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金融工具支持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2024-06-03潘欢欢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钢铁行业钢铁企业融资

潘欢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双碳”目标提出三年来,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系列政策,全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低碳转型氛围基本形成,绿色低碳转型走进纵深推进阶段。

研究表明,我国绿色经济活动占全部经济活动的10% ,剩余90%“非绿”活动包含大量高碳排放的经济主体,具有迫切的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为解决高碳行业、企业或项目向低碳转型所必要的资金支持问题,各国亟须探索建立新的投融资框架以促进高碳行业和企业设定可行与可信的减排目标及实现路径。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湖州创新推出的《转型金融支持目录(2022年版)》就提出,转型金融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为主要目标,基于明确的动态技术路径标准,运用多样化金融工具为市场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尤其是传统的碳密集和高环境风险市场实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提供的金融服务。

传统周期性行业是我国低碳转型的重点,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其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5%,单位产值能耗仍是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2~3倍 ,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行业,也是其他工业的基础材料。因此,以金融工具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

一、中国钢铁行业在转型金融方面的主要挑战

当前,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以合理压减粗钢产量并推进存量优化为重要手段,同时通过节能技改挖掘长流程工艺为主的节能降碳潜力,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发挥废钢对铁矿石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原料替代作用,通过短流程替代,从根本上降低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特别是在钢铁行业碳排放中占比90%的冶炼环节,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等氢冶金替代技术的突破应用,以及采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技术,都对实现钢铁行业净零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据估算,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需要投入约20万亿元 ,其中氢冶金技术替代和CCUS技术应用的资金需求尤其大。然而,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在借助金融工具实现转型方面,尚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1.低碳转型资金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钢铁行业属于难减排行业,主要原因是缺少经济可行的技术支持,根本原因为缺少低碳转型资金支持(也可以理解为缺乏内生盈利能力),导致转型动力不足。以宝钢湛江项目为例,项目依托原有生产基地,建成全氢零碳绿色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氢基竖炉20亿元,项目改造成本约3000元/吨,可见钢铁行业转型所需投资额巨大。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债券数据库统计,2021年至2022年,全国钢铁行业仅发行7只“转型”类债券产品,平均债券的发行期限为2.86年,发行总规模为102亿元,平均票面利率为3.51%。从总量上看,目前各钢铁企业的融资规模与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所需投入的资金规模相差甚远。7只“转型”债券发行人为宝钢、山钢、鞍钢、柳钢和攀钢集团,均为大型国有企业,信用评级较高,发行主体本身融资能力较强。其他小型或民营钢铁企业仍然面临较为迫切的转型压力,且无低碳转型的投资能力,需资金支持创新技术研发及低碳技术成果应用。因此,从主体类型上看,金融市场资金流向大型国企,小型或民营企业在政策压力下融资不足(既缺转型动力,又缺资金能力),转型资金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2.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与产业低碳转型特点不匹配。

钢铁企业低碳转型一般以项目发债或项目贷款形式进行融资,对于一般低碳节能及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参照《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申请银行支持,对于包含制造流程工艺低碳化改造项目参照《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申请项目贷款或转型债券等。项目贷款或发债资金往往资金规模小、期限短,利率随产能过剩及转型风险压力推动融资成本逐渐升高。然而,钢铁企业低碳转型本质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在钢铁原材料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技术设备、绿色产品管理和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上进行大量投资。依靠项目融资只能解决少部分资金问题,上市钢铁企业往往以自有资金出资建设,未能发挥金融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

此外,钢铁企业目前债务融资对银行依赖度高,股权融资占比低。据Wind资讯统计,沪深28家上市钢铁企业每年间接融资中的有息债务主要为商业银行贷款,增量负债中以一年以内短期贷款为主,新增短期贷款比例约为81%;通過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直接融资 6470亿元,其中累计股权融资2534亿元,股权融资在直接融资中比例不足40%,在全部募资中股权融资比例不足25% 。由于2008年以来国内基础建设需求和房地产大规模扩张影响,钢铁企业产能过剩,产品结构失衡,企业财务杠杆高,钢铁企业在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不足。钢铁企业低碳转型涉及循环经济建设、大型建设工程等方面,转型周期长。当前钢铁企业以短期债务为主的融资模式由于期限错配导致低碳转型过程中潜在经营风险突出。

3.缺乏统一的跨领域牵头推动主体。

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传统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大型国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都在做绿色转型相关的工作,各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不过由于牵涉行业领域多、环节长,跨领域知识存在鸿沟,形成各自为战、信息孤岛,缺乏自上而下的体系性和引领性,缺乏全国统一的、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跨领域牵头主体。

二、推动金融支持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建议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增加转型金融结构性供给,发挥企业信用管理在转型风险管控中的作用,平衡产业和金融的供需关系。

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政策性金融供给,结合宏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合理削减钢铁产能总量的前提下,引导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建议出台类似于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金融工具,支持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通过定向调节基础货币投放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功能,定向调节利率水平,并通过金融机构向特定社会领域融资让利的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鼓励金融机构在转型过程中发挥保障作用。通过激发钢铁企业资金需求,激励中小型企业及民营钢铁企业低碳转型项目入库管理。

建议推动信用管理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与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联动,制定绿色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信用管理跟踪机制。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将低碳转型纳入信用评价,有效降低高碳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暴露。鼓励钢铁企业提出低碳转型目标并进行承诺,根据转型计划安排,定期评估企业信用情况。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编制的转型金融相关标准,鼓励金融机构定期评估钢铁企业低碳转型风险,

猜你喜欢

钢铁行业钢铁企业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融资
融资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
1~5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