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零食社交”
2024-06-03贾林娜
科教新报 2024年20期
贾林娜
最近,小学生中的“零食社交”引起不少家长的關注,小朋友们说,大家带零食到学校,主要是想通过互相交换零食来交到朋友。
一位小朋友坦言,自己平时不爱说话,朋友也不多。看到周围有性格开朗的同学,身边总是围着好几个朋友,几个人有说有笑,感觉特别羡慕。后来发现,班里有同学每天带零食,一到课间或午休的时候,就分给同学。过段时间,这几个同学就成了好朋友。于是也学着这么做,从聊零食开始,慢慢地,还交换玩具、文具,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好朋友。
天津市河西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白丽娜老师说,孩子通过凑在一起吃饭、彼此交换零食、文具等方式来维护朋友圈,或者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这些都是模仿成人的做法,是想平衡或拉近一定范围内的人际关系。孩子们“零食交友”的做法不能一概否定,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他们甄别利弊,并加以正向引导。
白丽娜建议,首先应该提醒孩子的是,“零食交友”中的“零食”尽管是交友的媒介,也要注意入口卫生,不能因此引起纠纷。第二,要引导孩子客观看待“零食交友”。在成长过程中交到好朋友的方式有很多,交换零食只是方法之一。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多鼓励他们通过集体活动结识朋友。第三,有的孩子认为朋友越多越好,而“零食交友”的方式往往会让他们结交到更多朋友,这种表面上的热闹会让他们“上瘾”,反而忽视了“保持自我”才是交友的正道。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告诉孩子最好的交友法则是“以真心换真心”,不能为了交朋友而失去本应坚守的原则和底线,真诚自信的人才是大家心中朋友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