外贸创造了交通基础条件。
数字经济的崛起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其超低的信息传输成本与极快的传输速度为黄河流域外贸厂商向更深、更广区域投放广告、开发潜在用户提供了可能。同时,AI技术的发展使用户能更全面了解商品详情,提出定制化要求,实现差异化生产,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此外,线上交易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使交易细节有迹可循,更加清晰地划定责任。
(五)共享:搭建信息平台,促进要素流动
黄河流域途经9省、自治区,地理特征差异明显,在不同气候、地形、人口密度等要素的影响下,流域内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仍存在着医疗、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情况,各类优质资源自动向大城市、中心城镇聚集,有悖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数字经济的发展,可将优质资源“复制”并与落后地区共享。如5G+仿生机器人技术,可以相隔千里进行手术,极大地节约了医生与病患的时间成本。如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可以使乡镇村小学与一线城市名校一同上课,并通过直播实现实时互动。除医疗与教育外,数字化还能推进人力、信息等要素的流动,缩小各地区间的差异,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我国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三、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路径
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因素主要存在于技术未能落地、推广受限、区域协同合作较少、信息流通受阻、数字人才紧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数字经济皆可以作为破解难题的利剑。
(一)完善数字设施,推广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发展对黄河流域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应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好数字经济红利,积极推动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将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将5G信号站、移动互联网与其他数字化通信技术与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发展任务,为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此外,还应加强数字应用场景的推广,让数字化概念走下“高坛”。我国有相当人口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有限,对网络及数字化技术存在排斥心理。想要真正延展数字化覆盖范围需要提高人们对数字化的认知程度,打通宣传堵点,增加数字化用户数量。
(二)细化激励措施,鼓励数字创新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在数字时代应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弯道超车。
首先,在思想层面上应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比赛,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展示舞台,及时奖励表现突出的企业或个人,提高科创型人才社会地位。其次,在物质层面上加强资金激励。细化人才激励政策并切实监督政策落地效果,吸引人才聚集,补充本地高端智力要素。将发明专利数量纳入企业考核,对开发或使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税收补贴与减免,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后,在制度层面上厘清权责,明确新技术产权占比,既给予科创个人丰厚的奖励,又保证利益分配公平合理。
(三)塑造数字人才,蓄力长期发展
黄河流域聚集了众多高校,有充沛的青年人才,在探索新领域、开发新技术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可利用网络知识平台在高校开设数字技术相关课程,实现数字化基础知识普及性教育,奠定新时代人才基本数字素养。
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开发。将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带入校园,研讨解决后更新课程,保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使高校教育与现实需求接轨,减少理论与工作之间的割裂感,尽快培养、塑造一批可堪重用、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数字化人才,为数字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蓄力。
(四)促进数实融合,助力产业升级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再简单以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更加注重环保与质量。从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受到挑战,传统经济面临转型关键节点。
黄河流域既有大面积粮食主产区,又有丰富矿藏与较强工业基础,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聚集区。当前应抓住数字科技革命机遇,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黄河流域创新活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增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五)加強数据监管,保障数据安全
信息时代数据即资产。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如何保护好、管理好、使用好数据资源是当前热点。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文及生态数据、居民个人信息数据而言,建立数字信息监管机制,完善数字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全流域统筹管理非常必要。
当前,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处起步阶段,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尚有不足。政府应在建设平台的同时,完善监管与安保机制,对个人信息获取途径和使用情况严格监管,对过度收集和非法使用用户信息的平台进行严厉打击。此外,为避免数据垄断、数字鸿沟等情况,应实施全流域统筹管理,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四、结语
数字经济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强调数据的价值和对数据的应用。它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性,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互动平台,使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变为现实,推动定制经济的蓬勃发展。黄河流域各个省区之间气候、地形、要素禀赋等差异明显,三次产业发展需求各异,各省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承担的责任亦有所区别。数字经济高自主性、互动性等特征恰好能够契合黄河流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以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共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荆文君, 孙宝文.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经济学家, 2019,(02).
[2]丁志帆. 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0,(01).
[3]周清香, 何爱平. 数字经济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J]. 经济问题, 2020.
[4]张蕴萍, 董超, 栾菁.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1(05).
[5]张凌洁, 马立平.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J]. 统计与决策, 2022,38(03).
[6]王军, 朱杰, 罗茜.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38(7).
[7]宋跃刚, 郝夏珍.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50(1).
[8]李国柱, 郭征然. 数字经济对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46(3).
[9]王军, 车帅.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自城市异质性的经验证据[J]. 资源科学, 2022,44(04).
[10]王海杰, 张硕, 张小波.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3,(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