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4-06-03陶虹颖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这一现象抑制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涵盖了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力等方面。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但区域间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东部地区,少有西部地区的相关研究及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别等。据此,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对比分析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山东、浙江、广东三省的人均GDP等面板数据,评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挖掘潜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而助力我国金融科技体系的完善,逐步缓解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压力,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区域发展差距;西北地区;经济金融;多元线性回归;东西经济发展
本文索引:陶虹颖.<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0):-168.
中图分类号:F127;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5(b)--07
1 引言
金融科技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应用等。廖正方和王丽(2022)研究表明,利用金融科技技术可促进我国多方面的发展,以金融科技促进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为背景,金融科技通过科技赋能金融及金融科技的创新性产品、模式和业态, 提高金融需求方和金融供给方的信息交流效率, 降低了信息交流成本, 提升了信息交流质量, 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当今,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受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牵制,截至2021年,西部地区的GDP约为东部地区GDP总值的36%,孙久文和张翱(2022)研究说明矛盾主要来自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针对该问题,刘勇和李仙(2020)的研究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差距缩小,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姚永玲和王雅蓁(2023)的研究运用泰尔指数的三阶嵌套分解法分析了每一种尺度地区差距对整体地区差距的贡献;孙久文和张翱(2022)研究结果说明东部地区资源丰富,却给当地带来压力,同时指出西部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由东向转移、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三个方面将会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吕承超和何加豪(2023)研究构建金融指标体系,利用核密度估计等方法衡量不同地区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结果数据分为四个梯队,最后一个梯队包括6个省份,甘肃、宁夏、青海均在其中。
基于已有成果,少有针对金融科技如何影响西北地区发展展开研究,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东部地区的金融科技发展,而西部地区的相关研究较为有限,这限制了我们对国家金融科技领域的全面理解。已有研究缺乏对西部地区同样重要且具备挖掘潜力的金融科技发展路径的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深入探讨西部地区金融科技的特点、挑战以及潜在机会,从而丰富金融科技领域的文献,并为政策制定者和实际业务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以促进全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均衡发展与创新。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西北地区五省,选取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山东三个发达且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省份,对比分析城市人均GDP、总人口数量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从而结合西北各省发展现状,提出应当如何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最终归纳出针对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共同目标。
本文选取西北地区五省和东部地区部分省份的城市进行对比,人均GDP等多类数据综合对比,发掘西北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困境,结合发展现状提出建议。经过研究,西北地区主要存在三种问题:(1)城市地理形势受限,布局弱势较为突出;(2)环境问题制约新兴技术等诸多产业发展;(3)西北地区人民普遍金融以及科技认知水平较低。针对三种问题,文章结合金融科技的理念和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
2 西北五省发展概况
西北五省地处内陆,整体气候干燥,水资源分布较少,绿化面积不足,每年均会发生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西北五省的矿产资源、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对富足,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优势,农牧业、石油等生产线是西北地区的主要业务,但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因此落后于国内其他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也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陕西是西北五省中发展态势最好的省份,然而陕西省也面临一定的困难。杨树等(2023)研究陕西省文旅行业数字化的困境时,重点提到人才发展受限的问题,表明陕西省总体的人才状况不如东南地区的沿海城市,不仅如此,陕西省的数字化发展、互联网普及程度也存在不足,研究学者提出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数字科技正全面渗透到文旅产业的开发、生产等各个环节,如此推动文旅产业链的不断延伸。甘肃经济活力不足,目前兰州新区的众多新兴产业均在发展,成为兰州市发展的又一核心区域,但兰州为长条形地貌,空间布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可因为发展而损坏环境。此外,甘肃无法长足发展,离不开人才流失,科技前景不清晰等缘由,政府规划不明晰,有关金融经济的政策未曾实质性变动。宁夏各个产业发展状况在西北五省之中都处于劣势,地理位置也使得当地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宁夏需要协助发展或省份合并来解决当前的困境。青海地广人稀,水资源较为丰富,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有支撑作用。但省份本身存在发展道路上的阻塞,环境资源不能成为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青海需要一定的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路径,提升省份的综合竞争力。
