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踩高跷”的青铜鼎

2024-05-31刘芳菲

奇妙博物馆 2024年5期
关键词:徐世昌梁山青铜器

刘芳菲

西周 太保鼎 天津博物馆藏

在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造型独特的青铜方鼎:它有四条“踩”在“高跷”上的腿,两只装饰着神兽的耳,身上布满了纹饰,鼎腹内壁还铸了字;它不仅是青铜鼎中的“颜值担当”,也是禁止出国(境)展出的国宝重器,它就是镇馆之宝——太保鼎。

高“鼎”一等

太保鼎通高57.6 厘米,口长35.8 厘米,宽22.8 厘米,铸造年代为西周早期,距今约3000 年。在众多青铜鼎中,它绝对算得上是“特别的存在”。

首先,它是一件四足方鼎。从“三足鼎立”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知道,鼎一开始都是三足的,可以直接架放在火堆上,既方便操作,又具有稳定性。而像太保鼎这样的四足方鼎则出现得较晚,主要作为礼器使用,因此比较珍贵。

除此之外,太保鼎的鼎口铸有一双立耳,每只耳上都趴着两只憨态可掬的神兽,这在商朝的鼎中是很少见的,体现了西周人的创新精神。鼎的腹部四面装饰有满满的蕉叶纹与饕餮( tāo tiè) 纹,四角装饰有扉棱,和同时期其他鼎中规中矩的纹饰相比,这件的纹饰可谓繁复华丽。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大長腿”——太保鼎的四个圆柱形足上装饰有圆盘,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踩着高跷一样。这种奇特的样子在同时期青铜器中独一无二,也使它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字铭文显身世

太保鼎不仅有华丽的外表,还兼具深刻的内涵——它“出身名门”。

你看,它的鼎腹内壁上清晰地铸有“大保铸”三个字,这便是它的“身份证”。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可以称得上“一字千金”。

铭文“大保铸”

在金文中,“大”通“太”,“大保”即“太保”,是官职名,即监护与辅佐国君的重臣,地位非常显赫。经过考证,这件太保鼎是西周成王时的重臣、成王的叔叔召公奭(shì) 铸造的。

前两个字“大保”明确了鼎和召公之间的关系,表明太保鼎是召公家族的收藏品,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召公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再就是“铸”字。“铸”在铭文中极少见到,而这个“铸”字上半部分为“鬲”字,是商晚期到西周早期的写法,西周中期以后“鬲”的写法已经变样,这个细节不仅反映出中国文字的衍化,也确定了太保鼎的产生时代。

“梁山七器”中一鼎

这件国宝重器是怎么流传到今天的呢?

清朝道光末年的一天,山东省寿张县梁山的几个农民在地里干活儿,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地洞,还从地洞中挖出了七件青铜器!有三件鼎、一件尊、一件簋(ɡuǐ)、一件盉(hé)、一件甗(yǎn),其中就有这件太保鼎。这些青铜器展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顶尖水平,因此被赞誉为“梁山七器”。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太保鼎一出土就开始了它颠沛流离的旅程。此后几十年里,太保鼎先后被三位收藏家收藏,几经辗转,于1917年来到了时任国务卿的徐世昌手中。

徐世昌酷爱收藏,是一位眼力非凡、精通文物鉴赏的收藏大家。虽然平时见过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但在见到这件青铜器后,他还是难掩欢欣雀跃,不仅对鼎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一番考证,还做了一首《得鼎歌》,畅述得鼎过程,颂赞鼎的美好,并将太保鼎与世人皆知的毛公鼎、虢(ɡuó)季子白盘相媲美,表达了自己对它的珍爱与得鼎后的喜悦之情。

太保鼎似乎也为徐世昌带来了“好运”,他在得到鼎的第二年就当选为民国大总统,成就了人生中的“问鼎”辉煌。正因如此,徐世昌对太保鼎更加珍爱,一直将鼎带在身边。他逝世后,徐家人依旧对太保鼎精心保管。1958年,徐世昌的孙媳张秉慧将太保鼎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太保鼎从此在天津“定居”,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时光流逝,“梁山七器”有的下落不明,有的散落海外,太保鼎成为目前国内博物馆中仅存的一件。由于非凡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太保鼎被收录到《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是64件(组)国宝级文物之一。如今,西周太保鼎正静静地陈列在天津博物馆的展厅中,向世人讲述青铜时代的辉煌。

猜你喜欢

徐世昌梁山青铜器
“知心姐姐”孙二娘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徐世昌家祠所藏唐人墓志初探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论徐世昌与奉天省警察制度建设
建国以来徐世昌的研究综述
徐世昌熬不住遗老生活
认识“晋式青铜器”