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4-06-01曾凤英
曾凤英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99)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强调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鉴于此,本研究以山东省某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为具体案例,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艺术英语和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从而实现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和根本任务。
一、在教学目标上,课程思政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相统一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要实现的预期效果设置的方向目标,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我们不仅要体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要明确提出思政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教学中,传授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同时,扎根中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先进文化及社会发展成果,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将来个人成长、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在教学内容上,隐性元素和显性元素并重
风景优美的校园、窗明几净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宿舍、先进优良的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而优质高效的管理、博学智慧的大师、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则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隐性的和显性的元素都在不断地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影响,因此我们都要给以重视。
在学校里,教师作为育人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职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树立的教学形象、传递出来的教学态度、展示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教学风气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务必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树立教师的德行示范作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学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智慧了然于心,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
不断提升相应的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审慎地评价外语教学及教材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文化内涵,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思辨地进行跨文化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进而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地的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价值观的辨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内心,爱国主义情怀扎根于心。外语教学也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用外语向世界来讲述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以上一系列教师的言传身教,实现知识、能力、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帮助学生“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4]
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组织的直接的、明显的教学活动,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3],因此这些都是教育过程中的显性元素。其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如何优化教材内容,把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度挖掘提炼出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中国元素融入英语教学,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艺术院校的情况来看,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人文知识相对匮乏,学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轻视人文知识的学习。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结合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组织编写了《艺术英语阅读教程》。本教材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以价值塑造为引领,以根植家国情怀、培养国际视野为教育目标,将课程思政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教材内容。教材选材广泛,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包含了中国优秀文化领域的绘画、书法、摄影、装饰、建筑、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内容与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紧密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结合艺术和文化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把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学生,使这些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期塑造大学生品格、培养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进而造就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叙述者和传播者。
三、在教学模式上,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前,在线上开展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自主学习。利用雨课堂、U校园、iSmart等平台,结合每单元的学习主题,布置一些相关的和思政元素紧密结合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同时教师对线上学习任务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培养锻炼了学生陈述观点、对比分析、辩驳论证等批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观的引领和养成。
课堂上,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按照教学步骤开展教学活动。为方便论述,下面以《艺术英语阅读教程》第7单元A篇课文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为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把思政内容融入课文主题导入。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置身其中,人们在欣赏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和诗词艺术的同时,还可以品味蕴含在其中的中国古人的审美意境与哲学思想。作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造园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鉴于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讨中国传统智慧,比如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在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怎样的体现。
其次,在语篇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以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将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形成了山水、风景、园林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格,而中国的艺术家们则更强调园林的自然美,其精巧的依傍自然的设计更是体现了中国博大的文化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对课文详细地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建筑之美、领略艺术之美和感悟文化之美,这对于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课堂所学内容,我们可以把课程思政任务糅合到课后作业中。本课主要学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容,学生大致了解了古典园林的特点,领略了古典园林的美不胜收,尤其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智慧,比如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等。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讨这些智慧在其他艺术形式方面的体现,从而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把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多思考、讨论和创新,在此过程中深刻领悟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导读、篇章分析、词汇讲解、课后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一方面完成了语言项目任务的学习,同时学生也接受了思政教育和浸润,实现了英语课堂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达成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的多重育人效果。
四、在教学评价上,实行全过程学业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高尚的品德,从而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创新、劳动、团队等的内涵;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踏实严谨、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我们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教师清楚自己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然后根据反馈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二是学生也可以对自我学习进行检验,然后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修正自己的学习策略。那么,如何客观地考核和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呢?
从思想政治视角来看,价值观塑造效果的评价不仅要围绕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展开,还要全面展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养成过程。因此,从2022级开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实行了全过程学业评价。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实行知识、能力、思政的全方位评价。评价内容应具有针对性,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表现出的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思政因素。
大学英语评价主要由平时表现(30%)、单元测试(20%)、期末测试(50%)组成。平时表现主要由出勤、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三方面构成。学生按时上下课、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参与小组活动、认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等等情况,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心,反映了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素养和品质。平时的教学都浸润了中华优秀艺术、文化等内容,在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题目设计中,我们会融入一些与平时所学紧密相关的艺术、中华文明智慧等内容,以此来检验和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的能力,同时在英语学习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从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根植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
其次,在评价形式上,实行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一方面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反映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另一方面,评价结果可以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引领教师对教学进行针对性整改、实施因材施教。所以大学英语教学评价过程要求师生都要参与其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阐述自己观点,对他人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做出评价,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后,在评价方法或手段上,采用观察、问卷、座谈、课上提问、单元测、期末测等多元化的方式。著名教育学家泰勒认为“从评价手段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一个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是表明学生目前成绩的一个剖析图,或者是一组综合的描述性术语”。[5]因此,要想对学生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为此,教师要建立相应的学生档案,根据平时的观察、问卷、座谈、课上提问、小组活动评价、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等,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学习优势、存在问题、兴趣点、英语活动的代表作、学习结果等各方面进行记录和收集,留存好每项评价的信息。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了然于胸,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认知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与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他们关心社会、热爱国家的人文意识,以期能够实现外语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育人目标。
总之,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我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把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对于形成融思政育人和语言教学于一体的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