马文静等(2023)研究“一带一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机遇和研究路径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各地区可根据产业聚集的状况,结合各省份产业发展现状,确定出各自的优势产业,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区域的优势,以此助力西北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西北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上最大最长的经济区和直接辐射区 ,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因此西北地区应最大程度地利用地理优势,借助国家平台和国际机制或搭建区域间直接交流平台,克服“互联互通”中的障碍,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同时,韩珊(2023)在经济走廊对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的研究中也指出,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西北经济走廊建设对促进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还提到西北五省应明确各自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并且给出了相关建议:陕西省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甘肃省应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宁夏要实现生态保护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发展目标;青海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等;新疆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高地。
李晶晶(2022)关于西北地区金融排斥的现状与水平研究表明:金融排斥严重制约了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西北五省区的金融排斥问题阻碍了当地居民获得社会资源供给的权利,导致其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虽然政府推行的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惠及了很多民众,降低了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但当下地区范围内仍有大部分群体无法以平等的机会获取金融服务,经济生活状况持续恶化,所以需要科学有效的方式解决金融排斥问题。牛启春和刘翔(2008)有关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中也提到,西部地区发展不能长期依靠国家财政,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解决资金不充分问题,通过金融渠道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注入长期稳定的资金。
综上,西北地区总体金融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金融发展水平,其自身发展总体趋势呈现上升趋势,本文将从金融科技的角度提出建议。西北地区整体呈现出一种略显闭塞的发展模式,研究将通过与东部地区较为全面的对比来凸显西北地区的缺陷,单从区域内部看不能解决当前困境,同时也要从外部来考量这种局势的原因,更好地剖析西北地区经济金融发展问题,从而提出有关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建议,完善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体系。
3 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金融政策对比
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采取不同政策来推动区域发展,通过对比政策,可得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思路和现状。
3.1 东部地区金融政策明确规划下一步发展
东部地区是目前我国的主要经济动力,在发挥有利区位和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的同时,重点推进制度、技术双创新,特别是原始性科技创新;将自主研发和有选择地海外并购相结合,提高研发起点,不断汲取优势,研发新产品。在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以科技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地区产业结构。
重视区域整合,通过当地各级政府间的自愿联合,攻克难关,促进商品与要素按經济规律流动、组合,加快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和闽东南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构建与发展,根据《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来推进粤港澳区域经济的整合。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与营销中心将不断向上述大都市圈的中心汇集,加快沿海城市国际化的步伐,成为各种资源、要素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对接交融的枢纽。都市圈域的空间布局将突破既有的行政区划,朝蛛网结构演进,都市周围会涌现一批新的中小城市,可支持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整体上都市带动周围中小城市发展,中小城市辅助都市。
3.2 西北地区金融发展政策未明确指出发展目标
经济、金融不可分割,西北地区应寻求长期发展路径,凭借优越的矿物资源、畜牧业等条件发展。旅游业发展旺盛,西北地区需打破“只在节假日才有游客”的魔咒,将旅游业也变成西北地区的经济来源之一,可适当向杭州等城市规划进行学习、摸索。此外,由数据人均贷款可得,该数据不仅受到收入影响,人们的理财观念也是影响因素。闭塞的理财思想,关于投资、保险等基本理财知识,部分人群并不了解,金融素养低,导致资金流通较为缓慢。政策由政府规定,尤其是金融风险监管和金融科技建设,需要完善加强线上理财的设施,提升信用,吸引更多的客户,保证金融服务质量,根据运行状态调整,由此在宏观层面上,形成更加良好的金融环境,营造科技创新的大环境,吸引高质量人才,使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综上,对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政策,可见两个地区的金融发展状态截然不同。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持续向上发展,但西部地区仍需不断寻求长期发展道路。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将西北五省和东部地区广东、山东和浙江三省的内部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共选取50座城市,以其在2022年或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为了更好地衡量区域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本文选取近3年以内的数据保证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由于部分省份统计年鉴数据仅包含至2021年,其余至2022年,因此截取两个不同的时间段。
