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弼时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贡献

2024-06-03袁涵怡周树辉

湘潮 2024年4期
关键词:书记处任弼时张国焘

袁涵怡 周树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任弼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护党中央的方针路线,使党在政治上更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途中,在我们党最需要团结的时候,张国焘挟兵自重、另立中央,公然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抗战初期,王明在党内拉帮结派、我行我素,不听党中央指挥,再次从反面教育了全党。”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任弼时始终坚持维护党中央正确的方针路线,为推动党中央在政治上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长征途中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同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长征时期,张国焘蓄意分裂党和红军,和党中央作出的军事决策唱反调。1936年7月初,任弼时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甘孜顺利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及红三十二军组成了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负责军队中的政治与思想工作。会师不久,任弼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张国焘的分裂问题并积极地进行了反分裂斗争,为维护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任弼时始终坚持要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在两支部队刚会合时,张国焘就找了任弼时谈话,提出了召开红二、六军团军干部会,以求政治上“首先一致”的要求,任弼时在此时就明确表示,只有在中央12月政治决议基础上才能一致。在后来的1936年9月,张国焘仍坚持西进,指挥红四方面军撤出通渭地区时,任弼时坚定维护党中央提出的北上计划,与贺龙、关向应等联名致电,吁请红四方面军“停止在现地区”,听候“陕北之决定”。在与张国焘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任弼时始终坚持听从中央的决策,积极帮助中央做张国焘的思想工作,有力地遏制了张国焘企图分裂的种种行为。

第二,任弼时始终坚持要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在两支部队刚会合,看到红四方面军带来的文件中有诽谤中央领导的内容时,任弼时及时制止了文件的下发,果断阻断了这种不利于团结的信息在红二、六军团中流传。在两军继续北上的路途中,任弼时积极同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进行谈话,力求推动党内的团结统一,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点醒了一部分受到张国焘蛊惑的领导干部,消除了他们思想上的迷茫与混乱。在与这些党员干部谈话时,任弼时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还在长征当中,艰难困苦,人间罕见,团结一致比什么都重要。”任弼时的话让红军内众多高级将领意识到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获得了许多干部的认同。

抗战初期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同王明的右倾错误作斗争。全面抗战爆发后,王明从苏联回国,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在抗战尤其是统一战线等问题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右倾错误观点,对党中央形成的正确路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干扰。与此同时,王明还屡次挑战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对党内的团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任弼时在1938年受命前往苏联与共产国际进行沟通,坚决维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党中央的正确方针。

第一,任弼时实事求是地向共产国际做了汇报,赢得了共产国际对党中央抗日方针的支持。到达苏联后,任弼时便向共产国际提交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的书面报告,并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会议上进行了口头说明和补充,其中着重强调了中共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性,支持了毛泽东的观点。任弼时的汇报对共产国际正确认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共产国际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原有的认识。其后不久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关于中共代表报告的决议案》,肯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

第二,任弼时积极地在苏联进行宣传介绍,赢得了共产國际对毛泽东思想的认可。任弼时多次在《真理报》上发文,宣传了党中央正确的抗日方针政策。并且,任弼时还指示工作人员将毛泽东的《论新阶段》译成俄文在《共产国际》杂志上刊登,有效地宣传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在苏联期间,任弼时还利用报告、演讲、会晤等方式向共产国际、苏共和其他兄弟党负责人多次介绍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国共关系等情况,积极宣传了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政策,为毛泽东赢得共产国际的支持和认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推动党内指导思想确立,使党在思想上更统一

1940年任弼时回国之后,参加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作为党内的“大管家”,任弼时多次通过他的文字和语言维护了党中央的思想方针,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思想,推动了党在思想上的统一,推动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延安整风时协助毛泽东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维护党在思想上的领导。

第一,任弼时撰写了《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并作了报告。在作报告时,任弼时强调了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全党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并提出党员同志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都应服从党的中央”。与此同时,任弼时还重点批判了党内出现的宗派主义的错误思想,提出要加强党内纪律教育与组织原则教育,要求全体党员都要遵守党的统一的纪律和基本组织原则。任弼时的这一报告明确指出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广大党员肃清了思想上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向党中央看齐。

