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高校蒙俄留学生文化交流研究

2024-06-01赵金色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留学生

赵金色

(内蒙古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一、新形势下内蒙古高校国际教育事业面临的新问题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际会议和论坛上发表有关“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发,这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直至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建,应与互联互通相辅相成。在《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一,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源于亚洲、依托亚洲、造福亚洲。第二,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第三,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点,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第四,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第五,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培训名额。[1]由此,便确定了“一带一路”的基本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性发展,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在实践中得以逐步实施,使中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外交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之间出现了崭新的外交格局。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不再局限于经济援助和贸易往来,而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引领下,秉持崭新的科学“文化”理念,向着“互联互通,相辅相成”的大方向阔步前行。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的目标,全国各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和教学事业无疑应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内蒙古高校中,蒙古国、俄罗斯留学生人数最多。自2000年中蒙双方签署《利用中国无偿援助款项培养蒙古国留学生项目执行计划》,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内蒙古设立了这一地方性的奖学金资助项目。2005年中蒙双方签署了“内蒙古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留学生”等项目。

近年来,来华留学的俄罗斯学生人数激增,为中国对俄罗斯留学生实施国际教育奠定了基础,这更有利于中俄两国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双边往来。

在这样的形势下,内蒙古高校不失时机地把握了服务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了地域和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出适合蒙俄留学生特点的教育培养机制,在为沿线国家培养高水平教育、科学和文化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内蒙古各高校国际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国教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成为高校机构建设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2013年,内蒙古大学入选全国38个留学生教育示范基地。内蒙古其他院校也随即建立了留学生培养基地。

总之,内蒙古高校的国际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互联互通,相辅相成”的伟大战略目标,内蒙古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和挑战。面对改革和挑战,内蒙古高校必须革故鼎新,脚踏实地,植根内蒙古文化的沃土,发扬自身文化优势,重构国际教育的科学理念,努力开辟国际教育的新道路。

二、内蒙古高校针对蒙俄留学生实施国际教育改革的尝试

(一)大胆革新旧有教学体系、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新形势下,必须改变旧有国际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3]近十年来,内蒙古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内蒙古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为数不多的自费留学生被安排在中文、蒙古语等少数系所,由那里的老师兼任其教学工作,到了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不断向纵深发展,教育部、内蒙古教育厅关于留学生来华、来内蒙古学习的政策法规条例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内蒙古大学,形成了较大教学规模,内蒙古大学正式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有了稍完备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但教学水平与我国优秀大学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十年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经过深入思考和探究,内蒙古大学决定将单一汉语教学模式转变为汉语教学和地区、民族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进行革新尝试。

民族地区高校要想跻身于全国国际教育事业前列,就必须发挥自身文化特色和特长,使汉语教学逐步与本地区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否则民族地区高校国际教育事业较难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体现特色。

就目前来说,内蒙古大学将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分为基础语言(汉语)教学和专业教学两大部分。

内蒙古大学国教院的基础语言(汉语)教学共设置五门课程:听力、口语、阅读、综合和写作。此前,内蒙古大学国教院这五门课均使用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材。在教材方面体现不出地区、民族文化特色。针对此,内蒙古大学国教院组织人员对综合课教材进行编写。2014年,由丁艳、赵金色主编的《汉语入门综合课本》(上下册)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是内蒙古首次使用汉语与基里尔文对照教材,也是内蒙古大学国教院第一部自己编写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尽管此教材还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但在内容上明显体现出地区和民族特色,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部教材的问世,在教材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改革的实践中,内蒙古大学国教院针对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及内蒙古大学学科优势,对留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教育,进行了改革尝试。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的分子生物专业,可谓强中之强,这是内蒙古大学地区文化优势、学校的学科优势。内蒙古大学国教院和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成功对接,将接受语言培训并通过HSK等级考试(汉语水平考试)的蒙古国留学生输送到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内蒙古大学蒙汉语翻译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很强,蒙古学学院专聘了蒙汉兼通的教师教授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基础课,从而发挥出内蒙古地区和民族文化的优势。教师利用蒙汉双语讲授基础汉语,提高了蒙古国留学生的蒙汉翻译能力。教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熏陶了学生,并在教学中体现出地区和民族文化的特色。

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的教学、科研水平驰名中外。俄罗斯布里亚特大学教师阿尤娜来内蒙古大学学习。国教院与蒙古学学院对接,将接受蒙古学学院语言培训并通过HSK等级考试的阿尤娜送入蒙古学学院蒙古史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了她的蒙古语和蒙古史专业水平。阿尤娜毕业后,回到布里亚特大学继续任教,由于教学科研水平突出,不久被圣彼得堡大学聘为东方历史文化专业教师。

留学生在攻读学位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汉语水平尚不过硬,甚至不过关的问题。内蒙古大学国教院对此进行了跟踪管理,在攻读学位的期间适时适量地为他们再度加授汉语课。有的学生,出于自己所学专业之需,选修了蒙古语,逐步成为“三语”人才。

(二)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各高校联手,多渠道丰富留学生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其语言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是深入学习汉语、感受并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环节。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就必须打破以往的只拘泥于书本教学、课堂教学的旧框框,不仅要让留学生扎实地学好书本知识,切实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要组织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学习书本中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即在实际语言交流中,学习生动口语化的汉语,在现实生活真实的情境中,亲身感受了解中国,尤其是内蒙古地区及其民族文化。

