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多基源,亦曾西用
2024-06-01胡欣燕李璐瑒
胡欣燕 李璐瑒
胡欣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管中药师,执业中药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中药饮片质量与追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第二批中药骨干人才。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技术能手、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简单地了解了缬草的中西应用,也知道缬草的基源为败酱科植物,那么,本期我们就接着来聊一聊它的“近亲”—败酱草。
历史:药用虽久远,品种却混乱
事实上,虽然是“近亲”,但败酱草相比缬草的名声要大一些,大概因为其作为传统中草药的药用历史更长久。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常用于治疗肝炎、肠炎、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等。虽然败酱草的药用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其在历史上一直存在南北方用药差异的现象。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曾收载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然而,即便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没能使这一自古而有的混乱品种基源得以统一,南北方的用药依旧“我行我素”:北方大部分地区一直以菊科植物苦菜、苣荬菜作为败酱草应用,习称“北败酱”;而长江以南的地区则更为混乱,除了上述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两个品种,江、浙一带还以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用作败酱草,习称“苏败酱”,另外有些地区将同科植物攀倒甑也作败酱草使用。基于这种混乱的现象,自1977年版之后,《中国药典》再也没有收载过败酱草这一品种。
细究败酱草在南北方用药差异的原因,大多可归结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败酱草为“苦菜”,而在北方地区常被当作野菜采食的苣荬菜也被称为“苦菜”—两者的原植物比较相似(黄花败酱和苣荬菜都开黄色的花),亦均可食用,又都有清热去火的作用,以致混淆。经典红色电影《苦菜花》的插曲《苦菜花开》中“苦菜花儿开,满地儿黄”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混淆,电影描写的故事发生在胶东半岛,春夏时节穷人常以采食苦菜果腹,直到如今,苦菜都是北方常食用的野菜之一,也被称为“苦麻”“苣菜”“山苦荬”等。实际上,苣荬菜和黄花败酱之间存在一些区别:苣荬菜幼苗根叶折断有白色乳汁分泌,干品根茎淡褐色,鲜品没有黄花败酱的“败豆酱气味”典型特征,这是两者主要的鉴别点;但是,之所以还是能和败酱草混淆,是因为晒干后的苣荬菜也有一股强烈的腐败味道。
尽管旧版《中国药典》曾将败酱草的正品定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但是为了避免苣荬菜和败酱草的混淆,也为了保留北方的习用品种,甘肃、山东、辽宁、山西、陕西、北京等很多北方地区的《中药材标准》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都單独收载了“北败酱草”这一品种。在药材市场上,商家会在不同商品上标明“南败酱”“苏败酱”“北败酱”“臭败酱”等名称,交易时会先问买家需要向哪里发货,然后根据买家提供的地区给予不同的习用品。
提醒:对于败酱草、北败酱草和苏败酱(菥蓂)这三种“败酱”,尽管它们在食用时并不需要太讲究,因为都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各不相同,当用于药用时,无论处方还是成药都应该写明具体品种的名称。
巧合:被“近亲”催生出的新用途
通过商品调查,有学者发现:全国各地叫作“败酱草”的商品的原植物分属3个科5个属9个植物种,达28个品种之多,其中不乏其近亲植物,如窄叶败酱、岩败酱等。
说到“近亲”,同科的甘松属和缬草属中也有入药的品种。比如,甘松属的甘松和缬草属的蜘蛛香,都是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而缬草属植物缬草也是一种具有明确药理活性的植物,国外有将缬草提取物配制成利眠饮料的报道;作为天然药物和提取物,缬草也被收载于美国和欧洲的药典。缬草在我国分布广泛,以根及根茎入药,具有镇静安神、理气止痛等功效,主治神经衰弱、失眠以及胃腹胀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等—以缬草或其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多种中西成药,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
当然,败酱草的现代临床应用也并没有让大家等太久。20世纪70年代初,河北省承德市一药材公司积压了大量黄花败酱,为了及时消化库存,他们便向北京的同仁求助。北京方面迅速响应,在我国著名生药学家和药学教育家楼之岑院士的带领下,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中草药教研组的工作人员根据植物分类学理论,在败酱草上探索出了类似缬草的中枢镇静作用。后续,通过设计研究方案、指导实验研究、结合临床试验,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了镇静安眠的新药“眠尔静片”,并由当时刚刚改组的北京第四制药厂投入生产。
眠尔静片为黄花败酱的根和根茎的60%醇浸出物制成干浸膏后,再压制成的糖衣片剂,具有中枢神经镇静作用,可用于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或精神病患者。在完成小鼠镇静作用的动物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之后,该药在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内的9家各级别医疗机构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眠尔静片剂对于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神经衰弱和重性精神病残余神经衰弱症候群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病例,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治疗失眠的疗效最好,并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后续,该药也被收载于《河北省药品标准(1975年版)》(名为安脑灵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
思辨:是昙花一现还是涅槃重生
上面的讨论不免会勾起大家的兴趣,相信耐不住有人会问:在哪里可以买到由黄花败酱制成的眠尔静片?很可惜,这种西药并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编者注:目前没有药厂在生产)。虽然如此,黄花败酱的中枢镇静作用仍值得深入研究。黄花败酱的中枢镇静作用并不输近亲植物缬草,当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研究结果显示,黄花败酱根和茎的醇浸出物经鉴定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其作用强度比缬草高一倍以上,且副作用更小。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对黄花败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花败酱具有抗肝炎病毒、消炎、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脏功能、疏通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以及体外抗肿瘤等作用。迄今为止,从该植物中已分离出木质素类、单萜类、吡喃酮类、香豆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败酱草及其提取物的更多相关制剂能够走向临床,造福患者。
链接:同科同属植物又是另一种中药
败酱科植物在各地的药用较为混杂,除了有文中提到的败酱草混淆品,还有两个品种:异叶败酱和粗(糙)叶败酱,其常作为另一种中药—墓头回使用。墓头回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止带等功效,常用于崩漏、赤白带下、早期宫颈癌、血痢、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与同属植物类似,墓头回也具有特殊的败臭气,因此也有鸡粪草、脚汗草、臭脚跟等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