本文选取浙江、山东、广东作为东部地区代表省份,以东部地区省份GDP数据排名作为依据,参考官网中的东部地区城市发展排名。广东、浙江、山东分别属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以及第三梯队的省份,从而尽量避免出现与西北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时,由于东部地区选取省份均处于相同发展水平而引起误差。
4.2 面板数据分析
研究面板数据的过程中,意在明确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城市间的差异,之后进行对比分析及绘图,使得差异可视化。
4.2.1 人均GDP
条形图的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空白代表西北地区城市,填充代表东部地区城市,横坐标为城市排序,图1根据不同城市人均GDP的数值大小进行降序排列。通过对比,东部地区城市大多排在前25名,平均数值较高,西北地区仅占前25名的24%,70%的西北地区城市处于人均GDP平均值之下,同时西北地区人口数量较少,导致整个西北地区生产活力处于弱势,直观体现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4.2.2 金融科技相关政策数量
图2实线部分代表西北地区城市,虚线部分代表东部地区城市,横坐标表示城市数量及排名,纵坐标表示金融政策数量,研究根据两个区域不同城市政策数量进行降序排列。通过观察,东部地区金融科技政策数量与西北地区最大值和最小值持平,但是由图2可知,西北地区城市间存在差距较大的情形,但是东部地区城市政策数量有较为缓和的变化、良好的过渡,使东部地区的整体平均数量多于西北地区。因此,通过该指标数据可得西北地区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区域发展差距离不开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支持,因此可得对于金融科技一定程度上的忽视会引起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滞后。
4.2.3 第三产业占比
图3实线代表东部地区,虚线代表西北地区,横坐标表示城市个数及在各自区域内的排名,纵坐标表示产业占比“%”前的数值,研究将两个区域第三产业占比的数值分别进行降序排列。东部地区城市的第三产业平均产值占比高于西北地区城市,城市经济活力较强。由图3可得,西北地区城市间产值占比波动起伏较东部地区城市相对明显,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处于高位有利于提升地区整体的经济实力,反观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逊色,进一步证实西北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4.2.4 金融机构存款
图4实线代表西北地区,虚线代表东部地区,横坐标代表城市个数以及城市排名,纵坐标表示金融机构存款数额,研究将两个区域的城市各自进行降序排名。由图4可得,东部地区城市金融机构存款数额多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较高,充分证明西北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有必要挖掘西北地区城市潜力,与东部地区共同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4.2.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5将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整体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行降序排名,横坐标代表城市排名(奇数),纵坐标表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图5可得,东部地区多数城市排名位于前50%,西北地区仅有两座城市进入前25名,区域发展差距十分显著,由此可得,一个区域的资金流动量和流动性良好程度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发展,在必要时能否调动足够资金也是考量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4.2.6 人口数量
图6为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人口数量对比图,纵坐标单位为百万,横坐标单位为个,无填充代表西北地区城市,填充代表东部地区城市。图6显示了城市人口由低到高的排序结果,前25名中西北地区城市占据60%,即15座城市,为本次选取西北城市样本量的75%,而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普遍分布于后25名,城市人口数量在[5,20]的区间浮动,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多数高于400万人口,甚至最大值超过1.8*107,对比之下也证实了我国人口不断向东部以及南部地区流动的趋势,人才流向潜力更大的城市,一增一减,区域间人口比重就会逐渐失衡。
该现象引起人口红利,东部地区人口基数大,正向提高资金流动性,地区政府资金储备量增多,有效促进省份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而西北地区反倒会陷入人才流失的困境,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精英和每年的毕业生、求职者的吸引力远不如我国发达地区的城市。
4.3 指标选取
我国经济良性发展,GDP总值提高,GDP能够用于衡量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实力,是作出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指标。郑志立等(2022)研究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时曾使用GDP作为变量,证明该指标有效。由于本次研究需要突出地区差别,因此与GDP相比,人均GDP能够更加公平地体现区域间人均生活水平,且在朱晓杰(2023)的研究中使用过人均GDP数值作为依据。
人口总数是基石,国内发达地区人口往往多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对比人口数,能侧面说明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的差异,从而凸显人才流失问题,对于区域发展存在着实质性影响。
本文选取各市的第三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包含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中包含金融业,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加快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说明该国家经济实力越强。故研究省份城市中第三产业占比,衡量其经济发展实力。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反映一个地区民富和经济实力。通常情况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的地区都具有较高的发展程度,市政等相关设施的建设较完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高,因此高财政收入可以带来更丰富的文化成果和社会事业建设。研究将此变量作为自变量,更加全面地展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各市金融机构存款数据可以表明城市的资金储备,即数值越大代表该市资金流动性越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地区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存款象征各地对于金融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地区金融发展走向,故选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变量之一。
