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以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为例
2024-05-31陈霞飞
陈霞飞
(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江苏张家港,2156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园内课程资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含了幼儿园里各种场所、设施设备、教师、幼儿、管理人员、制度和文化等。《纲要》指出,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1]实践证明,园内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运用对幼儿经验生长、教师专业发展、园本课程建设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为例,分析园内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的价值,探讨园内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园内课程资源的价值
幼儿园课程不是冷冰冰的文本,而是一系列源源不断的、引人入胜的活动;不是要求幼儿端坐聆听,而是让幼儿去探索、交往、体验和感受。[2]生动具体的园内资源可见可闻,为幼儿开展各类实践、探究活动提供了场地,为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使得教师开展班本化主题课程活动成为可能。
从幼儿的角度看,园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改变幼儿学习方式、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活动至关重要。虞永平提出,幼儿是在行动中学习的,幼儿与周围环境尤其是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是幼儿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3]在课程推进过程中,幼儿与资源间不断互动,使其相关经验得到提升。园内课程资源作为最便利的资源,应更好地发挥资源的潜在价值,支持幼儿更全面深入的学习。
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课程资源建设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完善的课程资源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减轻工作负担、拓宽资源视野;另一方面,教师在参与开发与运用资源的过程中,能够积累相关实施经验,提升研发课程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从幼儿园发展的角度看,园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不仅可以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转变,还可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化利用。重视园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持,有利于保障课程目标实现,打破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真正实现教育合力。
二、园内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方面。首先,园内课程资源顶层预设不够系统,缺乏相关资源建设的依据、内容、途径、保障等。其次,资源收集整理更新不力,课程资源库流转不畅,存在资源种类较少、分类较乱、内容老旧等问题。部分资源被借用后无法及时归还,缺乏相应的资源管理制度和标准,也没有专门负责资源管理的人员。
二是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倾向于对资源的重复使用,缺乏创新。例如,有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时,只是照搬展示园的课程资源运用样态,缺乏创造性,最终只是呈现表面而非内涵。部分教师参与度不高,园内课程开发局限在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承担,一线教师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虽然了解资源的重要性,但实际行动较少。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倾向于购买成品材料丰富主题,但这些材料并不能有效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缺乏实用性。
三是实施方面。首先,教师选择课程资源时对幼儿年龄特点关注不够,导致资源内容与幼儿最近发展区存在较大差距。其次,教师对课程资源运用创新性不强,喜欢凭借自己原有经验开展活动,导致资源活动与幼儿现有经验难以产生共鸣。最后,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仍然相对较多,包括材料的选择、兴趣的走向、行为的控制,导致幼儿在园内资源开发与运用中处于“被参与”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园内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策略
(一)盘点资源,定制一张图
我园教师对幼儿园现有资源进行盘点,通过划分区域分组进行深入了解和考察。同时,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精准开发与运用各类资源,不断延展幼儿的园内资源圈,生成园内课程资源地图。
1.明确分工,增强资源开发意识
第一,园部进行资源分层的管理,由园长统筹负责,资源组、年级组长、班级教师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第二,从学习入手,组织教师参与“自然中的有效学习”“‘看见儿童’的空间和环境”等教研培训,增强教师的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第三,资源组和年级组开展分类审议,筛选园内课程资源,关注资源的可操作性。例如,针对大班资源课程“南楼装修那些事”,在确保参与安全的前提下,教师明晰、甄别了资源的独特属性,在师幼多次的思维碰撞中,开展了南楼留念、装修跟进、新旧对比、布局设计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资源开发的敏锐性得到了提升。
2.精选资源,保证课程资源专业性
园内课程资源地图从两个方面体现专业性。一方面,园内课程资源地图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对同一资源有不同的探究点和活动内容。如小班资源课程“你好,枇杷树”围绕“观察枇杷树—枇杷花创意画—采摘枇杷—品尝枇杷”开展,大班资源课程“我和枇杷树”则围绕绘本《高高的枇杷树》展开,由“枇杷写生—枇杷的功效—枇杷保卫战”组成。另一方面,课程资源的选择应考虑其适宜性,既适合幼儿,也适合教师,并且方便教师获取。课程应从儿童的生活中取材,但是兼顾远大的客观目标。[4]因此,教师应选择真正能够让幼儿看得懂的、能够真正体现植物生长最显著变化的、幼儿最感兴趣的资源。
3.巧借软件,高效丰富资源地图
