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
2024-06-03郭煦
郭煦
下党乡立足乡情实际,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抓手,积极推进“学习小镇”开发建设,依托当地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开展红色生态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着力打响“难忘下党”品牌。
“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这是明代思想家冯梦龙380年前对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的描绘。
曾经,地处寿宁县大山深处的下党乡是闽东特困乡,被称为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
曾经极度贫困的下党乡,是中央高层一直牵挂的地方。多年来,下党乡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苦干实干巧干,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2018年,下党乡完成精准脱贫任务。
2021年7月6日,下党乡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五个分会场之一,以“精准扶贫”为主题出镜连线,惊艳世界。下党乡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及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如今的下党乡,青山环抱、风景如画,鸾峰桥、党群连心路、难忘下党主题展馆等特色景点吸引八方来客,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如今的下党乡,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幸福、富足洋溢在每一个下党人脸上……
多产业发展脱贫密码
3月18日中午,下党乡下党村感恩餐厅窗明几净,十多位老人正排队打饭菜。红烧肉、煎带鱼、炒豇豆、油麥菜,配上米饭、海带汤,营养均衡,色香诱人,老人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跟老邻居一起吃,感觉就像一家人,十分开心。”五保户王乃进是老食客了,以前常为买菜做饭犯难,有了感恩食堂后,他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在这里吃,“荤素搭配的套餐个人出3块,剩余11块由村委会补助”。
据下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明秀介绍,食材按照高标准采购,保证新鲜、卫生,让老人吃得安心。村里需要堂食的老人都能享受到餐费补助福利。
在下党村,每年300元医保费补助人人都有,6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获得过年红包,享受免费的年夜饭大餐……
是什么让曾经的贫困村变得如此“豪气”?这一切得益于集体经济壮大。王明秀说,近年来,日益红火的下党红色旅游为村集体增收带来新机遇。村集体通过投资建设民宿、智能食用菌工厂等方式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此外,“下乡的味道”品牌授权费及入股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也能获得收益。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2年以来,下党村集体收入230万元,其中一大半收入用于村民各项福利补助,群众满意度达100%。
茶叶是下党乡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为了促进农户稳定增收,2020年1月,下党乡以“下乡的味道”品牌为依托,引导全乡10个行政村的茶叶合作社组建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国有企业寿宁县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联合社纳入公司旗下进行科学管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做优做强特色茶产业。
联合社在春茶生产期统筹开展茶园管理、统一采购农资产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社员收购茶青。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定制茶园”规模扩大至上千亩,确保茶叶销售资金及时回笼。
“组建联合社不但能实现下党茶产业统一生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标准、统一采购回收、统一监督巡察,还能让抱团发展的社员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合社理事长王菊弟介绍说,2020年起,每年春茶生产结束后,联合社按每位社员售卖春茶的数量另外给予春茶市价20%的溢价分红。作为国企下属企业,联合社的赢利除日常开支外,通过分红返还给10个参股的村作为村集体收入,同时以社员采摘茶青的数量为基数发放相应分红。
如今,联合社每年召开的茶青溢价分红大会已成为下党乡亲共享致富果的盛会。蔡世炎就是其中幸福的一员,他是下党乡最早开始改植金观音、金牡丹等新品种的村民,种了8亩茶园,每年春季除茶青收入3万多元外,还能获得茶青溢价分红三四千元。
据统计,2020年以来,下党乡616户茶农累计获得茶青溢价分红超过26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青山环抱,碧水奔流,廊桥飞跨,如今下党乡风景如画,远近各地的游客乘车而来,体验乡村的味道。而当年下党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曾是福建唯一的“五无”乡镇。
