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栖霞寺舍利塔的地域风格及其在寺院空间中的表达

2024-06-01罗仁人

美与时代·上 2024年4期
关键词:古塔艺术风格

摘  要:栖霞寺舍利塔是中国南方佛教艺术的奇葩。作为南方少有的密檐式石塔,栖霞寺舍利塔的建筑材料和造型特征与北方辽所造舍利塔相似。舍利塔的装饰与飞天等雕刻艺术兼具晚唐与五代时期的风格,体现了南北方工匠技法与雕刻艺术在南唐的结合。就空间表达而言,不同于以舍利塔为重心的寺院,栖霞寺以舍利塔为中心的朝拜空间位于千佛岩景区的西部,具有独特的宗教意义。

关键词:栖霞寺;古塔;宗教空间;艺术风格

南京栖霞山位于长江南岸,曾因“山多药草,可以摄生”[1]而得名“摄山”,有“六朝胜迹”的美誉。栖霞寺的建寺缘由在《高僧传》中有载,南齐人明僧绍,将其宅院“栖霞精舍”赠予法度禅师为寺[2],栖霞寺后由于僧朗在此宣扬三论教义而著名,形成了以僧朗为中心的“摄山三论家”[3],并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济南灵岩寺和湖北当阳玉泉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刹。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东南侧,金陵梵刹志记载:“舍利塔,高七级,在无量寿佛之右,隋文帝造高数丈五级,锥琢极工,南唐高越、林仁肇复建塔。”它的建造年代可追溯到隋文帝年间。据隋人王劭所著《舍利感应记》,文帝曾从一婆罗门沙门得一包舍利子,登基后对佛法之力更为深信,故于仁寿元年(601年)六十大寿之日立诏:“先往蒋州栖霞寺,洎三十州,次五十三州等寺起塔”供奉舍利[4]。隋所建佛塔本为木塔,现存舍利塔为南唐重建,为密檐式石塔,南唐人高越曾撰《舍利塔记》一卷,可惜如今已佚。

一、舍利塔的来源及形制

塔是随佛教传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用于保存或埋葬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塔的梵文是“坟冢”的意思,梵语音译流传较广的还有“窣堵波”“浮屠”“佛图”等名,梁思成认为中国古塔便是在传统多层结构之上覆以印度窣堵波样式的有趣结合[5]。据《资治通鉴》记载:“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6]可以说中国塔庙的兴建与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密不可分。

舍利,也是梵文的音译,原文含义为尸体或身骨,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死后,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结成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而不碎的珠子,称为舍利子,包括身骨、牙齿和毛发等,都可称为舍利。在宗教中,舍利被作为佛祖或高僧留下的圣物,供后世信徒瞻仰礼拜,舍利藏于塔中后,信徒常会于舍利塔周围做礼拜、绕塔等仪式。

中国第一座佛塔通常被认为是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佛教于汉明帝时期传入洛阳,随之在洛阳西门外建造白马寺[7]。中国古塔发展以汉魏为初兴期,这一时期古塔造型较单调,以方形楼阁式塔和亭阁式塔居多,且多木结构,砖石结构甚为少见,同时古塔的区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佛教传播中心地区,如洛阳、南京等大型都城[8]85-87。南北朝佛寺兴建极为兴盛,《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洛阳城中“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9],南方则以南京佛塔数为最,吴主孙权就曾在南京为外国高僧建造寺塔,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语。南北朝时期的佛塔仍以木结构为主,现存最早的砖塔,是建于北魏时期的登封嵩岳寺塔。

