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三重维度

2024-06-01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陈 迎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41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历史自信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实践、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要对历史自信进行整体把握,就需置于大历史观的视域下给出具体阐释。大历史观作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全面的、包含特定内涵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把握历史经验、历史趋势、历史规律的重要思想视野和方法论。

一、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并不是凭空而生、任意捏造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这一理论根基一方面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其中,既蕴含着严谨的理论底气,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气。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断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融进去”“走出去”的历史使命与历史担当。

(一)唯物史观: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方法论武器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本质在于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以历史为基本解释原则,以现实的人为前提,从物质生产出发,在强调现实的物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内在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透射出历史的内在必然性及本质规律,从总体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本质及规律。这为我们把握和阐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也提供给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武器。因此,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历史,就要正确认识唯物史观,并将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共产党则是善于运用唯物史观的典范,以此为基,并以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历史观为武器,树立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

(二)中华民族历史观: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文化之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由此,我们需要立足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脉络的走向,在历史总体、本质特征、思想内核与实践道路等方面具体深入地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命运与发展道路,从中寻找中华文明的民族自我,增强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饱受风雨与沧桑的民族,经历了强盛繁华、也经历了灾难困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被迫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被喻为一头“睡狮”。然而,这头“睡狮”并未被打倒,而是在磨难中学会成长、学会奋起、学会反抗,并震惊整个世界。在反抗斗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意志、民族意识、民族品德,形成了共同体意识,构筑了共有的精神家园,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增强了历史主动、坚定了历史自信。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不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事业不断成功的制胜法宝,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我们国家的制度、道路与方针政策之中都有体现。这一事实再次向我们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得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在社会实践发展历程中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以此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历史自信,也是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本所在。

二、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内在动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多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成就及历史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来源,这“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再次向我们确证,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最有理由坚定历史自信的政党。

(一)党的初心与使命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的密钥。这一密钥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何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胜利,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为最终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4]。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牺牲史、探索史、造福史、建设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未忘记初心使命,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负芒披苇、斗志昂扬,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奇迹,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

(二)党的百年历史成就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底基

历史自信根源于历史成就。奋斗征途催劲马,中华崛起写峥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为后世书写了最恢宏的史诗、最绚丽的篇章,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与生命力。党在百年奋斗中领导中国人民从挫折到胜利、从历史被动到历史主动,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壮阔百载、伟力澎湃、奋斗赢得幸福的决心,凸显了中国共产党走进新时代,盛世华彩,思想照四海的信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的底基。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维度而言,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艰辛探索史,这既是一部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开辟中国道路的文明进步史。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维度而言,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史。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维度而言,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不仅属于中国的历史,也构成了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中国迈入了新时代,这一发展不仅改变了世界整体的发展趋势与格局,而且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演化进程中,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显著提高、作用日益增强。

(三)党的百年奋斗经验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底蕴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5]这一论断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刻系统总结和概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即“十个坚持”。“十个坚持”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体现,是党百年历史实践经验的集中表达,是党百年历史实践经验的思想成果。“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就,从整体上呈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性和特殊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揭示了党百年来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基因密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三、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指向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不仅是为了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创造辉煌的未来。而中国辉煌未来的创造一定是建立在自己的历史基础之上,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勇毅前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统一,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深化历史认知,培养历史思维,强化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觉肩负历史使命,承担历史重任,努力争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领导者和领路人。

(一)增强历史自觉,坚持理论创新,厚植历史自信

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大历史观视野,创立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理论创新的勇气,另一方面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的理论自信,唯有如此,才能在理论创新中坚定历史自信。从理论层面而言,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实践探索中的理论成果;从实践层面而言,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经验总结,是21世纪时代精华的集中体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深化历史认知,加强党史学习,赋能历史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还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只有建立在历史认知基础上的历史自信才能称为是真正的自信。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立体式、全景观,准确地掌握历史进程、历史经验、历史成就、历史规律、历史前景等,唯有清晰明确我们的曾经,才能正确理解我们今天的成功,科学远眺我们的未来,从而更加坚定历史自信,满怀信心往前走。在大历史观视野中,历史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党史认知,在加强党史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大众文化领域、学术研究领域及社会舆论领域,鼓吹“娱乐至上”“学术至上”“言论至上”等错误言论,对历史事实断章取义、任意编排、戏说恶搞,对历史人物任意诋毁、歪曲、抹黑,导致一些人的价值观虚无化、碎片化、庸俗化。因此,我们要加强思想引导和思想建设,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历史认知过程中自觉提高鉴别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做一个知历史、明是非、辨善恶的明白人。

(三)凝炼历史经验,培养历史思维,涵养历史自信

历史思维是思维主体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发现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走向,在遵循自身本质特性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以史为鉴、知古鉴今,深入探究中国历史的得与失、成与败,不断凝炼历史经验。运用历史眼光、历史思维来辨析历史事实,以此找准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趋势。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要汲取历史智慧,以科学的历史思维指导建设和改革事业,涵养历史自信。因此,要在对历史本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实。一方面,要以唯物史观为准绳,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认识历史;另一方面,要占有大量的史料史实,透过历史现象,领悟历史本质,提高历史认知能力。可见,历史思维就是凝炼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思维方法。

(四)肩负历史使命,强化理想信念,坚定历史自信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是铭记奋斗历程、强化历史担当、肩负历史使命、增强理想信念、坚定历史自信。人之为人之根本在于是否具有理想信念,一个人如果理想信念缺乏就意味着他无法安顿自己的心灵,更无法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坚守理想信念。回顾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始终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前行,肩负讲好和传播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担当,树立好中国形象,以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理论优势等。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必须要扛起时代担当。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使命与责任,不同时代的人也有不同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今天强化理想信念、坚定历史自信,笃定“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信念,就要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思想意志,不断激励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我们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