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己人效应”
2024-06-03栾川
栾川
一次期中考试,儿子小峰的数学只得了78 分。他上小学时是班里的学习标兵,数学考试从来没有拿过这么低的分数。看来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在学习上很不适应,必须尽快帮他调整,但当务之急是缓解他的消极情绪。
我走进他的房间,一边观察一边笑呵呵地说:“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失利,差点不及格。你爷爷气坏了,脱下拖鞋要打我的屁股,幸好被你奶奶拦住。你看,咱爷儿俩连倒霉都是照着一个剧本来的。”
小峰苦笑,“你也准备打我的屁股吗?”“这个剧情得改!家庭暴力使不得。”我提出做一个错题本,把丢分的题都记录下来,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避免二次犯错。小峰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焦虑、失望、愤懑等消极情绪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我的言行看似平常,其实大有文章。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这种现象被称为“认同效应”,另一个通俗的名称是“自己人效应”。
我与小峰的交流,就是巧用了“自己人效应”:我主动分享自己当年考试失利的事,让他产生同病相怜之感;我说自己差点被爷爷惩罚,让正被消极情绪折磨的他产生同情,认为我是“自己人”,马上跟我站在同一立场。有了这样的认同感,我提出一起做错题本,他马上表示赞同。
别以为“自己人效应”就是跟孩子套近乎,正确地运用它,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家长的姿态要平等。在交流中,家长要谨慎措辞,尽量少说“你应该”“你必须”,而要多说“这样是不是更好”“你的B 方案是什么……这样更容易成为孩子的“自己人”。
第二,家长要关注、欣赏孩子。作为理智的成年人,家长当用“自己人效应”去调节,使亲子关系走向平衡、和谐。家长想赢得孩子的关注、欣赏,就要先关注、欣赏孩子。
第三,家长要赢得孩子的信任。如果孩子发现家长的言行是出于高尚的动机,就会信任家长,把家长当成“自己人”,反之就不信任家长,“自己人效应”就难以发挥作用。
第四,家长要经营自己的人格魅力。家長想强化“自己人效应”,就要努力经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孩子的认同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