各市金融科技相关政策的数量,数据来自每个城市的人民政府官网,数据可靠。金融科技政策的数量直接反映城市对于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与金融科技直接相关,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变量。选取时间段为一年内,根据正文相关度进行统计。
4.4 模型構建
为研究西北和东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科技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如下:
式(1)中,Y代表人均GDP,作为本次研究中象征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X1为金融科技相关政策数量,X2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X3为各市金融机构存款,X4为各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5为人口数量。
4.5 回归分析
本文皆在研究金融相关投入和表现对于区域的整体发展是否会产生影响,经济金融的发展对于整体区域发展水平的影响,从而说明重视金融发展的重要性,提出相关建议。本次研究选取的金融相关投入的有关变量为各市金融科技政策文件为期一年以内的数量,政策规定严格,因此数值普遍较小,出现最小值0为正常现象。
本文针对变量进行了R2检验、F检验来验证模型的拟合程度以及存在的合理性,同时经过SPSS软件的分析,对各个变量的系数进行了测度,并且考量各个系数的标准误和显著性。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表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数值显著。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与实际估计模型偏差小。研究过程中依照数据的调试,最终将准确的数值代入,并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以及金融科技政策数量均与人均GDP呈正相关,第三产业占比、人口数量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其中,金融科技政策数量和第三产业占比的数值均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水平下显著。由此可见,各个省份、地区、城市的政府对于金融经济的关注程度、实力以及未来规划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是正向影响。金融即资金的融通,若政府不重视,经济的发展状况可想而知,东部地区城市政府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为蓬勃发展注入了活力,但西北地区城市相比之下稍显逊色。地区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规划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反观第三产业占比和人口数量,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就发觉各城市的第三产业占比数值不相上下,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城市数据分布几乎相似,各个省份都在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势所趋使得变量的影响并非正向,与人均GDP不能成为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着实呈现东多西少的局面,有地理因素等影响,差距并不明显,由面板数据分析可知西北地区城市人口数量仍然能够与东部地区部分城市相持,不足以成为正向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对西北地区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2020—2022年和2019—2021年八个省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作为样本,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西北地区发展需从环境治理、城市合并和提升人民金融素养三方面切入。绿色金融、大数据、区块链是能够带动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技术,利用发展特色和资源优势,促进地区发展,硬性条件限制内陆不能像沿海地区一般发展对外贸易,但五个省份的资源依然具备发展潜力和价值。发展的原则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之后逐步发展,壮大区域企业,资金实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推动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期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
同时,对于金融科技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缓解中部、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压力,平衡资源利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缩小发展差距。各省份发挥资源特色,政府需起到引领作用,严格规划区域发展目标,逐步完成,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改善金融环境,使得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5.2 政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西北地区普遍存在三个发展难题:(1)地区资源潜力大,未充分利用;(2)环境问题;(3)居民金融素养低,地区政府对于金融的重视程度不足。针对共通点,本文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1)城市合并,挖掘资源。西北地区城市大多相邻,整体呈现长条状,因此城市会因为地理位置而被山脉或者河流包围,如此隔开城市,也就导致发展资源的限制,很难扩大利用规模和技术的运用。因此,西北地区各个省份应考虑城市合并,扩大城市区域面积,减小因为地理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面积较小的城市可直接归属于周边较大城市,比如甘肃省内,嘉峪关市面积较小且开发程度并不高,建筑物以及人口密度均处于较低状态,因此可与酒泉市合并,酒泉市作为我国航天发射中心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若两市合并,嘉峪关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和科技资源加成之后的城市更加富有发展活力,单独发展凭借单一资源往往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西北地区应结合金融科技技术,将大数据作为发展核心,做好保障及建设工作,结合西北地区省份相邻,借大数据、区块链带动西北地区发展,更好地将西北地区各省市之间连接,石油、航天、农作物等都可与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产生联系,引入人才,提升金融科技热度占比,改变西北地区环境,促进西北地区发展,从而进入良好的经济循环。