隋唐时,佛教处于鼎盛时期,古塔也处于不断上升的兴盛时期。在隋唐时期,古塔主要采用方形楼阁式、密檐式和亭阁式造型,较少见多角形和圆形塔。唐朝时成功创造了仿木构楼阁式和密檐式两种类型,而高层砖石塔的建筑结构到宋辽金时才达到顶峰。这些塔的形态由唐代的四方形逐渐转变为六角和八角形、砖石仿木构的楼阁式塔[10],如西安大雁塔、苏州虎丘塔、杭州六和塔。从现存实物来看,唐代密檐塔的造型均为方形,如西安小雁塔,塔身无繁复装饰,简洁朴素。辽金时期,密檐塔臻于极盛,造型多为八角形的实心砖塔,塔的基座和第一层塔身特别高大,在上面雕刻出佛教相关的造像、符号和花卉图案以及仿木构件,整体雕饰较为华丽,且形体优美。

密檐塔实则是从楼阁塔发展而来的,且主要从辽代开始才有了极大发展,在华北地区形成了密檐式塔的特殊艺术风格。比起之前,这一时期的密檐塔有了一些大的变化,如将早期密檐塔的空心塔身全部填成实心,还有塔的下部普遍增加了一个高大的须弥座。在辽金时期,密檐塔内部常采用实心结构,与以往有明显差异。这时期的密檐塔特点之一是基座的夸大设计,高而宽大,上雕刻着形象生动的佛、菩萨、天王、力士等各种造像和花纹图案。塔基的雕琢相对夸张,使辽金古塔独具特色,与其他时代的古塔有明显差异[8]102。

密檐式塔不仅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且具有浓烈的地域色彩。平面造型呈方形的唐代密檐塔多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以陕西、河南两省为最多。而辽金盛行的平面呈八角形、砖石结构密的檐塔多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和京津地区。

事实上,辽代是中国造塔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间不仅造塔数量甚多,而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造塔的风格,所用建筑材料多选择坚固耐久的砖石材料,而在建筑形制上采用磚石仿木结构[11]。著名的有北京天宁寺塔、北镇崇兴寺双塔、宁城大明塔。崇兴寺双塔东西对峙,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基下为须弥座,须弥座上安置一硕大的莲花座以承塔身;宁城大明塔也是一座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基雕砌出盛开的大莲花瓣,佛龛上两侧刻有体态轻盈的飞天一对,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座辽塔。

栖霞舍利塔则综合了密檐式与楼阁式古塔的造型风格,整体比例谐调,可谓我国现存的古塔中比例最精美的一例。塔的平面造型为八边形,高五层,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其中塔基由八边形基座和须弥座组成,塔身坐落在须弥座上的仰莲之上,其造型采用了五层密檐形式。

佛教于汉代从西域传入洛阳,在北方发展并逐渐兴盛,遗留至今的佛教胜迹如石窟、寺庙不可胜数,而辽代佛塔的迅速发展与辽王朝推崇佛教是分不开的,如现著名的北京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曾在的招仙塔即为辽所建。南方佛教的兴起虽晚于北方,但发展亦十分迅速,如南朝萧梁时,梁武帝曾数次落发为僧,以示崇佛之心,南唐三代国主亦十分醉心佛教,这都推动了江南尤其是南京地区塔寺的兴建。此外,南唐所处年代即辽早期,栖霞寺舍利塔作为南方少有的密檐式石塔,其工匠技术极有可能与辽塔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南北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栖霞寺舍利塔的形态、造型与风格

栖霞寺舍利塔高十八米有余,主要包括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底部为八角形须弥式塔基,塔基的直径为13米,边长为5.4米。塔基分为两层:第一层平面刻有海水纹及龙、海马、凤、鱼、虾等海中动物图案,另有立面雕刻的缠枝莲纹图案;第二层平面为八角连续图,立面雕刻则为凤凰及莲花图案[12]。

佛教造像及其装饰纹样一直都是古塔雕刻最主要的题材。据佛传故事记载,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中,共有八次重要的转折事件,即所谓“八相成道”。“八相成道”的雕像在古塔中成组出现的情况较少,通常选取的是成道相和转法轮相这两幕,进行古塔上佛造像的雕刻[8]75。而栖霞山舍利塔雕刻了完整的八相图,这在佛教艺术史中是十分难得的。美术家俞剑华先生甚至认为舍利塔为栖霞寺如今唯一仅存有艺术价植的古迹,他将栖霞山舍利塔八相概括為:白象投胎;树下诞生,九龙洒水;出游四门;逾城苦修;河中沐浴,村女授乳,树下禅坐;证道说法;降伏魔王;大般涅槃,毗荼焚化[13]。

