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充分体现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
2024-06-03东方
东方
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锦州市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指挥人民军队取得辽沈战役胜利。习近平总书记依次参观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追忆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和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他指出,辽沈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进军东北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中国抗日战争也逐步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华北、华中和华南日、伪军所据守的城市和交通干线,大都处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包围和控制之下。根据中国革命力量在华北、华中、华南的发展态势,根据东北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及大中城市均已在苏联红军和东北人民自卫军控制之下,以及国民党军队在短期内尚难进到东北等情况,中共中央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后,就开始研究调整全国的战略布局问题。
调整战略布局的关键是进军东北。东北地区有人口3000余万,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尤其是重工业较为发达,钢材年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90%以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和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早在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七大的讲话中即已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的发展,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9月,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向中央发出电报提出向东北进军,在东北建立根据地的建议,他在电报中指出:“东北既能派队伍进去,应尽量多派,至少应有5万人,能去10万人为最好。并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造根据地,支援关内斗争。”
1945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中央局等,要求他们就近迅速派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红军未曾驻扎之中小城市,建立我之地方政权及地方部队,大大的放手发展”。遵照这个指示,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首先率部分三路挺进热河和辽宁,8月30日在苏军的配合下解放了山海关,控制了锦州和辽西地区,9月6日进驻沈阳,随即分兵赴辽南、辽东等地,迫使日、伪军投降,初步打开了局面。中共中央通过先期到达东北的冀热辽军区部队和胶东军区派出的侦察分队反映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了东北的实际情况。9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彭真、陈云等立即奔赴东北。9月17日,留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与在重庆的毛泽东、周恩来等就调整战略布局问题进行了沟通。9月19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并发出致各中央局的《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示强调“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
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核心是控制东北。为此,中共中央从山东军区、新四军及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等军区和延安总部,先后派出部队迅速开往东北。人民军队进入东北后,获得很大发展,但为了尽一切努力争取国内和平,并照顾苏联履行中苏条约,11月20日以后,中共中央连续给东北局发出指示,决定东北部队让出中长路沿线及大城市,将主要力量迅速转向东满、北满和西满,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并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12月28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强调指出: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根据中央的指示,东北局先后组织部队撤离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并派出大批干部深入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建立地方武装和人民政权,很快在东满、北满、西满及南满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根据地。到1945年底,东北人民军队总兵力发展到28万多人。
派兵挺进东北并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国内国际局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在谈及战略问题时,曾以抗战胜利后党在东北的部署举例,他指出:“抗战胜利后,我们党迅速调集2万干部和11万军队抢占东北……这是多么富有远见的战略决断!后来的发展也证明这个战略决断对解放战争胜利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辽沈战役的发动与实施
1946年3月初,苏军按照协议开始从东北的城市和铁路线撤退,国民党军立刻进驻沈阳,并向解放区分路进攻。4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进行了一个多月顽强的四平保卫战,在歼敌一万多人后撤离。5月下旬,国民党军占领长春,控制了松花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军在东北仍保住了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在内的整个北满并连接东满、西满的一部分的大块根据地。
在英勇作战粉碎国民党军进攻的紧张的战争中,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人民军队逐步开展了发动群众、剿灭土匪、摧毁敌伪政权、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扩大军队、创造根据地的工作。人民军队利用战斗间隙,用诉苦、三查和群众性练兵的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加强了内部团结,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我军后方更加巩固,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而国民党政府由于专制独裁和官员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又违背人民意愿发起内战,导致民怨沸腾,迅速失去民心。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相继发起秋季、冬季攻势作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
到1948年秋,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北解放区已拥有该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95%的铁路线。东北野战军经过休整补充,到1948年8月止,拥有正规军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并有一支颇具威力的炮兵部队。国民党军队虽仍有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的地区内。由于北宁铁路若干地段和营口为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的国民党军队通向关内的交通已被切斷,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在全国各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已经具备进行战略决战的基本条件。
1948年春,即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临近结束时,蒋介石曾设想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主力撤往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但又顾虑这样将在政治上、军事上造成严重后果,因而迟疑未决。最后蒋介石仍决定固守东北,以利于巩固华北,并决定采用“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