第二,任弼时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问题》的演讲。任弼时在讲话中通过列举事例等方式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并重点强调了要构建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以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他明确提出,“边区的党的领导机关——西北局,有责任并具有一切可能来领导政府、军队、各种群众团体、合作社和学校等”,同时,“边区党各级的干部,必须忠诚地服从西北局的领导,为坚决执行西北局的每一个决定而奋斗……只有爱戴西北局,坚决执行西北局的决定,才能表示他们真正是拥护党中央的正确路线,真正是爱戴党的中央和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任弼时的这一演讲为之后建立一元化领导体制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也教育了全体党员要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向党中央看齐。

起草历史决议时高度评价毛泽东思想,助力党内思想统一。任弼时在七大召开前的筹备过程中,成为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负责人。第一,任弼时为历史决议奠定了思想基调——在决议中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在任弼时拟定的决议草案中,他一连用“发展着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这样三个词来形容毛泽东思想,并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军事上全面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之处。通过历史决议的起草,任弼时有力地维护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推动毛泽东思想最终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任弼时为历史决议的起草奠定了基本方针——弄清思想、团结同志,分析错误的内容与根源,而不着重个人的责任。基于这个基本方针,任弼时在修改“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结合”的内容时,加写了近500字的一长段话,阐述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关系及危害。写王明的错误倾向时,任弼时积极查找资料、深入走访调查、听取多方建议,将王明的错误倾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归纳为七条,随后他又根据进一步的走访调查和思考,将这七条总结从逻辑上归纳为思想、政治、组织、军事等四大方面。任弼时始终坚持从团结和发展的角度草拟历史决议,使得历史决议对党史上的错误思想进行了精准、全面、深刻分析与评价。通过历史决议的起草,任弼时促进了党内的思想团结,推动党员以史为鉴,积极纠正自身的思想错误。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使党在行动上更一致

任弼时一贯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为此他不仅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而且不断推动党内组织的完善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任弼时通过完善地方和中央的党组织体系,使得全党的集中性和统一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全党在行动上也更加一致。

重视地方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任弼时一直重视党的统一性问题,强调要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他十分重视地方的党组织建设,力求地方党组织能始终向党中央看齐,推动全党在行动上更加一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弼时强调要完善地方党组织的各项制度。在这一时期,他提出了地方党组织要建立起有效的分工制度、要调整党支部的会议制度等具体措施来提高党支部的工作能力。同时,任弼时还提出了建立巡视员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加强了党中央对地方党组织的领导。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强调地方各级政权要建立和实行一元化领导。1942年7月,任弼時在《反对宗派主义》一文中就提到要在华北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他指出“要使有威信的,懂得党务、军事、政治各方面工作的,有理论修养和能力强的人在党委负责。这样,便可以保证每一个地区的党委,成为这个区域的最高领导中心”。8月,任弼时在讨论《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关系》的草案时再次强调地方党要建立一元化领导,“以党为核心来领导整个党政军民工作”。任弼时的这些提议有效改善了当时地方政权领导干部虚空的现象,加强了党中央对地方各级机关的领导。

主持中共中央机构改革,完善了党的组织领导制度。1941年,任弼时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的机构改革也拉开了序幕。通过主持中共中央机构改革,任弼时从组织上有力地加强了党中央的领导,并进一步推动了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

第一,任弼时创建了书记处办公厅。在1941年9月,任弼时提出了《中央书记处的任务和组织条例》。条例中就写到了要成立书记处办公厅,让书记处办公厅来具体负责执行书记处的五项职责。此前曾规定的中央各部门工作、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工作,需经常向书记处报告,难以得到落实。而任弼时成立书记处办公厅就有效改善了这一情况。书记处办公厅作为中央书记处的办事机构,既可以确保书记处的决定能够通过具体职能部门得以落实与贯彻,又可以促使下级职能部门的情况及时反馈到中央书记处,从而使中央书记处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职能。

第二,任弼时推动设立了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在1943年3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任弼时进一步提出了他对于中央机构改革的设想。在1941年条例的基础上,他认为应该进一步明确中央书记处的职权。同时,他提出要设立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书记处应服从于政治局,书记处主席能够拥有最后决定权。在任弼时报告后,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中详细规定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等机构组织的具体职能,并明确规定由政治局来“担负领导整个党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由书记处来“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对全党工作的一元化领导。同时,决定还指出由毛泽东来担任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并强调对于书记处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从此,党就正式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核心和领袖地位。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本文系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毛泽东斗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BDJ005)

猜你喜欢

书记处任弼时张国焘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称谓的历史变迁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来闽调研网上妇联建设情况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张国焘叛逃有新说
张国焘也是“猪八戒”
党中央在长征中同张国焘错误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