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平台资源 赋能师生成长

2024-06-03孙媛媛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6期
关键词:研修家校校本

孙媛媛

近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汪清镇东振小学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相关板块资源,建构了“一学双研三融”平台应用模式,在教育新常态中实现了平台资源的长效化利用,以实践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成长。

目标与思路

一是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可视化的教育学习资源,以“视频+理论”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地强化教师的理论基础,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平台资源,从“线上定期学习+丰富教育资源+专家引领”逐步推进学习进程,从而助力教师从基础学习到专业提升。二是依托平台的前沿教育资源,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从事务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转变。学校以课堂和校本研修为抓手,引领中青年教师认知“双师课堂”,并探究出学校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三是依托平台的有效资源,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从家校共育、“双减”工作、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出发,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

具体措施

一、学资源:应用落地,打造优质课堂教学

1.线上定期学习以补充线下培训缺失

农村小学参与线下培训的机会不多,教师接受新理论、新思想的难度较大。平台教育资源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失。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依托平台确定研修专题,让教师定期参加培训,了解教育的发展方向,掌握正确的教育观。此外,学校还会根据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遴选培训内容,开展常规性的集体培训。在学校管理中,學科组组长可以通过“制订计划—明确内容—规范反馈”的培训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2.依托丰富的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平台上有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可有效服务教师的教学。基于此,一方面,学校让教师对比平台上的优秀课例,学习不同教师的授课技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查询、检索,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处理,以便更好地将所需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应用能力。

3.借助平台资源助力教师教育理念转变

意识决定行动,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其教学行为和自身发展。因此,学校鼓励教师向平台中“师德师风”模块介绍的优秀教师学习,提升个人修养,更新教育理念。同时要求教师定期浏览平台上的动态专栏,及时了解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新动态,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另外,还组建教研小组,借助平台上的“学科研修”模块开展集体研修,使教师在经验借鉴中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二、双研究:研课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研课堂,奏响技术赋能“双师课堂”三部曲

学校从平台的课程教学“应用场景”切入,基于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终端,借助问题引导学、任务驱动学、微课(精品课)精准助学,奏响了技术赋能“双师课堂”的学习准备、新知学习、复盘结课三部曲。

在学习准备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与温故既有知识、分析与建构新知关联、明确与明晰达成目标、创设与感知问题情境、简述与初悉学习内容,引导与领会学习方法、激发与内生学习动力,从而引发共情。之后,学生跟随教师的课程点播,同步观看平台上的精品课视频,学习新课内容,了解新知要点,掌握新学技能,并在教材上适时勾画陌生概念、重要原理、重点字词及关键语句,或在任务单上适时填写要点、记录疑点、完成检测。最后,在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和内化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他们梳理要点、强化巩固、拓展迁移。同时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与学生共同回顾知识内容、梳理学习要点,建构知识关联;采用三点收获,两点感悟、一个疑问的“三二一策略”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并适时运用软件抽选学生进行任务检测和问题交流,辅以视频课程进一步释疑解惑,强化学生的认知。

2.研模式,校本研修三步走

学校在平台九大板块的基础上,采用了“学—研—融”三步走的校本研修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即学习平台授课实录,学习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对接,完成教学设计的重构。研,即每次授课前后,同组教师都要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课前研究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授课内容、课件使用;课后研究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反馈、优秀资源使用的效果。融,即融会贯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基本学情,又要将平台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巧妙的设计思路融入其中,让设计更显活力。

三、三共融:智慧资源分享,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1.与家校合作共融,赋能“1+3”家校合作模式

学校向来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平台建成以来,学校始终关注和应用着平台上的各类资源。平台推出家庭教育板块后,学校不但向家长积极推荐,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将平台中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相关资源推送给家长,引发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相关思考。学校还依托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线上家长学校共同学习平台的资源,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学校在镇政府建立了家长学校,并鼓励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家长学习之前,学校会通过问卷星设计与教育资源相关的调查问卷,促使家长在学习前进行思考。学习后,家长可将自己的感受与疑惑写下来,发到学校特定的邮箱。另外,学校还会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有效促进了家长的思考,推动了家校共育的发展。

2.与“双减”推进共融,确立教学原则

落实“双减”任务,关键在教师。为更好地利用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平台学习,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人的研修计划,充分学习平台上名师、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并要求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在平台上完成15节课的听课任务。同时学校还利用平台中的“教师研修”板块,指导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年级选择培训内容,以实现能力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组织开展了基于平台的校内赛课主题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积极利用平台资源中心的教案、学案、微课、课件、习题等内容,并通过对各个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和相互补充,浏览、搜集优质资源,汲取精华,对平台中的资源进行重构,生成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也从此确立起来。

3.与传统文化教育共融,为德育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平台坚持应用为“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那么,资源建设最终必然要落实到实际应用中。为此,学校结合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和新课标语文古诗词教育教学的要求,编制了校本教材《经典同行》,并按照学年要求在不同年级开设了1至2节校本课程。学校依托平台上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了经典诵读、研学旅行、第二课堂活动,积极践行构建和谐社会的“家道、家风”实践活动。同时,还利用平台上“优秀传统文化”板块中的数字资源开展相关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从而通过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根植在学生的心中。

特色亮点

一、构建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应用模式

依据建构主义,学校构建了平台的“一学双研三融”应用模式。从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三个维度出发,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二、探索出有效的培训模式和路径

学校探索出了“定期学—多样学—跟学”学习模式,通过寒暑假线上定期学习和跟随专家学习,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学校还建立健全了教师学习制度,从制度引领、定期检查、学习验收、成果展示四个方面制定出量化标准,以验收教师的学习成果。

三、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和教研风格

学校通过对学习准备、新知学习、复盘结课教学流程重构,探索出“创设情境—睿教乐学、点拨进阶—认知内化、检测梳理—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同时采用“学—研—融”三步走校本研修模式,以统一步调配合自主步调开展教与学,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学校依托平台建构“1+3”家校共育学习模式,采用“线上自学+线上共学+线上线下分层答疑”的形式,探索利用平台中的家庭教育板块资源,从理念到方法指导,不断强化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意识,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学校教师依托平台上的资源有效落实“双减”工作,实现了资源共融。同时,教师在自主学习和教学活动两个方面进行资源重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转型。另外,学校还依托平台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实现并创新了学校的校本研修模式,形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并围绕“晨读+校本课+专题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取得成效

在学校层面,学校建立了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管、教学教研部门具体负责、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小组,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了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考评制度,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平台应用的积极性。

在教师层面,推进全员参与使用平台。为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使用平台,确保全员熟练掌握平台的应用方法。与此同时,学校还指定专人担任校级管理员,并构建了校级组织架构。目前,学校的教师账号和学生账号平台注册率均达到了100%,学校也同步建立了所有班级的师生群和家校群。

在学生层面,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有所提升。通过基于平台的学习资源推送,不仅帮助每个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学生及家长普遍反映,现在做作业花费的时间与之前相比明显减少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活动中了。

在家长层面,利用平台开展好家校协同工作。学校坚持把家校协同作为用好平台的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利用平台教书育人的合力。通过召开家长会、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推荐平台,引导家长利用平台资源加强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进亲子关系,最终实现了校内校外同频共振、家校携手育人,也为用好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資源建设层面,学校建构了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体系,通过以经典文化、传统节日、地域特色为载体,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拓展多种应用途径,推动了信息化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

借助“一学双研三融”平台应用模式,学校实现了平台资源功效的最大化,助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家校校本
家校距离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