(2)注重绿色金融发展。西北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五省面积约有80%的地带处于高原、沙漠,绿化面积小,直接影响西北地区的整体环境。绿色金融,即为了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利用而采取的经济活动。当前我国主要在信贷、债券和资金方面发展绿色金融,并且取得了成效,其中信贷业务全流程与金融科技技术紧密关联,贷前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贷中与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贷后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处理。西北地区可结合该理念及现有案例,从信贷等方面开始完善金融服务,筹集资金,提升资金实力,逐步推进绿色金融,加深金融科技服务大众的办事理念,同时保护环境,推动西北地区发展趋势向好。
(3)提升人民金融素养。金融素养直接影响个人对于自有资金的处理,有时会出现不知如何正确利用资金的情况。针对现状,政府应鼓励大众学习金融基础知识,设定相关鼓励机制。同时,信息时代变革,人们不应该沉溺于过去,不论是否能够彻底接受,都应了解科技的相关基础理论,而不是固执己见。
数据分析过程中,对比不同城市的人均GDP,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强于西北地区。收入、經济环境、省份发展方向和目标等至关重要。西北地区多数人口理财观念弱,提升金融素养有利于保障自身权益、优化财富管理和抵御外部风险,人们若对于金融较敏感,那么在个人和组织资金处理方面就会做出相应的正确举动,促进地区经济良性循环,若金融素养较低,对资金管理敏感度低,经济活力缺失,资金流动性就会变差。在金融经济的大背景下,高金融素养的社会可带动经济发展。
5.3 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依然存在缺陷:(1)对于各个省份的城市具体发展状况没有进行衡量,具体的改善方案还需进一步研究;(2)区域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且人口数量会受到牵连,本次研究未考虑;(3)西北地区金融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且发展潜力无法准确估计,因此政策建议中并未给出详细的技术运用方案,还需进一步考量。
参考文献
孙久文,张翱.论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行政区经济”的演变[J].区域经济评论,2020(6):25-29.
刘克富,郝云平,牟卫卫.中国金融科技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0):88-97.
牛启春,刘翔.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08(20):126-127.
杨树,周小雅,周歆蕾,等.陕西省文旅行业数字化人才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3(21):121-124.
马文静,田茹杰,马展鹏.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机遇与路径研究[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十八届(2023)中国管理学年会暨“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2023:6
李燕丽.西北地区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优化路径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23,11(2):27-34.
韩珊.论经济走廊建设对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J].中国市场,2023(16):26-29.
姚永玲,王雅蓁.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多尺度分解[J].统计与决策,2023,39(3):104-109.
廖正方,王丽.金融科技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J].北京社会科学,2023(5):22-32.
李礼,李哓晖,彭楚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新经济,2023(5):42-49.
魏昊,夏英.金融知识匮乏视角下农户信贷认知偏差与背离: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下的异质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2(6):94-108.
刘学良,续继,宋炳妮.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动态、表现和成因: 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22(2):152-167.
周稳海,武晓敏,赵桂玲.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3(12): 1-12.
李晶晶.西北地区金融排斥的现状和水平[J].河北企业,2022(2):117-120.
孙慧,原伟鹏.西部地区经济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0(5):23-35.
朱媛媛.金融政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3(4):34-36.
朱晓杰.国家战略叠加下区域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J].区域经济评论,2023(2):120-127.
孙久文.以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J].开放导报,2021(4):7-14.
刘瑾,田靖文,孟庆庄.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約瓶颈及转型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5):102-108.
郝金磊,余志远,陈菁.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影响路径及其因果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3,43(2):146-152.
王小娟,李佳颖.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2(12):151-157.
王慧娟,兰宗敏.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测度与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22(7):184-188.
刘锷.西北地区金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甘肃金融,2022(6):36-40.
卢小兰.中国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空间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4(7):5.
张腾,蒋伏心.科技金融,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 2023(9):142-146.
孙勇凯,罗西,王登甲,等.西北地区能源生产消费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6):38-51.
郑至立,马振举,刘党社.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 基于东中西部典型地区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2(3):3-6.
汪淑娟,谷慎.科技金融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经济学家,2021(2):81-91.
刘文丽,郝万禄,夏球.我国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 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2):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