下党乡多年来立足青山绿水,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做大做强茶产业,深化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党乡计划全面推广“定制农业”模式,引导乡亲新植改植高优茶树品种、发展林下养殖及猕猴桃、脐橙等水果,继续植入“消费扶贫”理念,向全国招募爱心人士定制茶园、果园、牧场。
曾是下党村大学生村官的张小华,任期结束后决定当一名“鸡倌”。他将福州一家公司的全信息化溯源养鸡项目引入下党村,2018年售出这种“有家谱的鸡”上万只,带动许多农户致富。
“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是要有致富能手。”下党乡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村里条件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人才仍然缺乏。
下党村口,有座“滴水穿石”雕塑。30年间,下党发生巨变,闽东别开生面,中国也已进入摆脱贫困的最后决胜阶段。
“今天已来了11批客人,省内外的都有。”在“难忘下党”主题展馆内,下党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天都要接待前来参观、学习、调研的客人。成为“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是下党乡的发展定位。随着游客增多,农产品销量大了,农民收入提高,发展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在下党乡,当地群众的发展观念和思路发生了变化。“过去交通闭塞,思路也保守,免不了有等靠要的思想,在村庄发展上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现在,交通四通八达,通信实现了Wi-Fi全覆盖,发展了电商。村民们接收到各种新信息,‘我要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了。”
从特困乡到美丽乡村的嬗变
1988年元旦,“中共寿宁县下党乡委员会”“寿宁县下党乡人民政府”挂牌。作为当时闽东4个省定特困乡之一的下党,素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全乡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
近些年,下党广大干部群众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使一个特困乡发展成为今天的美丽乡村。
从寿宁城关出发到下党乡,有43公里的盘山公路。进乡的三级柏油公路,被村民们称为“小高速”。以前,下党被大山重重封锁,交通极为不便。过去,当地群众有“三怕”:一怕生病,特别是生了重病的,要用担架或番薯篮抬到平溪、芹洋,再送往县城,妇女难产或得急病在路上死亡的悲劇时有发生;二怕出门挑担,面对每年要完成的征购粮、购买化肥、出售农副产品等任务,“挑夫”们备受煎熬;三怕子女读书,孩子要到平溪、芹洋、托溪等地读初中,或到寿宁二中、寿宁一中读高中,来回须徒步,往返数十公里,导致全乡上中学读书的孩子寥寥无几。
84岁的碑坑头村民吴桂湾,尝尽了没路的苦。“当初,征购粮从村里挑到平溪,又要从平溪挑一担化肥回来,一趟就是百里路,要整整挑两天时间,真是挑一趟脱一层皮,全身骨头都酸疼!”
通公路,成了一代又一代下党人的梦想。寿宁历届党政领导也强烈意识到,没有路,就走不出真正的“脱贫路”。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91年,溪源至下党乡总长12.6公里的进乡公路开通。之后,又陆续开通了下党至浙江庆元县龙溪乡的16公里跨省公路,下党至碑坑、曹坑、西山、葛垅等村的出村公路。本世纪初,下党乡开通了上党村至下党村8公里的简易公路,2005年又进行拓宽和硬化。如今的下党乡,公路网纵横,往周边4个乡镇都通了公路。
路通了,产业兴了。去年,下党乡定制茶园实现销售额600多万元,茶农每亩收入9000多元。
农产品的可视化定制,让小农户对接了大市场。为壮大这一模式,寿宁县投入国有资本,并与民间力量合作成立福建“下乡的味道”电商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按照协议,公司每年将支付净利润的10%给下党乡下党村委会及所属的梦之乡公司作为“下乡的味道”商标使用费。这样,确保了下党村的村集体收入能够得到稳定增长。
《小康》杂志记者来到下党乡下党村时,已近黄昏。在郁郁葱葱的群山环抱中,沿山而建的明清古民居、溪流上的廊桥和通村公路都亮起灯光。村口停着很多车。慕名到这个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除了游客,还有来调研的干部和学者。
下党乡曾经贫困率在70%以上,是福建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下党通了公路,建了水电站,村民靠种香菇、外出打工逐步摆脱赤贫。更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下党乡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
“我们的思路就是‘靠山吃山、唱好山歌。”下党乡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万元,较上世纪80年代末增长百倍。
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中,党员要继续“走前头、当先锋、做示范”,带头提升能力素质、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带富。
王灿林的葡萄园也是一个“帮扶项目”。他承包下30亩园地后,带上村里三个低保户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村民共同打理。他们参与松土、除草、打药等,一天也能获得200元收入。“我自己赚不赚钱没关系,但要让有困难的人有工打。”王灿林说。