内蒙古大学国教院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娱乐活动促交流,加强了解,增进友谊,让蒙俄来华留学生在多层面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上,深层次地了解中国文化,其中包括茶文化、草原文化、京剧、国学、饮食等体验,举办演讲、体育等比赛。内蒙古大学国教院确立了“立足内蒙古大学,走出内蒙古大学”思想,与内蒙古各高校联手,努力开辟“第二课堂”。

2013年5月,呼和浩特市举办了第六届CCTV“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预选赛。2015年,“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4]内蒙古作为重点活动地区,共组织了15项交流活动,内蒙古大学留学生成为这15项活动中的主角。2015年9月,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了中俄大学生国际足球邀请赛。2017年4月,内蒙古大学协同内蒙古新闻办组织内蒙古留学生参加了第四届“中蒙友好林”植树活动。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教学思想的确立,打开了如何转变国际教育工作的整体思路。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开阔了眼界,在汉语和中国文化,尤其是在内蒙古地区和民族文化方面取得了收获。第二课堂在留学生和中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交往的文化桥梁。

(三)设立海外孔子学院,积极宣传中国文化

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等学府,如何在国家外交和教育政策的指引下,结合蒙俄来华留学生的特点,使他们成为了解中国、喜爱中国,既精通汉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国际复合型人才,除了在中国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之外,还要通过更多渠道让世界各国人民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也至关重要。为此,内蒙古高校通过设立孔子学院、[5]承办跨国文化活动、加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具体活动,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提供更多了解内蒙古、了解中国的机会,品味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内蒙古大力推广汉语国际化工作,重点建设管理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2009年,内蒙古大学与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建了“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俄中共建的孔子学院是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既扩大了汉语、中国文化,也扩大了内蒙古地区和民族文化在俄罗斯的影响。该院举办“汉语桥”“卡尔梅克共和国语言文化夏令营”“孔子学院日”等系列中华文化及俄罗斯文化推广宣传活动,成立了“汉语文化体验中心”等。

三、内蒙古高校在对蒙俄留学生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高校,尤其是内蒙古大学的国际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一带一路”倡议思想指引下,内蒙古高校在针对留学生培养教育的规模、层次、教育质量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在某些方面内蒙古高校与国家对留学生教育的预期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汉语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有一定差距

内蒙古各高校与国内知名大学相比,汉语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水平还较为滞后。要扭转这种滞后状况,非经长期努力奋斗不可。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现有教师汉语基础理论教学和科研水平,[6]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走进我国各高校时间还不长。国内各高校成立了这一院系或专业,名称不尽相同,教学体系和所设课程亦各有差异。我国某些先进高校,如北京语言大学,早已设有专门教学机构,组建起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走在了学术的前沿。必须看到,内蒙古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与其他地区高校是存在差距的。

但是,内蒙古高校双语教学和研究已有较长历史,学者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汉语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双语研究成果,也涌现出了许多蒙汉双语优秀教师。双语教学科研和国际汉语教学虽分属两个不同教学领域,但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少共通之处。我们能将双语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以赶超国内先进水平。

(二)内蒙古高校对留学生文化传播的途径还较为单一

内蒙古高校针对进入专业学习的留学生跨文化知识及交流能力的培养尚明显不足,存在重语言知识讲授,轻文化知识输入的情况。

如前所述,伴随着新的形势,国际教育的教学理念应该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但这种变革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问题已找到,目标也已明确,但如何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首先,内蒙古各高校国教院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普遍没有树立起科学的教学理念,即国际汉语教学应兼具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使命。毋庸讳言,在汉语与文化的课堂教学中,对如何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如何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自然渗透中国文化,尤其是在内蒙古地区和民族文化知识方面,尚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汉语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文化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尚有待进行科学调整。必修课程之外的选修课程明显缺乏,如书法、太极拳、民族舞蹈、音乐等。这些都是在今后实践中应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内蒙古各高校国教院在开辟“第二课堂”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产生明显效果,但要探索的东西还很多。国教院结合地域特点和传统节日组织带领留学生参加的文化活动还普遍较少,如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除了组织学生包粽子、包饺子、品尝月饼、举办“中秋诗歌朗诵”比赛外,可尝试深入民间,入户和中国普通民众一起过中国或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这样,既能提高留学生汉语交际的能力,对中国文化产生直观了解和认知,又能有效地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

再次,我们对留学生预期目标是毕业后能成为各国各领域中的人才,成为中国和各国之间的文化使者,能在“一带一路”的事业中,为本国甚至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我们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较大距离,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发展空间。

留学生在内蒙古学习时间短,但要学习的内容多,内蒙古高校应联手筹办品牌文化活动,采取自愿参加的方法,鼓励留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例如,举办有关汉语和内蒙古地区及民族文化各类学术研讨会,组织学生赴内蒙古各地进行旅游考察,实地了解并学习内蒙古历史、经济、政治等文化,举办双语(母语和汉语)朗诵比赛、草原摄影大赛等。在学习了解中国和内蒙古的活动中,留学生会提高自身的汉语表达及专业技能水平。

最后,就目前而言,内蒙古高校在国外与当地高校组建的孔子学院数量较少,这影响了进一步扩大内蒙古高校国际教育的办学规模,也影响了学生对内蒙古国际教育事业的了解。当然,内蒙古高校要与各国联手组建孔子学院不是简单易行的事情,但有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组建的经验,内蒙古高校可以和蒙古国高校联手,实现了在蒙古国高校组建孔子学院。

内蒙古高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积极开展留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蒙俄来华留学生,作为内蒙古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实践者和宣传者,应不断创新了解、认识中国的载体,进一步丰富了解中国的形式,培养更多“对我友好”的国际人才,为内蒙古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留学生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可爱的内蒙古
施旖旎作品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