在资源开发中借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效率。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手机下载植物识别软件,通过扫描实物,快速了解植物的名称及特性,将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登记并拍照整理。以大班资源课程“我的树朋友”为例,园子里有几棵树、树的种类、树的身份证、树资源地图等活动要求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数树的方法进行记录统计。教师借用植物识别软件扫描了解并记录树的特性后,可引导幼儿结伴绘制树资源地图,这样可以较好地丰富园内课程资源地图。同时,这些资源地图可以展示在大厅上,或通过扫描图片分享到班级群等平台,使师幼能够清晰地看到园内资源的不断细化与更新。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资源开发的效率,也增强了师幼对园内资源的感知和使用。
(二)梳理资源,共享一份表
我园教师汇总园内课程可运用的资源,梳理“园内课程资源表”,力求统筹兼顾、有效使用,真正做到“一表在手、应有尽有”。
1.分门别类,制定清晰课程资源表
立足幼儿,以资源的收集和运用为着眼点,完善并丰富课程资源表。“活教育”注重户外的活动、生活的体验,将实物作为研究对象,辅之以书籍作为参考。[5]以自然环境为例,园内花草树木是幼儿最直接接触的自然资源,也是最容易进行深入探究的材料。可以将这些资源划分为植物、动物、农作物三类。以物质资源为例,可以划分为功能室、资源室、场地三类。以人力资源为例,不同职业、爱好背景的人可以帮助幼儿拓展认知体验,提升交往能力,因此可以将人力资源划分为幼儿、家长、教职工三类。其中,植物类别又可以划分庭荫树、行道树、花灌木、藤木、水生植物等。园内的资源种类繁多,只有合理地分类,教师才能更加高效地运用这些资源。
2.常理常新,不断升级课程资源表
课程资源表的整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旨在吸纳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不断演进的模式。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表从图表式1.0版本发展到互动式2.0版本,再到经验式3.0版本。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教师行动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聚焦于资源的可视化和互动性,以及细化资源与年龄段经验、关键能力的匹配度,不断提升资源表的质效。为了更好地建设课程资源表,师幼需要深入研究每一种资源的挖掘、收集、运用和储存的过程,细化资源表内每种资源的作用,标注研究不同资源间的联系,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教育价值。以园内植物资源桃树为例,其资源表如表1所示。
表1 园内植物资源表——桃树
3.适宜适切,有序管理课程资源表
班级园内资源课程活动结束后,班级教师对园内课程资源进行文字、照片及视频的分类整理,并将其传至负责资源收集教师保存。负责教师对内容进行甄别,放入相应文件包,做好简要登记,以便其他教师随时借鉴相关信息。园内课程资源表管理中,需要关注资源的分类是否合理,以及取用是否方便。根据资源的使用效果和次数,可以将其分为一级资源、二级资源,并跟进园内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情况,以合理整理、分析并提炼相关园内课程资源,创建有效丰厚的幼儿园内课程资源室、资源库及资源箱。
(三)运用资源,一案例一档案
我国教师合理运用园内资源,将其与课程有机融合,一个案例建立一个档案,共享优化资源。
1.大带小——妙用园内人力资源
在“大带小”主题活动(表2)中,大班幼儿逐渐树立了“哥哥姐姐”的意识,小班新生也能较快适应幼儿园新环境、认识新朋友。在这一活动中,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教师邀请食堂师傅进班介绍当天美食,门卫师傅指导幼儿喂养小动物,中班的哥哥姐姐做幼儿园的小导游。此外,教师还邀请了全园教师一起配合入园欢迎仪式。通过人力资源的多元开发、同伴资源的有效运用,全体师幼都成为幼儿学习的最有力支持者。这一活动产生了双向的积极效果。一方面,小班幼儿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缓解了入园焦虑;另一方面,大班幼儿充分体验关爱、分享与互助带来的快乐,萌发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感受成长的喜悦,增强了责任意识。
表2 “大带小”主题活动内容节选
2.梧桐树——巧用园内自然资源
陈鹤琴先生倡导幼儿教育者在大自然中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让幼儿在与自然的直接接触中体验并获取知识和经验。围绕“你好,梧桐树”这个主题(表3),师幼通过对园所四棵梧桐树的持续关注和互动,收获了梧桐树带来的快乐。幼儿园有许多的花、草、树木,还有沙、水、泥、石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就是幼儿的“活教材”,它们不仅能供幼儿观赏,还能让幼儿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探索。
表3 “你好,梧桐树”主题活动内容节选
3.小池塘——善用园内物质资源
在一次散步活动中,一名幼儿经过幼儿园“悠悠池塘”时说:“这个水黑黑的,小鱼还住在里面吗?”这激发了幼儿对生态环境的探索兴趣。在为小鱼提供健康生态环境的系列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园内资源(小池塘)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活动(表4)。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中,教师看到了幼儿经验的生长,见证了幼儿思维品质的提升。后期,幼儿在小池塘里探究水的流动现象、养殖睡莲和红菱、进行自制小船赛等。虽只是一个小小的池塘,却蕴含着无限教育契机,幼儿不仅增进了对池塘的认识,更感受到通过自己力量让周围环境变得更美好而带来的成就感。
表4 “嘿,小池塘”主题活动内容节选
4.桃桃乐——整合园内课程资源
开展一个活动往往需要整合多种园内课程资源,全方位地支持幼儿对主题的深入探索。例如,在中班活动“桃桃乐”(表5)中,幼儿对“桃树流泪”的现象感到惊奇,围绕“为什么桃树树干会流泪”——桃胶现象展开了讨论。幼儿通过咨询家长、采访种植园伯伯、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定期观察“桃树流泪”等方式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本次活动中,多样化资源得到整合运用,包括教师查询资源表,准备与桃树种植相关的绘本、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征集采摘用具、浇水除虫工具等物质资源,还有保育教师、种植园伯伯、门卫等多种人力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使得活动效果更加显著,相互之间相得益彰。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不仅解答了问题,还丰富了对桃树和自然现象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表5 “桃桃乐”主题活动内容节选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丰富,形成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幼儿园课程。[6]园内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跟随幼儿的需要不断挖掘、开发、变更以及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需要更好地看见幼儿、支持幼儿,坚持让幼儿行动,让资源在幼儿经验中落地生根,从而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落地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