在下党乡,历届领导班子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不变、信心不减、决心不灭,不等不靠,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苦干实干加快脱贫致富。
多举措建设乡村振兴新样板
年过六旬的王明寿是革命烈士后代,是一名老党员。2015年,他返乡看到不少游客因为没地方吃饭只能冲泡面,于是在祖宅厝基上开了家餐馆,取名“百口食堂”。
“一开始所有人都不敢做,我也没经验,是硬着头皮上,先干起来再说。”王明寿说,第一年经营还亏了本,不过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好,此前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纯收入也有20多万元。
“百口食堂”所在的下党村古村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开起了茶馆、画室、手工坊和民宿,不少地标成了网红打卡点。据当地政府统计,2016年以来下党乡接待游客超过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亿元。
有些人来了后选择留下,成为下党乡的“新村民”。“2020年我们到这里创业,创办了‘凰三公抖音号,为当地农产品直播带货。”“新村民”夏美雄说,直播带货卖的是金线莲、茶叶等下党乡农特产品,2021年销售额达170多万元。夏美雄和他的创业伙伴们还开了凰三公餐馆和初心茶楼。
“90后”叶立城是“新村民”中的文创工作者。他留下后开了家非遗传习所,潜心钻研寿宁县独有的乌金紫砂陶制作技艺,并把这个融合篆刻文化、书法艺术、陶瓷工艺的传统技艺介绍给更多的人。
在下党乡下党村一个温控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秀正与社员交流花菇生产情况。9个大棚,种植11万筒花菇,这是由村党支部成员领办的新兴产业,依托日臻完善的路网,产品热销福州、杭州等地。
热销海内外的“下乡的味道”茶叶,也是在王明秀等人的努力下发展壮大的。
一程山水、一种情怀、一份牵挂。如今,下党乡定制茶园面积超过1060亩,村集体平均增收1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建共享模式,成功打造1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千亩定制茶园、千亩油茶、千亩锥栗等特色产业,县域公共品牌“下乡的味道”远近闻名,下党生态农产品借机走出了大山,辐射带动全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5亿多元。
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看着家乡的发展变化,不少在外青年纷纷返乡创业。离幸福茶馆不远处,初心茶楼合伙人沈孔建和夏家林正忙着打理茶楼,准备迎接八方来客。“下党是我的家乡,我想通过初心茶楼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下党,了解下党的风土民情,感受下乡的味道。”沈孔建说。
走进乌金陶非遗传习所,只见技艺师傅正在向游客讲解乌金陶制作技艺工序。传习所设在传统建筑内,与黄墙黛瓦、原汁原味的建筑交相辉映,古朴而典雅。当下,像传习所这种新业态在下党还有很多,感受古琴文化的兰亭拾光、进行天马行空创作的下党画苑……丰富游客体验地方文化。
近年来,下党乡立足乡情实际,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抓手,积极推进“学习小镇”开发建设,紧抓省委党校设立党性教育教学基地的重要契机,依托当地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与干部学习培训相结合,开展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好一堂党课、举行一个仪式、夜谈一次心得“五个一”活动,大力开展红色生态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和建设,着力打响“难忘下党”品牌。
以红色旅游为契机,对古村落进行开发和保护,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积极创建精品民宿、特色小吃等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进一棵茶、八大干、山中珍菌、下党画苑、廊桥技艺、下党书画院等一批高质量、显文化的新业态;实施老旧房屋“盘活”计划,首创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四同”教育培训模式,带动300多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目前,全村共计开设民宿10多家、农家乐8家、旅游业态12家、商铺20多家。产业升级后的“农家乐”打造出的“一厝一主题”民宿集群正成为下党乡村旅游绿色发展的新亮点。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下党乡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之路,下党村先后荣获“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
红色旅游焕发新生机,下党的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下党乡感恩奋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讲好“下党故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和中国红色新地标,以高质量发展迈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弱鸟先飞今翱翔,如今的下党环境美、产业旺、乡风文明,每一帧都是山乡新画卷,处处散发着幸福生活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