向达先生的《摄山佛教石刻小记》曾对这组雕像评价颇高:“而舍利塔尤以第一层之八面为最足观赏。其人物之生动,衣褶线条之劲挺,各部分比例之匀称,允推艺苑上选;就其雕刻之精妙言,盖可与大同云冈之第十窟至第十二窟媲美。”[14]可见栖霞寺舍利塔的这组雕像不仅主题丰富、内容齐全,就艺术形象的表现而言,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匀称的比例不仅在于塔身建筑结构的塑造,同样体现在佛像的雕刻工艺上。

栖霞寺舍利塔佛传浮雕中的佛传图风格,在江南一带是较为少见的,这意味着对舍利塔进行修建和造型的工匠很可能是从北方迁到南方的,所以继续采用了北方的造塔技艺和雕刻手法。而这一佛传图的保留,为研究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环境也提供了珍贵的图像材料,作品选取的佛传故事在中国古代亦为较为流行的艺术母题,对画面与人物的塑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风格[15]。

飞天,又称香音神、乐神、乾达婆等,是佛教八部护法神之一,常见于石窟、寺庙和佛塔的壁画及塑像中,以舞蹈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栖霞寺舍利塔的飞天造像亦是如此,其风格体现出女性化和世俗化的特点。除舍利塔的飞天造像,栖霞寺千佛崖中102龛中亦有发现壁画飞天,有学者进行考察后认为102龛飞天为隋或隋以前的作品,而栖霞寺舍利塔的飞天至晚为五代南唐时期的作品[16]。

五代十国时期,大量文人艺术家的南迁为南方带来了晚唐的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就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的飞天雕像而言,其面部与身体特征的刻画、华丽富贵的气质、写实细腻的造像作风,正是晚唐五代仕女画的写照和这一时期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体现[17]。尤其是五代十国中的南唐,在艺术与文化上的发展水平较高,南唐后主的高度崇佛为佛教文化在南方的发展,乃至形成南盛北衰的局面有直接的影响[18]。总体而言,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的装饰设计的风格,一方面承袭着晚唐时期的造像风格,另一方面又囊括了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特征[19],体现了其形态风格的独特性与包容性。

三、栖霞寺舍利塔在寺院空间中的表达

南京栖霞寺主要釆取了主轴方阵式布局,即以大型中轴线建筑为主,其它大小错落的功能性院落为辅,栖霞寺从西至东的布局依次是山门、明净湖、九曲桥、千禧钟楼、月牙池、明徽君碑、弥勒佛殿、许愿池、毗卢殿、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寺外右侧是舍利塔与千佛岩[20]。

早期的佛塔是佛寺空间的主要建筑物,也是佛教崇拜的重要象征物,故多建于寺院的中心部位,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布局就成为早期寺院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地寺庙也不例外,四周绕以僧房,一如西域旧制;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塔心柱亦居于石窟的中心部位,四周绕以回廊。道宣《戒坛图经》中曾言佛寺中有七种主要建筑,分别为:外门、中门、前佛殿、七重塔、后佛殿、三重楼和三重阁[21]。佛教的不同宗派——密宗、法相宗、天台宗和华严宗都包括塔这一建筑物,注重舍利塔供养的寺院,多将之置于中央部位,而忽略供养者,则多将其置于后部,但禅宗寺院与其它宗派有所不同,禅宗寺院无造塔之风,相较而言亦不注重塔之供养。

