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4-06-01王兴东
王兴东
(兰州大学党委统战部 甘肃 兰州 730000)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引领广大高校师生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向上向好、自信自强的新气象。
一、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困境
新时代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尽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好转,但意识形态工作绝不会一劳永逸。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2]。
(一)西方敌对势力遏制、“西化”“分化”的图谋渗透变本加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他们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针对我们的青少年。”[3]特别是一些西方反华势力基于零和博弈思维,将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和价值体系的挑战,不择手段加大对我国的战略围堵和牵制遏制力度,处心积虑消解高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使得高校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任务更加繁重。
(二)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影响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加凸显,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使得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各种思潮呈现出多元化、弥散性等特征,一些非理性、消极的甚至错误的思潮掺杂其中,影响着高校师生对是非曲直的判断。特别是近年来发生在高校内外的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等事件和现象,对高校师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一些高校评价机制不科学,片面以项目和文章多少论英雄,无形中助长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蔓延,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原有格局
信息流通无国界,网络空间有硝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4]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人工智能的出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边界越来越模糊,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智能传播迭代升级,传播进程加速,途径更为隐蔽,送达更为精准。网络主体的多元化和网络空间样态的虚拟性,增加了疏通和化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风险点的难度,提高了意识形态有效监管的门槛。高校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前沿,高校师生是最大的网络群体。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法不施、无以为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举措。2017 年7 月,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等问题”纳入巡视范围。在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组和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组对中管高校的巡视反馈通报中,明确指出“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存在薄弱环节”[5]“有的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有不足,不同程度存在风险隐患”[6]。这说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岗位责任。
(五)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能力水平亟需提升
打铁必须自身硬。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靠人才、靠队伍。这支队伍既包括直接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党政管理服务人员,也包括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的专业课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高校教师不仅提出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总要求,而且专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分别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7]379-382“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7]238和“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7]342的具体要求。对照这些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意识形态队伍主责不明、对于意识形态问题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状况,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不平衡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构建起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才能做到守正创新、万无一失。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了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等7个改革攻坚方向,为实现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路径遵循。近年来,各高校在“三全育人”模式指导下创造性开展工作,科学设置思政课程体系,扎实推动改革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仍然存在观念老、投入欠、谋划碎、办法少、力量单、考评软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畅通堵点淤点、断点卡点,凝聚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二、多措并举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守正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凸显出高校作为科技、人才、创新三者结合点的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高等院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定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才能体现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才能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一)旗帜鲜明抓导向,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警钟长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8]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对于稳预期、稳思想、稳人心至关重要,必须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激浊扬清。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样纷呈的社会舆论环境,高校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提升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提高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辨识力和抵制力,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发声亮剑,把正确导向的要求体现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形成导之有向、导之有力、导之有方、导之有效、导之有续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解疑释惑、凝心聚力的特殊功能,大力宣传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阐释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切、对广大教师的关怀和对青年学子的关心转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动力,不断提升扎根中国大地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社会共识,推动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
(二)铸魂补钙抓教育,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固本培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9]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最根本的是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要始终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大力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之以恒做好理论武装和形势宣讲工作,不断增强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发挥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阵地作用,大力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道、信道、传道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有效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要充分发挥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着力构建融通中外、入脑入心的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师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三)精准管理抓制度,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章可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10]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意识形态管理,应该始终坚持制度建设为本,不断通过法治方式提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完成,一些事关高校长远关键的问题和责任已经在制度上得到明确,但还存在着一些制度有空白点、一些具体职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高校党委要坚持精准思维,认真对照《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切实增强党内法规意识,带头遵规守规用规,坚决维护党内法规制度权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落细落小落实。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健全完善包括思想理论学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繁荣、新闻舆论宣传引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等方面的制度,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拥有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明晰的行使规程。
(四)聚焦安全抓阵地,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防微杜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11]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建阵地、管阵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高校的课堂、讲座论坛、校园网络等育人平台是各种观念和思潮交汇碰撞的地方,是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重点,对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潮必须敢于亮剑,防止其潜滋暗长。在课堂教学方面,要严格落实主管部门关于课堂建设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在教材使用方面,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制度,做好编写、审查、修订、选用等环节的具体工作,确保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善于开发、利用、建设和管理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运用灵活多样,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和感召力的话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在防范和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渗透方面,牢牢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严格落实师生党员、共青团员不得信仰宗教的要求,确保学校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五)与时俱进抓保障,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12]意识形态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不进则退、非益则损。落实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工作任务,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工作机制方面,高校要切实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形成“党委主动、宣传部门灵动、职能部门传动、中层党组织发动、与属地机构联动、与社会公众互动、对工作对象促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在政治上强起来。在队伍建设方面,要严格落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专职辅导员等的基本配比指标,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其他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素养和整体合力。在硬件建设方面,要着眼于保障支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创新的实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由功能型向智能型转变,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六)出现问题抓惩处,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责必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责任,细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到具体人、具体事,层层传导压力,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13]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委,关键在落实。高校党委要对照政治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好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履行好把握正确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加强网上舆论工作、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理和党员干部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要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评结果运用,把敢抓敢管、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敢于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对能力素质不适应不适合的及时作出调整。要准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不断细化意识形态工作追责问责的情形。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启动问责追责程序,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促使学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时刻把意识形态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14]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高校党委坚持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就一定能够巩固和拓展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向上向好的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