中共中央军委根据东北国民党军队有可能撤退的情况,曾于1948年2月7日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下一步作战应考虑以主力转至北宁线,截断敌军由陆上撤退的通路,粉碎敌军在东北对我军加以各个歼灭的设想。9月7日,中央军委进而确定东北野战军南下后的攻击重点应指向北宁路上的重镇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中央军委一再指出,攻占锦州是东北“整个战局的关键”。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此前后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强调南下北宁路作战困难,徘徊犹豫于攻锦、攻长之间,甚至在辽沈战役发起后20天,部队已兵临锦州城下的关键时刻,仍然提出或继续打锦州或回师打长春的建议。
直到10月3日,林彪才致电中央军委,放弃打长春的想法,最终定下“仍攻锦州”的决心,并为此调整部署,把主要兵力配置于锦州方面。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由此,辽沈战役才真正成为具有战略决战性质的大歼灭战。
辽沈战役是9月12日在北宁路打响的。蒋介石深感形势严重,于9月30日飞抵北平,10月2日又飞到沈阳,同傅作义、卫立煌商讨对策,决定从华北及山东紧急海运7个师到葫芦岛,会同锦西、葫芦岛原有的4个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自锦西增援锦州;从沈阳抽出5个军11个师组成西进兵团,自沈阳西进援锦。
东北野战军在定下攻锦州的决心后,其5个纵队及炮兵纵队主力共约25万人,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的指挥下,于10月9日发起锦州外围作战。10月10日,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开始出援,并猛攻自锦西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地区的两个纵队进行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的战机,在塔山阻击战中我军提出的“与阵地共存亡”等口号以及诸多英雄事迹流传至今,感人至深。同时出动的国民党军西进兵团在遭到解放军三个纵队的阻击后,逗留于彰武、新立屯一带,未敢继续南进。10月13日,东北野战军肃清锦州外围守军,14日开始攻城。经过31小时的激战,全歼守军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18日,蒋介石偕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第三次飞赴沈阳,命令锦西的东进兵团继续北进;命令徘徊于彰武、新立屯地区的西进兵团立即南进,企图南北夹击,“规复锦州”,然后掩护沈阳的国民党军队经北宁路撤入关内;另以一个军南下抢占营口,以控制从海上撤退的通路。他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指挥这一总撤退行动。
中共中央军委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批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提出的建议,决定放弃攻打锦西、葫芦岛的计划,而将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诱至新立屯、黑山地区予以围歼。据此,东北野战军一面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坚决阻击和迟滞南进的廖兵团,一面令攻锦主力部队立即回师,隐蔽地向新立屯、黑山地区急进,从两侧包围敌人。
黑山、大虎山阻击部队经过5天浴血奋战,胜利地阻止了廖兵团的前进。10月26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完成对廖兵团的合围和分割。经过两天一夜的猛烈攻击,至28日全歼该兵团10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即新一军主力和新六军全部,生俘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廖耀湘兵团被歼后,东北野战军乘胜分多路向沈阳、营口猛追疾进,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东北人民全力以赴支援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沈战役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力。战役进程中,东北人民在东北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决战胜利”的号召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支援前线工作。
战役前,各地都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广泛动员群众参加战勤队伍,以县、区、村为单位,组建民工队、担架队、大车队,由县委主管书记或主管县长带队,随军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辽沈战役期间,东北各地和热河共出动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大车12.9万余辆,抢修公路2185公里,筹集运送粮食5500万公斤。战役飞速进展,极大地鼓舞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民工,成千上万的随军民工抬着担架,赶着装有粮草和军需物资的大车,紧跟部队前进。
在锦州前线附近的群众大多数都参加了支前工作,男人出民工、抬担架,妇女当向导,儿童站岗放哨,老人烧火做饭,男女老幼全都加入支前大军中。临近战场的北阜义联合县群众见到步兵、炮兵、汽车、担架在路上拥挤不堪,自发连夜扩展路基。有的山路不能通汽车,当地群众立即主动组织起来,开山搬石,填坑铺路。塔山阻击战中,为帮助解放军构筑工事,塔山村周围的老百姓纷纷卸下自家门板,拆下炕沿、柜盖。在辽阔的东北战场上,处处呈现出军民相互支援、团结战斗的壮丽景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锦州的苹果
铁一般的纪律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东北野战军始终把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把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融入战斗、生活的全过程。
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和政治部主任谭政召开战前政工会议,特别要求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动老百姓的任何财物。解放军军纪严明,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锦州、兴城、绥中等地都盛产苹果。深秋十月,正是苹果成熟的时节,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伸手可得,尽管在此地构筑工事的战士们劳累饥渴,但都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一个去拿苹果的,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宣传科长的吕村夫将军回忆,义县战斗结束后,三纵八师来到了锦州城北郊的果园。正值秋收季节,红艳艳的苹果挂着晨露,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越发可爱,也诱得战士们直咽口水,但人民军队有铁的纪律,群众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苹果就更不能动了。在连长的命令下,各班将地上的苹果扫在一起,腾出地方坐下休息。
1948年11月8日,东北野战军发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部队对执行战场及城市纪律较以前为好,义县、兴城、锦州、沈阳等地都没有侵犯私人工商业及城市人民的利益,一切工厂、公共机关(锦州受炮火摧毁)保护比较完整。在兴城战斗解决后,县政府只少了一把修理电话的铁钳,并由部队立即清理交还。”
解放軍战士遵守纪律,不拿老百姓家苹果的事例,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辽沈战役结束8年后,毛泽东还记得这件事。他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在锦州视察时再次重提锦州苹果的故事时说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
辽沈战役历时52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辽沈战役使中国的军事形势出现新的转折点,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基本格局。经此一役,国民党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余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近百万人的东北野战军成了全国战局中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正如毛泽东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中所说:“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解放了全东北,人民军队就势如破竹,随后,淮海战役取胜、平津战役胜利,三大战役打完,全国解放的大局就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