可能受禅宗的影响,唐宋以后的佛塔逐渐从寺院的中心部位——即宗教环境的核心空间中退出,而偏居于寺院之一隅。南京栖霞寺作为江南三论宗祖庭,与以舍利塔为重心的其它寺院不同,栖霞寺舍利塔依托寺庙而建,位置也在寺院的主体之外,所承载的宗教角色在历史上的大多时候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高,但在固定的时期如隋朝与南唐,作为朝廷官员甚至皇帝重点修建的塔,仍具有独特的宗教意义。

佛教有绕舍利塔祈福的传统,因舍利子是佛教祖师所传之法的证明,通过相应的仪式和祈祷,可给信徒带来极大的信心。无论官方重视与否,民间对舍利塔的崇拜一直存在。栖霞寺中,以舍利塔为中心的朝拜空间现位于千佛岩景区的西部,舍利塔的朝拜空间又可细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规则形态的舍利塔朝拜区域,南部为不规则形态的园林区域[22]。整个空间大致呈中轴线对称布局,舍利塔区域处于主要地位,园林部分处于从属地位,可供前来参拜的信徒集会游赏。经舍利塔后,便是千佛洞这又一佛教艺术精品,是佛教徒和一般民众于栖霞寺朝圣观赏的必去之地。

四、结语

栖霞寺舍利塔是中国南方佛教艺术的一朵奇葩,起于隋朝,复兴于南唐,流传至今,隋所建佛塔本为木塔,南唐于故地重建为密檐式石塔,该形制在南方十分罕见。平面造型呈方形的唐代密檐塔多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以陕西、河南两省为最多,平面呈八角形的辽金密檐塔则多分布在东北地区、京津和晋冀等地,栖霞寺舍利塔的建筑材料和造型特征与北方辽所造舍利塔相似,在南方较为少见,修建栖霞寺舍利塔的工匠可能来自北地。

舍利塔的装饰和飞天雕刻展现出晚唐五代风格,结合了北方和南方工匠的技艺,反映了南唐时期的独特地理和政治环境。在五代十国时期,许多文人艺术家南下,带来晚唐佛教艺术风格,与南方本土佛教造像风格相互影响、逐渐融合。就空间表达而言,栖霞寺舍利塔虽不同于以其它舍利塔为重心的寺院,并非作为宗教活动的中心。但该石塔保存甚为良好,保留了璀璨的佛教艺术,又因其与千佛洞、山林景观的结合,展现出独特的宗教空间,给栖霞寺这一千年名寺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乐史.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85.

[2]释慧皎.高僧传·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461.

[3]杨维中.中国佛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0.

[4]葛寅亮.金陵梵刹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1:187-197.

[5]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277.

[6]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2:1827.

[7]魏收.魏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1760.

[8]夏志峰,张斌远.中国古塔[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85-87.

[9]杨衒之.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49.

[10]罗哲文.中国古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26.

[11]徐潜,主编.中国传统建筑[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41.

[12]项长兴.栖霞寺舍利塔[J].江苏地质,2001(1):40.

[13]俞剑华,罗尗子,于希宁.南京棲霞山舍利塔[J].文物参考资料,1956(11):23-26.

[14]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402-425.

[15]范泠萱.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南唐佛传浮雕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16]黄征.南京栖霞寺飞天的考察[J].敦煌研究,2001(1):23-27+186-201.

[17]郑立君.试析南京栖霞寺舍利塔飞天造像的艺术特点与风格[J].文物世界,2005(2):26-29.

[18]陈葆真.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0-320.

[19]郑立君.试析南京栖霞寺舍利塔装饰设计的特点与风格[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6-88,125.

[20]夏天.南京栖霞寺建筑空间与景观特色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21]张驭寰.佛教寺塔[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11.

[22]朱迪.江南佛教寺庙园林之禅意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罗仁人,复旦大学历史學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丝绸之路考古与历史。

猜你喜欢

古塔艺术风格
古塔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值提取与建模
杨晓利:三十年拍摄古塔三千座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古塔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景州古塔
中国当代八大文人书画名家艺术风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