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关怀:疏导自己的力量
2024-06-01贾昊宇
贾昊宇
当朋友遇到挫折,我们可以很好地安慰他们;可有時,自己有了同样的遭遇,却很难像开导他人那样开导自己,甚至深深地陷入负面情绪之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案例
小叶是学校里的班干部,在老师和家人的教导下,她从小便乐于帮助周围的朋友,每当他们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时,小叶总能贴心地予以鼓励。然而,小叶对于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却总是耿耿于怀、难以放下,时常会因此饱受困扰。明明能够很好地开解身边的同学,为什么在面对自己时,小叶却无法鼓励自己呢?
开放地关怀自己
一些青少年会经历小叶这样的情况:在身边朋友出现困境时总能及时给予鼓励,却不懂得如何将这种力量运用到自己身上。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于自我关怀这一能力的认知和运用。自我关怀具体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战时,能够正向体察自身的感受和想法,以开放的态度关怀自己,理解自己并不是在独自遭受挫折。
如何理解自我关怀
关于自我关怀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部分进行理解。
第一部分:对于自我的正念觉察。正念,即关注、觉察自己当下最真实的感受,这会帮助我们以端正的心态去应对困境。例如,当我们遭遇了考试的失利,正念觉察的回应是这次考试没考好;而非正念的想法,往往会刻意忽视或者过分夸大,甚至会引起我们思维的偏差。
第二部分:理解困境背后所传达的普遍性。当我们被负面情绪笼罩,很容易将自己视为孤立无援的状态。但事实上,我们应当理解,遭遇的挫折与伤心的情绪,是所有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经历的,我们并不孤独,也理应寻求疗愈。
第三部分:对自我的善待。警惕对自我评判过于严苛贬低的内耗心态,主动向自己表达善意。在平常主动安慰他人时,不妨提醒一下自己,这些表达和做法也可以用于疏导自己。
对于自我关怀的误解
在对自我关怀的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还需要认识到,自我关怀容易与其他相关概念混淆,这会使我们误解自我关怀的本义。从以下几点误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不同于自怜自艾。自我关怀是对自我内部状态的关照,因此,有的人会将自我关怀视为我们不够坚强的体现。其实,自我关怀拒斥让自身沉湎于自怜,反而强调了对于消极状态的客观觉察,通过充分体会和接纳来帮助我们提升对困境的理解。当我们具备了对于各类困难客观而全面的认知,就会减少对自身无益的抱怨与难过。
自我关怀不会使你更脆弱。谈及自我关怀,一些人会认为这是一种相对“柔弱”的举措,从而担心此类做法会显得自己很脆弱。这种误区忽视了自我关怀背后蕴含的对于自我和普遍人性的体察,事实上,这需要付出很多坚韧的努力。拥有自我关怀的能力,反而会让我们拥有自我疗愈的强大源泉,从而更加理性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自我关怀不是一种对自我的放纵。还有一些对于自我关怀的误解,会觉得自我关怀可能会造成对自我的放纵,让自己难以尝试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然而,相关研究表明,与没有善于向自身表达善意的个体相比,能够更好地善待和理解自己的人,会在做错了事情之后更加努力地改正。也就是说,善于自我关怀的人,面对生活与学业上的挑战时,会更加有效地给予自己支持,而非对自我的打击。
如何提升我们自我关怀的能力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性的举措来帮助提升自我关怀的能力。
首先,可以尝试勇敢地表达自己真切的感受。很多青少年在当下所处的成长阶段,会将讨论自己负面情绪视为一件不够“酷”的事情。但其实,能够坦然正视、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经过一个充满挑战的成长历程。刻意不去表达,反而可能使我们的感受出现偏差与异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感觉用直接说出口的表达方式会有些害羞,那不妨尝试在心中冥想默念,或者尝试给自己写信等其他的表达方式,来练习对于自身的体察。
其次,我们要勇于主动与身边的他人建立连接。在自我关怀的理念中,强调对普遍人性的理解、善意的表达等,这些内容无不反映出,自我关怀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得到建构。当我们在家庭与学校的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同身边的家人、老师和同伴交流自身的感受,有选择性地采纳和吸收他人在处理此类事情时积极正向的经验,并运用于自身。
正如自我关怀理论的开拓者克里斯廷·内夫所言,每个人都有搞砸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善待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记得想起,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请给这位“朋友”给予最大的善意,仔细聆听“他”的感受,再给“他”一个拥抱吧。
(责任编辑 / 代竹蕊 美术编辑 / 胡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